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全港首部「CSI流動實驗室」啟用 半小時得檢測成果鎖定疑犯

社會事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Â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社會事

      社會事

      全港首部「CSI流動實驗室」啟用 半小時得檢測成果鎖定疑犯

      2025年01月16日 07:00 最後更新:08:30

      為縮短檢驗時間,警方鑑證科斥資約140萬元,打造全港首部「CSI流動實驗室」,並引入全新指紋偵測技術,提升鑑證效率。

      鑑證科斥資約140萬打造「CSI流動實驗室」。巴士的報記者攝

      鑑證科斥資約140萬打造「CSI流動實驗室」。巴士的報記者攝

      鑑證科先進科技課總督察檀東輝表示,鑑證人員需要攜帶不同工具同儀器,到罪案現場協助搜證,以往在沒有合適的運輸工具情況下,平均需要3至4小時才完成運輸工作。此外,如果案件發生在戶外或者郊區,燈光、天氣等外在因素,都會影響法證人員的工作效率。

      更多相片
      鑑證科斥資約140萬打造「CSI流動實驗室」。巴士的報記者攝

      鑑證科斥資約140萬打造「CSI流動實驗室」。巴士的報記者攝

      鑑證科先進科技課總督察檀東輝。巴士的報記者攝

      鑑證科先進科技課總督察檀東輝。巴士的報記者攝

      「CSI流動實驗室」車身寬闊。巴士的報記者攝

      「CSI流動實驗室」車身寬闊。巴士的報記者攝

      「CSI流動實驗室」內置多款先進設備。巴士的報記者攝

      「CSI流動實驗室」內置多款先進設備。巴士的報記者攝

      「3D非接觸式指紋掃描儀」以非接觸方式即時提取死者指紋。巴士的報記者攝

      「3D非接觸式指紋掃描儀」以非接觸方式即時提取死者指紋。巴士的報記者攝

      「3D非接觸式指紋掃描儀」以非接觸方式即時提取死者指紋。巴士的報記者攝

      「3D非接觸式指紋掃描儀」以非接觸方式即時提取死者指紋。巴士的報記者攝

      「3D非接觸式指紋掃描儀」在罪案現場以非接觸方式即時提取死者指紋。巴士的報記者攝

      「3D非接觸式指紋掃描儀」在罪案現場以非接觸方式即時提取死者指紋。巴士的報記者攝

      反射式短波紫外線指紋偵測儀。巴士的報記者攝

      反射式短波紫外線指紋偵測儀。巴士的報記者攝

      反射式短波紫外線指紋偵測儀。巴士的報記者攝

      反射式短波紫外線指紋偵測儀。巴士的報記者攝

      反射式短波紫外線指紋偵測儀。巴士的報記者攝

      反射式短波紫外線指紋偵測儀。巴士的報記者攝

      聚集誘導熒光指紋偵測儀。巴士的報記者攝

      聚集誘導熒光指紋偵測儀。巴士的報記者攝

      聚集誘導熒光指紋偵測儀。巴士的報記者攝

      聚集誘導熒光指紋偵測儀。巴士的報記者攝

      聚集誘導熒光指紋偵測儀。巴士的報記者攝

      聚集誘導熒光指紋偵測儀。巴士的報記者攝

      多波段指紋成像系統。巴士的報記者攝

      多波段指紋成像系統。巴士的報記者攝

      多波段指紋成像系統。巴士的報記者攝

      多波段指紋成像系統。巴士的報記者攝

      多波段指紋成像系統。巴士的報記者攝

      多波段指紋成像系統。巴士的報記者攝

      鑑證科先進科技課總督察檀東輝。巴士的報記者攝

      鑑證科先進科技課總督察檀東輝。巴士的報記者攝

      有見及此,鑑證科2019年開始構思建造適合罪案現場勘查作業的特別用途車輛,經過多年策劃,「CSI流動實驗室」於2024年12月1日正式投入服務。

      「CSI流動實驗室」車身寬闊。巴士的報記者攝

      「CSI流動實驗室」車身寬闊。巴士的報記者攝

      車輛型號為平治Sprinter 519,車身寬闊,車廂內部分為「指紋檢驗工作區」、「儀器及工具儲存空間」以及「戶外現場支援設備」,可以即時把罪案現場的指紋影像,傳送到總部的指紋資料庫進行比對,在最短時間內為調查單位提供有用資料。

      「CSI流動實驗室」內置多款先進設備。巴士的報記者攝

      「CSI流動實驗室」內置多款先進設備。巴士的報記者攝

      3D非接觸式指紋掃描儀避免破壞證據

      針對為屍體提取指紋,警方新引入價值約20萬的「3D非接觸式指紋掃描儀」,在罪案現場以非接觸方式即時提取死者指紋,避免直接接觸以影響手指上的微量證據,並將指紋影像即時傳送到警察總部的電腦輔助指紋鑑證中心,進行身份確認。

