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諾貝爾獎」未來科學大獎周在港登場 盧煜明對談「超級狀元」師弟分享人生規劃

社會事

「中國諾貝爾獎」未來科學大獎周在港登場   盧煜明對談「超級狀元」師弟分享人生規劃
社會事

社會事

「中國諾貝爾獎」未來科學大獎周在港登場 盧煜明對談「超級狀元」師弟分享人生規劃

2024年07月31日 12:48 最後更新:12:52

有「中國諾貝爾獎」之稱的「未來科學大獎」連續第二年在香港舉行大獎周活動,首場「Hello Scientists 你好科學家」講座7月30日於香港太空館舉行,吸引近200名學生及家長參與。

「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香港科學院院長盧煜明教授鼓勵學生,要從日常生活中探索科學。(圖片由未來科學大獎提供)

「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香港科學院院長盧煜明教授鼓勵學生,要從日常生活中探索科學。(圖片由未來科學大獎提供)

曾獲「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有「無創產前檢測之父」之稱的香港科學院院長盧煜明與學生談科學家的人生規劃,並與其中學師弟、今年文憑試超級狀元廖俊翔交流人才發展。

一系列2024未來科學大獎活動由科普講座展開,30日請來2016年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的盧煜明與學生交流。盧煜明在席間分享了自己發現無創產前檢測時的趣事和挑戰,以及如何將技術應用在癌症早期篩查和研究腦退化症之上。他表示,科學探索是融入日常生活之內,需要洞悉一些看似沒有關係的現象之間的關聯性,如他在煮即食麵和看電影時突然得到靈感,啟發他想到孕婦血漿內存有高濃度胎兒DNA,及後助他開創了「無創產前診斷技術」。盧煜明又說,學術研究與商品化要有協同效應,讓科研成果真正走出實驗室,進入日常生活,才能成為幫助他人的力量。

香港科學院院長盧煜明教授(右二)、香港津貼中學議會主席李伊瑩(左二)、香港科學館館長(科學推廣組)徐志文(左一)、香港太空館助理館長彭翠虹(右一),及200名學生及家長共同參與首場「2024未來科學大獎」的「Hello Scientists你好科學家」科普活動。(圖片由未來科學大獎提供)

香港科學院院長盧煜明教授(右二)、香港津貼中學議會主席李伊瑩(左二)、香港科學館館長(科學推廣組)徐志文(左一)、香港太空館助理館長彭翠虹(右一),及200名學生及家長共同參與首場「2024未來科學大獎」的「Hello Scientists你好科學家」科普活動。(圖片由未來科學大獎提供)

來自聖若瑟書院的中學文憑試「超級狀元」廖俊翔獲邀擔任是次活動互動環節主持人,有機會與其「師兄偶像」盧煜明同台近距離對談。計劃留港入讀醫科的廖俊翔,問盧煜明對於人才留港發展的看法。盧煜明表示,有賴政府近年大力投資科研項目,香港的科研氣氛愈見濃厚,香港科研絕對有優勢,相信「投資會有收成」,也樂見近年有更多青年人從事科研工作,令香港也有更多科學成就獲得殊榮。

對於成為科學家需要什麼「核心要素」,盧煜明表示,科研需要多個領域的合作,勉勵學生要在年輕時打好知識根基,但不用急於選定專研領域,反而要多培養興趣。不妨多閱讀科學雜誌和參與科普活動,擴闊視野。香港科學館館長 (科學推廣組)徐志文、香港太空館助理館長彭翠虹、香港津貼中學議會主席李伊瑩校長也有出席活動。

2024年文憑試超級狀元、來自聖若瑟書院的廖俊翔(右)與同校師兄盧煜明教授(左)在活動中交流互動。(圖片由未來科學大獎提供)

2024年文憑試超級狀元、來自聖若瑟書院的廖俊翔(右)與同校師兄盧煜明教授(左)在活動中交流互動。(圖片由未來科學大獎提供)

2024年未來科學大獎程序委員會聯席主席任詠華在錄像致辭中表示,科研工作對科學家來說是一種精神,希望藉著今次的科普活動,鼓勵學生要懂得面對失敗,勇敢挑戰,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上持之努力。

未來科學大獎第二度於香港舉辦大獎周活動,本屆主題為「年度科學盛事,啟迪未來之光」,8月16日在香港與北京同步連線直播揭曉得獎名單。

往下看更多文章

盧煜明與九東千名中學生談「生命」 分享成長及投身科研心路歷程

2024年12月03日 11:56 最後更新:11:56

The Next科學家談「生命」講座2日下午在東華三院東蒲胡李名靜體育館圓滿舉行,「無創產檢之父」香港中文大學候任校長盧煜明教授獲智庫治港新政邀請,以「無創產前檢測和癌症篩查:從夢想到現實」為題,為九龍東近千名高中生分享他成長及投身科研的心路歷程。

(治港新政FB圖片)

(治港新政FB圖片)

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女士為活動作錄影致辭,充分肯定治港新政是次活動並相信盧教授的分享一定能夠激發青少年科創思維,燃點青少年對自己未來發展的希望。張副局以香港的創科成就、政府科技人才教育以及創科發展藍圖等政策鼓勵在場學生裝備自己,勇敢追夢,一展所長,貢獻香港,貢獻國家。治港新政召集人鄧家彪議員致歡迎辭,感謝各位的支持,他在「知識改變命運」的基礎上提到好奇、毅力及感恩同樣重要。

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女士為活動作錄影致辭。(治港新政FB圖片)

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女士為活動作錄影致辭。(治港新政FB圖片)

治港新政召集人鄧家彪議員致歡迎辭。(治港新政FB圖片)

治港新政召集人鄧家彪議員致歡迎辭。(治港新政FB圖片)

盧煜明教授以「無創產前檢測和癌症篩查:從夢想到現實」為題,分享他成長及投身科研的心路歷程。(治港新政FB圖片)

盧煜明教授以「無創產前檢測和癌症篩查:從夢想到現實」為題,分享他成長及投身科研的心路歷程。(治港新政FB圖片)

盧教授分享到,從他年少時的科學興趣萌芽階段,從劍橋到牛津,再回到香港中文大學,他都不斷挑戰自己,突破人類科學的貢獻。一切從生活取靈感,用努力增加科研知識。盧教授表示他的無創產前檢測和癌症篩查技術是從「查不到的個案」開始、從「被笑」開始、從聽「演講」開始,也是從「自我糾錯調整研究」開始,他以自身創立公司的經歷說明香港的科創環境的改善需要多方協作,更重點提到專利權的重要性。

盧教授表示會在擔任校長後繼續進行科研工作,同時強調享受過程更重要,前提是準備好自己,積累知識。(治港新政FB圖片)

盧教授表示會在擔任校長後繼續進行科研工作,同時強調享受過程更重要,前提是準備好自己,積累知識。(治港新政FB圖片)

盧教授在總結時鼓勵在場學生如果將來讀醫,可考慮不僅成為醫生,更成為醫生科學家,幫助更多的人,同時他指出科學是生活一部分,同學可從中找事物聯繫,強調科學創新轉化重要性,另外就是團隊精神。在提問互動環節大家都關心盧教授在擔任校長後會否仍繼續科研工作,科研路上一波三折如何克服,如何擦出思想火花等,盧教授表示會在擔任校長後繼續進行科研工作,同時強調享受過程更重要,前提是準備好自己,積累知識,他呼籲同學找出自己喜歡的科目,不斷探索。

(治港新政FB圖片)

(治港新政FB圖片)

(治港新政FB圖片)

(治港新政FB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