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男子在荷蘭的海灘上發現一個黑色神祕物體,和他手掌幾乎一樣大、外型彎曲,男子覺得看起來像牙齒,發文詢問後得到驚人回覆。
示意圖。設計圖片
細看骨頭像牙齒
《新聞周刊》報道,這名男子說出事發經過,當他們一家在海灘上散步時,他的狗狗叼著東西跑來,細看後覺得這個東西長得有點像牙齒,忍不住猜測會不會是化石,便帶回家並在Reddit上發文詢問。
示意圖。設計圖片
最可能是歐洲野牛內角化石
這張照片引發熱烈討論,男子也PO出更多不同角度的照片,網友們紛紛猜測是地懶、鋸齒鯊、劍齒虎、翼龍腳趾等等,其中最有可能的答案,是距今約11萬至1.2萬年前末次冰期(Last Glacial Period)的歐洲野牛內角化石。
Reddit圖片
發給歷史博物館以確認
為了確認化石的真實性,男子也將照片發給荷蘭自然生物多樣性中心(Naturalis Biodeversity Center),這是荷蘭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並表示若博物館有興趣,他很樂意看到這塊化石被展出,不然他就要做個小支架將之展示在自己房間。
Reddit圖片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對外公佈,在雲南祿豐發現早侏羅世蜥腳型類又一新屬種「王氏栗樹龍」。目前,王氏栗樹龍化石已在雲南祿豐恐龍穀大遺址館內展出。
雲南發現新恐龍化石
據內媒報道,2007年,雲南祿豐市自然資源局恐龍化石保護研究中心,在川街盆地發現了新的恐龍化石,化石層位於祿豐組沙灣段中上部,包括較完整的頭部骨骼及9枚頸椎骨。
影片截圖
名字是為了紀念發現祿豐古岩的王正舉先生
該化石是在大栗樹村的後山發掘出來的,通過多年的研究,取名為「王氏栗樹龍」。王氏栗樹龍是為了紀念祿豐1975年發現祿豐古岩的一位叫王正舉的先生。
影片截圖
屬早期分化的蜥腳形類 增加中國西南地區恐龍的多樣性
經過專家們長期、系統的研究,王氏栗樹龍屬於早期分化的蜥腳形類,與雲南龍親緣關係較近。王氏栗樹龍擁有祿豐組該類群中最大的頭骨材料,長約40厘米,這一發現增加了中國西南地區恐龍的多樣性,提高了對於早期分化蜥腳形類特徵演化的認識。
影片截圖
化石已經對外展出
據祿豐市自然資源局恐龍化石保護研究中心主任王濤表示,由於化石的頭骨、頸椎保存得比較好,活著的時候應該在8米左右。目前,王氏栗樹龍化石已在雲南祿豐恐龍穀大遺址館內展出。
影片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