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政府兩年施政得到認同

博客文章

政府兩年施政得到認同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政府兩年施政得到認同

2024年06月21日 18:26

時光流轉,這一屆政府轉眼已經上任兩年。紫荊研究院近日做了一個民調,反映市民對新一屆政府施政的看法。

民調在本月6日至16日,以音頻電話隨機抽樣方式進行,成功訪問685名18歲或以上香港市民,了解他們對政府整體表現的評價。

結果顯示有62.5%受訪市民傾向滿意特區政府整體工作的表現,傾向不滿意的有28.4%。就特首李家超的工作表現,傾向滿意的有63.1%,表示傾向不滿意的有28.6%。結果顯示,新一屆政府和特首李家超的施政表現得到市民認同。

從宏觀角度去思考,一方面新一屆政府的作風比較雷厲風行,從制定23條立法、 大力收回濫用公屋、暫緩垃圾膠袋稅、樓市全面撤辣等等,都讓巿民覺得政府果斷推行政策,回應市民訴求。另一方面,在2019年黑暴事件之後,亦有相當數量激進反政府的市民移民他國,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在民調上表達不滿意見的人,少了這些人在香港社會放負,亦都有利於營造比較平和的政治氣氛。

紫荊研究院的民調亦都具體詢問市民對不同政策領域的意見,很有參考價值。如果以滿意度來排序,特區政府國家安全工作得到的滿意度最高,有66.8%;其次是房屋工作,有60.5%;關顧民生工作有54.8; 創科有53%;保障勞工福利有52%;鼓勵生育有51.5%;改善交通有51.1%;振興經濟有50%;培育本地人才有48.9%;推動金融市場發展有45.2%。

在維護國家安全工作有最高66.8%的滿意度,原因很易理解,包括政府成功就23條立法,以及起訴涉及2019年黑暴事件的重要頭目,都會提高市民對政府維護國安工作表現的評分。

另外,解決住屋問題亦都得到高的評價,滿意度有60.5%。特首李家超上任後提出多管齊下解決房屋問題,包括提早興建簡約公屋,第一批簡約公屋近日落成,並且接受申請;亦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提交劏房標準建議。政府亦都加快建屋,加快推出公共房屋或過渡性居所,令公屋輪候的時間減少。不過,巿民感受得更深的可能是政府加快收回濫用公屋,過去一年因不同原因收回的公屋單位逾1.5萬個,較過往每年約1萬個多出55%。這個是外界比較少提到,但市民感受很深的措施,因為濫用公屋問題由來已久,但不易解決,看到政府出招收回濫用公屋,的確有大快人心之感。

至於關顧民生方面,得到的滿意度有54.8%,最突出的是暫緩垃圾徵費,這是市民怨氣很大的項目,政府果斷暫緩得分不少。另外,成立關愛隊在出現一些意外情況下提供協助,例如颱風或暴雨過後協助居民,亦都得到一定的好評。

換一個角度,可以將滿意度和不滿意度的百分比扣減後的淨分差,看看哪個政策市民的評價較低。在振興經濟方面的淨分差是10.1%,在培育人才方面淨分差亦是10.1%,在金融方面的淨分差是10.6%,交通運輸方面淨分差是12.1%。這四個是淨分差比較低的領域,換言之是可以改善的空間較大。

粗略來看,股市雖然在低位反彈,但表現仍是一般,影響了市民對政府金融工作的評價。在運輸方面,雖然三隧分流成功推動,但是市民可能對抄牌有意見,所以不滿運輸政策的巿民有39%,不滿比率較高。至於振興經濟方面,亦都因為零售經濟較差,市面較靜,不滿意度有39.9%,是不滿意度最高的類別。未來特區政府可以在這些領域上加把勁,希望可以拉高分數。

總體而言, 在政府運作來說,兩年時間一點也不長,特別是回歸20多年來,香港太政治化,立法會受反對派操控,成為政府施政的重大障礙。 今屆政府完善了政制,再加上特首領導的新一屆政府雷厲風行,在短短的時間內已經做出了一定的成績,這些正面評價得來相當不易。政府未來除了應該在本來得分高的如住屋等領域,繼續加把勁爭取更佳的成績外,在推動經濟方面,亦都可能要花更大的功夫。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一屆特區政府開了一個好頭,未來施政之路就比較寬廣了。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凡是過去 皆為序章        

2024年06月28日 18:30 最後更新:19:19

香港回歸27年,中聯辦主任鄭雁雄談到香港浴火重生,他指香港最大變化是,由受外人凌辱的殖民地,變成了中央的掌上明珠。香港亦變為由港人當家作主,實現優質民主。

鄭主任幾句總結,令人感受殊深。香港遭受英國殖民統治的百年恥辱,一朝昭雪。但英國人不懷善心,不願見到香港回歸祖國,港人治港成功,就在移交治權前的十多年,急急開放政制,在港引入對抗式民主,把香港這列回歸快車,引向出軌之路。誓要把香港由一個經濟城市,變成一個政治城市。

