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長盧煜明表示,在國際關係動盪下,教授等人才會被吸引來港發展,認為現在是中大招募人才的好機會。
盧煜明。巴士的報資料圖片
盧煜明接受多份報章訪問表示,香港近年大力搶人才,積極推動創科,加上本身有低稅制、大灣區市場等優勢,對於想發展科技、想落地、想創業的教授而言,可能會選擇在這時間加入香港。他說中大一定投放資源搶人才,又透露計劃籌募最少數億元,成立研究生書院。
中文大學。巴士的報資料圖片
盧煜明回應近年中大內地教學人員比例已超越本地教員人數,又說近年內地學術水平提升不少,不少優秀學生出國受訓後回流,剛好獲中大取錄,強調中大在招聘人才時會「揀最叻的人才」。
對於政府削減大學撥款,以及中大須向政府退還超過10億元儲備,盧煜明表示,對中大有一定壓力,但樂意與特區政府共渡時艱,個別不急切或非必要的項目或會延遲。
中文大學。資料圖片
盧煜明又重申支持重建學生會,學生事務處亦就此與學生代表緊密合作。被問到會否擔心本港籌建第三間醫學院會構成競爭,盧煜明相信生物醫學領域發展空間很大,期望日後能與第三所醫學院促進更多合作。
中大研發的CU-Brick自動化線控砌磚機械人投入運作,用於重建校園内的再生園。
中大研發的自動化線控砌磚機械人投入運作,用於重建校園内的再生園。有線新聞影片截圖
機械人由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研發,整體成本大約15萬元,裝置是用特定的線條連接著四條鐡柱,使用者需要先在系統設定指令,機械人就會透過指令,將地盤工人預先放置在指定位置上的磚頭夾起,途中會在空中調整方向,再將磚頭放置指定位置。機械人裝置上設有鏡頭,當鏡頭發現磚頭偏離位置,就會自行作出調整。
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副教授劉達銘。有線新聞影片截圖
有線新聞影片截圖
有線新聞影片截圖
有份研發機械人的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副教授劉達銘表示,機械人較傳統機械臂所需要的空間小,會有較大靈活性和彈性,而相比起人手砌磚,機械人在砌置不規則建築時精準度更高,所需要的人力亦較低,更具時間成本效益。劉達銘表示,機械人可以「落地」至建造道路屏障、雕塑等,目標是在不影響成本的情況下,令建築物變得更美觀,將邀請發展局及建造業到學校了解技術。
再生園佔地約120米,高2.5米,由超過5,800磚塊組成,預計四月落成、下半年啟用。有線新聞影片截圖
有線新聞影片截圖
劉達銘又表示,會持續優化機械人設計,未來將致力開發自動灌漿系統,毋須再有工人在旁協助,實現全自動線控砌磚機械人。團隊亦會探索使用開放框架線纜驅動平行機器人技術,令整體設計更具靈活性和適應性。
再生園佔地約120米,高2.5米,由超過5,800磚塊組成,預計四月落成、下半年啟用。有線新聞影片截圖
不過現時仍要靠人手在磚塊與磚塊之間塗上水泥,機械人每日會砌疊一至兩層,每層大約放150粒磚頭,連同師傅塗上水泥,約一個鐘便完成。「再生園」是一處佔地約120平方米、高2.5米的休憩空間,由超過5,800塊磚塊組成。預計該園區將於四月完工,並在下半年正式對中大師生開放。團隊期望CU-Brick技術能廣泛應用於結構複雜的藝術建築,協助建築師實現更多創新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