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睇風水」、「查通勝」等的古代中國傳統習俗,很多時被認定為帶有迷信或神秘色彩。事實上,它們強調環境與人的關係,基於對自然法則的觀察和實踐累積而成,是一種科學的探索。今次石榴台專訪,請來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高級講師盧傑雄博士,以及香港電台節目主持洪健崴,與大家講講怎樣透過港台節目《乾坤幾何》,理性地去認識「風水」、「通勝」及「易經」等中國術數的學說,鑽研文化,警惕迷信,承傳中華智慧。

《乾坤幾何》兩位主持、盧傑雄博士(左二)以及洪健崴(右二),接受巴士的報社長盧永雄(右一)以及總編輯李彤(左一)訪問(巴士的報記者攝)
靠《易經》生活數千年 必含豐富智慧
「乾、坤」是出自《易經》,被視為風水學說之根。巴士的報社長盧永雄表示講到《易經》就要講金庸筆下所描繪的武功絕學,以《射鵰英雄傳》的「降龍十八掌」最為深入民心,每一招所引用的,都是由《易經》的基本元素卦爻,經過金庸轉化成武學的具體招式,如「飛龍在天」、「見龍在田」。盧社長表示很多人對《易經》的認識源自這裡、停留在這裡。盧傑雄博士回應指,《易經》一方面解釋宇宙,並以宇宙的哲理來啟發人生:「《易經》主張所有東西是氣化,『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一氣化成陰陽』。陰陽對立互補,產生了『五行』。」盧博士強調中華文化很多時都講一對, 互補,循環不息、生生不斷,都是源於《易經》,中國人靠這套哲理生活了數千年:「當中必定有一些可以學習的智慧。」

盧傑雄博士(左)表示《易經》以宇宙的哲理來啟發人生(巴士的報記者攝)

「睇風水」、「查通勝」等的古代中國傳統習俗,很多時被認定為帶有迷信或神秘色彩(資料圖片)
存在誤解、不被正視才變「迷信」
巴士的報總編輯李彤在專訪中問及「睇風水」、「出門查通勝」、「擇良辰吉日」等等這社會上被形容為「古老的東西」,如何去了解以及解釋《易經》、「風水」及曆法等等這個普遍被形容為「迷信」及「神秘領域」?盧傑雄博士表示,希望以歷史、文化及哲學的角度去講,去了解背後的中華傳統智慧:「其實這是一個被忽視了的中華文化領域,社會不正視它,存在誤解,就成為了『迷信』。」洪健崴表示節目旨在鑽研文化,警惕迷信,希望讓聽眾了解更多中國傳統智慧:「我們在十多集的節目,會介紹如『陰陽』、『五行』等的基本知識,讓不太懂的聽眾容易理解背後的理論,亦會邀請不同的嘉賓。」

洪健崴(左)表示節目邀請不同嘉賓來深入淺出談《易經》及「風水」(巴士的報記者攝)
講到「風水」,李彤表示香港現時都有很多年輕人鑽研相關學問。洪健崴同意,表示節目當中亦會請來了年輕的嘉賓,如風水設計師周亦彤:「她是很年輕,父親是一位『玄學家』,她自己也對『風水』等方面有興趣,將風水與設計融合,體現中國智慧融入生活。」

《乾坤幾何》受訪嘉賓,風水設計師周亦彤 (中)(香港電台提供圖片)
「風水」幾千年學問影響現代家居設計
李彤再追問指,大家經常說「入到一間屋『聚不聚財』」,即是讓人感到舒服不舒服,背後是否有一套邏輯及理論存在?盧傑雄博士回應,這個涉及選擇適合的地點為居所的邏輯,早在商代已經存在,如背山面水、『左青龍』『右白虎』,其實是有防衛作用。
盧傑雄博士說,「風水」就是生活上的各種資源的配合及運用:「如有良好的水土、防風及採光等等,如何生活得舒適都蘊含客觀元素,事實上這些也是現代家居設計的基本要求。」洪健崴補充,「風水」是數千年來中國前人所累積而來的「大數據」及經驗,反映在其的理論當中。兩位主持又表示,其中一集請來建築師蔣匡文,他同時都是風水師,擅長將傳統的風水學,應用在建築設計,會講講風水與建築設計的關係。

《乾坤幾何》受訪嘉賓,建築師蔣匡文 (左)。
「風水」帶來的心理作用
盧傑雄博士強調,「風水」是中國幾千年來累積的學問,了解它的同時,不應該「神化」它:「風水當中有一種『補救法』,如家居選擇了一個不理想的位置、又不能即時搬遷之下,在寓所放設『陣』,這些有很多傳統風水師都不認同的。這只是有安慰心理作用。」盧永雄說:「這有如口服安慰劑(placebo),其實只是澱粉丸或生理鹽水,以假亂真,無療效作用。」盧傑雄博士同意這只是個心理問題。洪健崴說在節目中邀請組織心理學家黃仲遠,解釋風水設計或者遇上一些人生問題之時,做了一些事後,如何影響人的心理。

《乾坤幾何》受訪嘉賓-組織心理學家 黃仲遠 (中)。
「通勝」是奇書?背後亦集中國古人經驗之大成
李彤問現在不少人做事都喜愛用「通勝」擇吉日,這是否涉及「迷信」、背後又有甚麼原理及邏輯?盧傑雄博士表示,「通勝」與《易經》是有關連,《易經》將易數與曆法配合,與古人對大自然的陽光雨水多寡、農作物生長等的總結的經驗而寫成的一套曆法系統,成為具備了推斷、預測的功能書。洪健崴表示他們亦在節目邀請了堪輿曆學家蔡興華女士,她的家族一直在編「通勝」,由她來拆解「通勝」,以及講講如何製作「通勝」。

《乾坤幾何》受訪嘉賓-堪輿曆學家蔡興華 (左)。
《乾坤幾何》於星期六晚上8時30分在香港電台第一台播出。港台網站(radio1.rthk.hk)及「RTHK 電台」流動程式同步播出及提供節目重溫。視像資料已上載港台Youtube頻道。大家亦可透過港台Podcast One下載節目,隨時收聽節目內容。

節目連結: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chinese_numerology
節目港台Podcast One連結: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2357
收看石榴台專訪完整版:https://www.bp-links.com/p/6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