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仇港大計 人走茶未涼

博客文章

仇港大計 人走茶未涼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仇港大計 人走茶未涼

2024年12月11日 18:33 最後更新:23:32

特朗普即將上台,美國仇視中國的行動方興未艾,反華議題亦罕有地成為民主和共和兩黨都支持的話題。

最新一章是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民主黨籍的馬里蘭州參議員卡丁(Ben Cardin)周一(12月9日)推出《2024年香港政策法》,尋求更新《1992年香港政策法》,正式取消美國給予香港的特殊貿易地位。

卡丁聲稱,中國和香港政府侵蝕香港的自由和民主價值觀,而他提出的《2024年香港政策法》是為保護美國利益和促進人權,並為逃離逼害的人們,提供救濟所需的工具。

他提出的法案關鍵條款包括:

第一,除某些特別情況外,香港將不在享受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同的待遇;

第二,美國國務院分配資源以推進香港的民主、人權、平民安全和互聯網自由;

第三,要求定期更新《香港工商諮詢報告》,並報告香港政府向美國公司提出刪除內容或配合執法的各種要求;

第四,要求美國國務卿每年認證對香港自治的評估,並建議是否應重新考慮依據美國法律給予香港不同的待遇;

第五,為香港居民移居美國設立法律路徑,並為那些目前居住在美國的香港人提供臨時身份保護。

卡丁這條法案,是一條徹徹底底借香港攻擊中國大陸的反華法案。要明白這一條法案的緣起,就要回看美國在1992年通過的《香港政策法》。當時是在六四之後的3年、回歸之前的5年,美國提出《香港政策法》,在金融、貿易和移民方面維持給予香港與中國不同的待遇。到2019年香港爆發黑暴事件之後,美國就推波助瀾,借勢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這條法律的目的就是為了修訂《1992年香港政策法》。

新法案要求美國國務院每年向國會提交關於香港自治狀況的報告,以證明香港是否能夠繼續享有不同於中國的特殊待遇,新法案還要求對打壓香港自由的官員作制裁。而拜登政府之後每年向國會提交關於香港的報告時,就採取一個動口不動手的態度,口頭繼續批評,但是沒有出手取消香港的特殊待遇。

如今民主黨參議員卡丁提出的《2024年香港政策法》,就等於要逼美國政府直接取消香港的特殊待遇。卡丁提出的《2024香港政策法》草案遠未成為法律,因為美國一部法案要成為法律,先要經由參議院和眾議院分別通過文字一致的版本,然後才能交總統簽署成法。由於這一屆國會將於明年1月3日屆滿,民主黨不再控制參議院,共和黨將會獲得新一屆國會的控制權,而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一職將改由共和黨參議員擔任,而提出法案的參議員卡丁亦即將退休。

這本來這是一個人走茶涼的格局,因為卡丁提出的這個法案沒有時間討論,本屆國會就要任滿離職,他亦要告老歸田。不過由於美國兩黨反華趨向強烈,執政共和黨亦很有可能借香港來攻擊中國,所以不能夠當這個《2024年香港政策法》完全無料到。

可以這樣總結:

第一,民主黨人提出《2024年香港政策法》,稱要取消根據美國法律而給予香港的特殊待遇,這是一個危險信號,因為終於有人打響了第一槍。

第二,民主黨說了不算,要看共和黨的取態如何。如果中美關係友好,共和黨自然不會搞事,但現在特朗普聲言要加中國進口產品關稅10%的,中美貿易戰如箭在弦,當大家都出盡法寶攻擊對方的時候,共和黨政府借香港來針對大陸,絕非奇事。

第三,要作最好的準備,最壞的打算。雖然美國取消香港特殊地位的可能性不是百分之百,但出現的機率不低,香港人要做好準備,以應對萬一事發帶來的衝擊。因為美國做得初一就唔爭在做埋十五,相信會全方位針對香港,所以香港必須要有應急預案。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鬥得越勁 水放越多

2024年12月10日 19:40 最後更新:12月11日 01:16

特朗普行將在明年1月上台,中央嚴陣以待應對,其中一個重要部署,是提振明年的經濟。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周一(12月9日)召開會議,研究明年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充實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強超常規逆週期調節」。會議結果大有文章。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指出,這次政治局會議釋出多項重磅信號,第一,宏觀政策「更加積極有為」,特別是當中有「更加」兩個字。第二,時隔多年再次提出「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並首次提出「加強超常規逆週期調節」。第三,首次提出「穩住樓市股市」,把穩定股票市場作為明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之一。第四,「將大力提振消費」放到更靠前更重要的位置。

資金是經濟之母,所以今次會議最重要的是,時隔14年再次提出「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要明白這9個字的重大含義,就要先明白中國貨幣政策的分類。國家貨幣政策的基調由緊到鬆,可以分為5個區間,包括「從緊」、「適度從緊」、「穩健」、「適度寬鬆」和「寬鬆」。當中「穩健」是中間位置,兩邊就是從「從緊」到「寬鬆」靈活調節。

14年前,中國還在實行「適度寬鬆」的政策,但在2010年10月3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我國的貨幣政策由之前的「適度寬鬆」轉為「穩健」。這就是貨幣政策轉為收緊的節點,主要為應對通脹。但14後的今天,又進入另一個「適度寬鬆」的階段。

或許有人會說,其實過去一年國家的貨幣政策已經走向寬鬆,現在再提「適度寬鬆」,恐怕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這個想法並不正確,凡事「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按上述的5個分類,從2020到2024年這4年的貨幣政策定性是「穩健」,雖然實際上偏向寬鬆,但是沒有可能在一個「穩健」的政策定性中,推行大量放水的政策。但如今中國貨幣政策正式調節至「適度寬鬆」,等於是為一個放水時代打開序幕。內地以放水救巿支撐經濟,傳統工具有很多,包括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減息甚至是一系列投放資金的政策工具,相信明年這些工具就會陸續出籠。

很多人都關心,面對特朗普勢凶夾狼的貨易戰,中國有沒有足夠的工具,放水放得夠不夠。

其實中國還可以出招的空間多的是。首先從上述的定性來說,現在還未去到最後的「寬鬆」定性,到時才是大放水的時候。

其次從政策工具而言,假設美國真的是對中國實施累計增加60%的關稅,而中國亦反制對美國商品增加60%的關稅,中美貿易陷於停滯,對中國的GPD當然有衝擊,到時中國就會祭出最強大的放水手段,進入全面「寬鬆」階段。別的不說,單是好像美國的量化寬鬆,都已經有很多不同的工具可供參考,從將指導利息降至零,到大量印銀紙去購買債券甚至股票,這些在美國、歐盟以及日本早有先例。

最關鍵是中國的通脹低,美國的通脹高。中國11月的通脹只有0.2%,而美國的10月通脹就高達2.6%,美國的明年通脹預期更高達3%。貿易戰打起來,中國可以大力放水,推高一點通脹都沒有所謂,但美國放水的空間極其有限,其通脹本來已經高,再大力放水,恐怕會有災難性的通脹來臨。這方面中國有空間、有優勢。

未來可能出現一個奇怪現象,從投資者的角度而言,中美打得越勁,國家放水的力度就越大,這是投資者最壞的時候,也是最好的時候。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