比較香港和新加坡發展,就可以看到香港曾經出軌之路。過去香港人均產值長期高於新加坡。不過,兩地的人均GDP從2003年開始分道揚鑣,那一年香港對抗式政治初露頭角,反對派搞出大遊行反對23條立法。香港的人均GDP也在那一年開始被新加坡超越,獅城從此一騎絕塵。到2023年新加坡的人均GDP是84714美元,香港是50030美元,兩者差距巨大。

去年5月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發表文章,指雙城之爭新加坡贏了香港,除了列舉兩地的GDP數字,更加將話題扯到香港的《國安法》上。《經濟學人》將香港的經濟問題歸咎為政治不夠民主,其實新加坡的國安法比香港更嚴苛,文中的評論充滿了西方的偏見。現實剛好和《經濟學人》的分析相反,回歸頭25年,香港和新加坡相比,政治過度民主,或者嚴謹點說,是走上了對抗式民主的歪路,令香港從一個經濟城市,變成了一個政治城市,結果GDP被新加坡拋離。

香港對抗式政治的毒素,從方方面面沁透出來。

第一,耗盡政府的精力。或許《經濟學人》當日有一點是說得對,是指香港和新加坡兩地最大的分歧是在於「治理」,報道引述學者指,治理的定義為「預測、規劃和為未來做準備的能力」。特區政府在回歸頭25年,逐步失去在經濟方面預測、規劃和為未來做準備的能力,因為首先政府的關注點是在政治而非經濟 ,其次即使政府還有一點餘力去搞經濟,亦都是被反對派打壓得體無完膚,談何規劃能力。

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反對派天天喊著要官員下台,官員最佳的回應方式有兩種,一是投降,完全向對方的價值趨同,二是龜縮,基本是不幹事不作為。這兩種反應都嚴重影響了 特區政府的治理能力,香港經濟大多數是放任式的發展,這完全是一個政治城市衍生出來的劣質管治現實。

第二,反對派直接干政。反對派為了達到上台執政的目標,採取極端的干政手法,其中最突出的行為是在立法會拉布。一開始的時候仍然有泛民的議員覺得這樣阻礙政府的運作,對香港不一定是好事,但是激進的對抗式政治出現一種劣幣驅逐良幣的狀況,愈激進愈有市場,首先是泛民當道,接著就是出現激進的長毛和黃毓民,再接著就是更加激進的港獨小將。傳統泛民為了保住選票,亦都要向激進政治靠攏。結果立法會就由小吵小鬧,變成財委會全面拉布。政府連工程款都支出不,因為拖數而要打電話向工程顧問公司道歉。正常一年1000億的財委會撥款,結果到後期只撥出了100億左右,撥款機制失靈,就好像人的血管阻塞一樣,隨時中風,香港經濟,陷於停滯。

第三,地產愈搞愈貴。在香港政治全面激進化的同時,既得利益集團都看到政治空檔,暗中大量支持反對派,結果就出現一些環保政客,口說得漂亮,實際上是反對填海和任何開發土地的方案,令香港的土地和房屋供應大減,樓價飛速上漲。大家齊來分食地產泡沫的大餅,香港開始竭澤而漁。

結果2019年來一個總爆發,阿爺出手,一下子就是將香港這列脫軌火車,重新拉回協商式民主的軌道上。

正如鄭主任所言,香港變為由港人當家作主,實現優質民主,長治久安可感可期,雖然有一些外人對此大為不爽,出言不遜,但他們唯恐香港不亂的陰謀不可能得逞。

新一屆政府感覺煥然一新,務實高效,帶領香港從新變作經濟城市,未來發展可期。新加坡有先發之優勢,香港有背靠祖國這個龐大經濟火車頭之利,在迎接回歸27周年之際,中央再宣布惠港政策,內地居民旅客自香港進境內地攜帶行李物品的免稅額度,由現時人民幣5,000元,大幅提升一倍多至人民幣12,000元,同時保留在進境口岸免稅店額外購買人民幣3,000元免稅商品政策,即額度合計人民幣15,000元,有助提升香港作為旅遊首選目的地的地位。所以說,在這場發展經濟的長途賽中,鹿死誰手,未可逆料。

正如莎士比亞筆下《暴風雨》的名句:「凡是過去,皆為序章」(What's past is prologue)。在國家扶持下,香港的新一頁,才剛剛打開呢。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