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納米比亞現2.5米超大型蠑螈化石 或在2.8億年前統治地球

大視野

納米比亞現2.5米超大型蠑螈化石  或在2.8億年前統治地球
大視野

大視野

納米比亞現2.5米超大型蠑螈化石 或在2.8億年前統治地球

2024年07月07日 12:20 最後更新:14:15

考古學家在納米比亞發現了一種超大型蠑螈化石,身長達2.5米,這種蠑螈被認為生存在約2.8億年前,可能是當時的頂級掠食者。

納米比亞現2.5米超大型蠑螈化石

考古學家在納米比亞發現了一種超大型蠑螈化石,被稱為「Giaasia jennyae」。這些化石的頭骨長度達到60釐米,整個身長高達2.5米。

被認為生存在約2.8億年前  或是頂級掠食者

這種蠑螈被認為生存在約2.8億年前,可能是當時的頂級掠食者。

目前已發現四個不完整個體

「Giaasia jennyae」化石最早於2015年被發現,目前已經發現了四個不完整的個體。它們具有一個寬大且扁平的頭部,整個口腔前方都是巨大的利齒,能夠攤開嘴巴吸入獵物。考古學家相信這種蠑螈可能像鱷魚一樣埋伏在某處,等待獵物靠近後再發動攻擊。

AP圖片

AP圖片

四足動物在寒冷氣候中繁衍生息時間或比科學家預期早

這次發現的地點也具有重要意義。納米比亞在約3億年前的時候位於比現在更高的緯度,幾乎與現今南極洲最北端的位置相當。這意味著四足動物可能在寒冷的氣候中繁衍生息的時間比科學家預期的更早。

哈佛醫學院遺傳學家雷赫(David Reich)領導的最新DNA研究發現,全球80億人口中約有一半的人的祖先可以追溯到約5000年前生活在今天烏克蘭境內的顏那亞人(Yamnaya)。

研究啊確定:顏那亞文化起源於烏克蘭的米海利夫卡

據外媒報導,研究團隊分析了450個歐洲史前DNA樣本和1000個已知的古代樣本,確定顏那亞文化起源於今天烏克蘭的米海利夫卡(Mykhailivka)。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來自伏爾加河的族群與當地人融合,形成了顏那亞文化,並向歐洲和亞洲擴張,成為印歐語系發展的關鍵推動力。

DNA證據顯示:顏那亞人的到來通常伴隨當地男性基因的消失

研究顯示,顏那亞人的騎馬技術和輪式馬車帶來了巨大優勢,使他們迅速征服廣大領土。他們使用「庫爾幹」(kurgans)土墩來掩埋死者,這些墓葬成為了研究顏那亞文化的重要線索。此外,DNA證據表明,顏那亞人的到來通常伴隨當地男性基因的消失,顯示其擴張過程具有強烈的征服性質。

驗證印歐語系假說

這項研究也驗證了18世紀語言學家瓊斯(Sir William Jones)提出的印歐語系假說,證實包括英語、俄語、拉丁語和梵語在內的數百種語言源自顏那亞人。然而,一些學者認為,基因證據仍不足以完全確定語言傳播路徑,顯示學術界對此仍存在爭議。

顏那亞人體型比當時其他族群高大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發現顏那亞人可能攜帶鼠疫桿菌(Yersinia pestis),在征服過程中無意間傳播疾病,削弱對手的戰力。DNA也顯示,顏那亞人的體型比當時其他族群高大,這或許與他們的肉類和乳製品飲食有關。顏那亞人的後裔之一雅利安人(Aryans)影響了印度和伊朗文化,但在20世紀被種族主義者曲解。雷赫強調,歐洲人的基因是多個族群融合的結果,人口流動和改變在歷史上一直持續不斷。

在保加利亞發掘中發現的顏那亞人墓葬。(Nature期刊圖片)

在保加利亞發掘中發現的顏那亞人墓葬。(Nature期刊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