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缺失也可能是偷竊主因,針對店舖盜竊案有所上升,警方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賊人盜竊心態和原因,從而加強大眾警覺性。
據警方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共錄得3,678宗店舖盜竊案,較去年同期增加390宗(增幅11.9%)。店舖盜竊案集中發生在旺角、荃灣、將軍澳等人流密集地區,而犯人年齡主要分佈在41至50歲之間。值得留意,被捕的2250人當中,有150人是慣犯,其中一人最高被拘留5次。
防止罪案科培訓及支援組總督察蔡頴鈺總結,賊人「取易不取難」,易收藏、易轉手、高價值的商品容易成為目標,例如保健品、藥物、洗頭水及鬚刨等。她補充,節日是店舖盜竊的高峰期。在聖誕節和新年期間,洋酒和巧克力是賊人的首選獵物;而在夏天,時令水果和雪糕則成為賊人優先偷竊的對象。
被盜商品既有10元1包的巧克力,也有6萬一支的洋酒。警察臨床心理學家馮浩堅指出,大部分的賊人並非「專業小偷」,而是「業餘小偷」。比起在乎商品的價值,不少賊人作案是出於一時衝動或心靈缺失。他們並非有經濟上的困難,而是視偷竊帶來的快感、愉悅感為心靈慰藉,試圖通過偷竊來舒緩壓力。
然而,以這種方法緩解壓力並不可取。不少犯人在經歷完偷竊帶來的刺激感後,便不由得感到後悔、自責,進而陷入情緒低潮。每當他們情緒低落時,又會想再利用偷竊來平伏心情。一而再,再而三,形成沉溺性盜竊甚至盜竊癖。因此,偷竊成癮的人比起一般人,更容易有抑鬱傾向。
以正確方式面對壓力,並建立健康的支援網絡十分重要。善導會法院社工服務督導主任葉志威解釋,除了社區教育,善導會還為涉嫌違法人士、候審人士及其家屬提供諮詢和輔導服務,以減輕他們在司法過程中所面對的壓力和情緒困擾:「長遠嘅服務好重要,唔係三言兩語就確保佢一世唔再偷嘢,但要俾佢有意識知道身邊有人幫佢,等佢識得求助。」
為加強零售業界與警方之間的合作,防止罪案科適時與零售業界舉行會議,並向業界提供保安意見,包括加派職員協助顧客於自助售賣機結帳、加派便衣保安巡查、加裝和優化閉路電視及防盜系統(防盜標籤或防盜扣)、擺放宣傳貼紙提醒顧客等:「有好多機會主義者喺一時衝動下萌生偷嘢念頭,海報具有阻嚇作用,提醒佢哋到處都有人望住。」
雖然竊賊不斷創新犯罪手法,但零售業界利用先進科技防範店舖盜竊,並協助警方追查破案。警方再次提醒市民切勿以身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