      「3D非接觸式指紋掃描儀」以非接觸方式即時提取死者指紋。巴士的報記者攝

      「3D非接觸式指紋掃描儀」以非接觸方式即時提取死者指紋。巴士的報記者攝

      據警方介紹,該項技術最快30分鐘可以得到檢驗結果,交給案件主管處理,加快查案進度,可在處理兇殺案、處理重大災難事故等事件中使用。

      「3D非接觸式指紋掃描儀」以非接觸方式即時提取死者指紋。巴士的報記者攝

      「3D非接觸式指紋掃描儀」以非接觸方式即時提取死者指紋。巴士的報記者攝

      「3D非接觸式指紋掃描儀」在罪案現場以非接觸方式即時提取死者指紋。巴士的報記者攝

      「3D非接觸式指紋掃描儀」在罪案現場以非接觸方式即時提取死者指紋。巴士的報記者攝

      反射式短波紫外線偵測儀起「飛底」作用

      新引進的「反射式短波紫外線指紋偵測儀」價值18萬,主要針對以乳膠漆牆面、背景圖案複雜及帶有熒光材料的材質,利用短波紫外線對不同材料的光學反應,可以減少乳膠漆牆面和證物上複雜背景圖案對指紋顯現的干擾,起到「飛底」的作用。

      反射式短波紫外線指紋偵測儀。巴士的報記者攝

      反射式短波紫外線指紋偵測儀。巴士的報記者攝

      反射式短波紫外線指紋偵測儀。巴士的報記者攝

      反射式短波紫外線指紋偵測儀。巴士的報記者攝

      反射式短波紫外線指紋偵測儀。巴士的報記者攝

      反射式短波紫外線指紋偵測儀。巴士的報記者攝

      聚焦誘導熒光指紋偵測儀適用非滲透性材質

      在罪案現場,通過反射式短波紫外線指紋偵測儀找到指紋後,就會使用「聚集誘導熒光指紋偵測儀」到指紋位置做特定檢測。

      聚集誘導熒光指紋偵測儀。巴士的報記者攝

      聚集誘導熒光指紋偵測儀。巴士的報記者攝

      聚集誘導熒光指紋偵測儀。巴士的報記者攝

      聚集誘導熒光指紋偵測儀。巴士的報記者攝

      「聚集誘導熒光指紋偵測儀」同樣為新引入技術,價值20萬,針對非滲透性及半滲透性表面材質,利用聚集誘導熒光納米粒子與指紋分泌物發生黏附作用,並在適當的法證光源下,即可清晰顯現指紋。

      聚集誘導熒光指紋偵測儀。巴士的報記者攝

      聚集誘導熒光指紋偵測儀。巴士的報記者攝

      多波段指紋成像系統助觀察指紋 

      警方指出,新引進的「多波段指紋成像系統」價值約40萬,部分指紋分泌物中的有機成分(如維生素)、附著在指紋上的外來物(如化妝品)或其他化學合成物在不同光源下可產生熒光效果;透過特定的光源和濾光設備,可以在不具破壞性的情況下觀察紋印。

      多波段指紋成像系統。巴士的報記者攝

      多波段指紋成像系統。巴士的報記者攝

      多波段指紋成像系統。巴士的報記者攝

      多波段指紋成像系統。巴士的報記者攝

      多波段指紋成像系統。巴士的報記者攝

      多波段指紋成像系統。巴士的報記者攝

      警方今年2月至3月期間,聯同日本、南韓、馬來西亞、新加坡及泰國等地的執法機構聯合打擊兒童色情物品,合共拘捕435人,其中本港警方拘捕7人,懷疑他們與兒童色情物品案件有關。

      本港警方拘捕7人,懷疑他們與兒童色情物品案件有關。

      本港警方拘捕7人,懷疑他們與兒童色情物品案件有關。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督察顏凱欣表示,在代號「跨欄」的行動中,本港警方拘捕的7名男子,介乎16至49歲,同時共檢獲7部手提電話及11部電腦或外置儲存裝置,內有162段兒童色情影片及230張相片。初步調查相信被捕人士從不同渠道,包括社交媒體平台,網站或者點對點分享軟件,下載有關兒童色情物品,並儲存在電腦或智能電話內。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督察顏凱欣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督察顏凱欣

      七宗案件中,只有一宗涉及本地受害人,涉案人是一名16歲中五男生,警方在他的手機內發現8張相片,涉及在寓所內拍攝他妹妹,案發時間介乎2022至2023年,被捕人當時14歲,妹妹11歲,調查相信她妹妹是知情下被拍攝,無證據顯示涉及其他形式的性侵犯。

      警方指,本港去年錄得80宗兒童色情物品相關案件,按年升27%,涉及製作或管有兒童色情物品,又或利用或促致兒童製作色情影像等罪行。犯案手法主要是透過社交媒體、應用程式或網上遊戲而認識小朋友,並誘使他們提供物品,又或家庭成員或照顧者拍攝幼童私密部位。以往年齡最小受害人只有4至5歲。

      警方說,本港暫未發現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兒童色情物品的個案,但已在其他國家出現,提醒公眾如涉及兒童色情內容,不論是否由電子等方式製作等,均屬犯罪,警方強調會在網上巡查,如發現涉及有問題內容會要求下架。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