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一線搜查|天水圍新屋苑入伙交通供不應求 居民望增鐵、巴路線出行

社會事

一線搜查|天水圍新屋苑入伙交通供不應求 居民望增鐵、巴路線出行
社會事

社會事

一線搜查|天水圍新屋苑入伙交通供不應求 居民望增鐵、巴路線出行

2024年08月09日 13:30 最後更新:16:21

天水圍鄰近濕地公園一帶,自2021年有大型屋苑入伙後,人口急速大量增加,交通配套不足的問題近年逐漸浮現,影響居民日常生活。

HOY TV《一線搜查》收到天水圍街坊反映,指天水圍北區的交通供不應求,巴士班次不足,在繁忙時間甚至有機會上不了車,令上班上學遲到,期望當局能夠改善及加強公共運輸服務。

更多相片
有天水圍街坊向《一線搜查》反映,鄰近濕地公園一帶自2021年有大型屋苑入伙後人口增加,交通配套不足的問題逐漸浮現。(《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有天水圍街坊向《一線搜查》反映,鄰近濕地公園一帶自2021年有大型屋苑入伙後人口增加,交通配套不足的問題逐漸浮現。(《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天水圍北居民批評天水圍北區巴士班次不足,在繁忙時間難以登車,上班上學隨時遲到。(《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天水圍北居民批評天水圍北區巴士班次不足,在繁忙時間難以登車,上班上學隨時遲到。(《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原來,途經大欖隧道轉車站的常規巴士線就只有過海巴士967線。(《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原來,途經大欖隧道轉車站的常規巴士線就只有過海巴士967線。(《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居民張先生認為天水圍的規劃跟不上社區發展。(《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居民張先生認為天水圍的規劃跟不上社區發展。(《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另一名天水圍北居民黃先生說早上繁忙時間多數上不了巴士,就算上到車也未必有位坐。(《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另一名天水圍北居民黃先生說早上繁忙時間多數上不了巴士,就算上到車也未必有位坐。(《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元朗區區議員曾極力爭取希望當局可以增加濕地公園路途經大欖隧道轉車站的巴士服務。(《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元朗區區議員曾極力爭取希望當局可以增加濕地公園路途經大欖隧道轉車站的巴士服務。(《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運輸署指會繼續檢視天水圍有關交通配套,因應乘客需求適時加強服務。(《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運輸署指會繼續檢視天水圍有關交通配套,因應乘客需求適時加強服務。(《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有天水圍街坊向《一線搜查》反映,鄰近濕地公園一帶自2021年有大型屋苑入伙後人口增加,交通配套不足的問題逐漸浮現。(《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有天水圍街坊向《一線搜查》反映,鄰近濕地公園一帶自2021年有大型屋苑入伙後人口增加,交通配套不足的問題逐漸浮現。(《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居住天水圍北超過3年的街坊張先生和黃先生均表示,天水圍的公共交通配套不完善,特別近年人口急增極需要加強,否則非常影響日常出行。居民張先生接受《一線搜查》訪問時指,天水圍北的交通問題是上下班和上學時間,居民都長期無法上車,因為不論輕鐵和巴士都太多人。另一位居民黃先生就指,由於屋苑附近的巴士站是上公路前的尾站,早上繁忙時段巴士通常已經逼滿人,不但沒有座位坐,更經常每班車只有數名乘客可以成功上車。

天水圍北居民批評天水圍北區巴士班次不足,在繁忙時間難以登車,上班上學隨時遲到。(《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天水圍北居民批評天水圍北區巴士班次不足,在繁忙時間難以登車,上班上學隨時遲到。(《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根據資料顯示,現時濕地公園路一帶的居民可以乘搭巴士前往元朗、金鐘和上水。另外,繁忙時間亦設有多條特別路線和增開班次服務,不過,途經大欖隧道轉車站的常規巴士線就僅有過海巴士967線。

原來,途經大欖隧道轉車站的常規巴士線就只有過海巴士967線。(《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原來,途經大欖隧道轉車站的常規巴士線就只有過海巴士967線。(《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張先生補充,隨著區內新樓盤入伙,天水圍人流比以前多,以兩個近濕地公園新落成的屋苑來計,接近4000伙,當配套並沒有任何改善下,令該區交通到達飽和情況。他覺得,天水圍的規劃跟不上社區發展,他舉例政府雖然早已預留6號支線,即輕鐵新增一段以預留發展,但怎料30年後的今日仍未計劃擴建6號支線。張先生批評「天北人」要搭8個站,車程約16至20分鐘去天水圍南很迂迴,加上增加了中途站,街坊上不了車的機會又再加大,造成一個惡性循環。然而,如果擴建輕鐵,只需2個站就能到天水圍南。他認為,只要善用西鐵線,天水圍北居民未必需要到天水圍南跟別人「爭車坐」,減少對路面造成太大負荷。

居民張先生認為天水圍的規劃跟不上社區發展。(《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居民張先生認為天水圍的規劃跟不上社區發展。(《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黃先生則補充,由於輕鐵比較繁忙,而且會繞遠路行,天水圍北的居民多數依賴乘搭巴士外出。不過由天水圍去大欖隧道最快也要半小時,如果「全程逼車」很吃力。黃先生希望可以將天水圍北的交通工具延伸至大欖隧道,又表示曾聯絡管理處和區議員到立立法會見運輸署商議加強交通安排,但最後都未如理想。

另一名天水圍北居民黃先生說早上繁忙時間多數上不了巴士,就算上到車也未必有位坐。(《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另一名天水圍北居民黃先生說早上繁忙時間多數上不了巴士,就算上到車也未必有位坐。(《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其實,自2022年起,已有區議員極力爭取希望當局可以增加濕地公園路途經大欖隧道轉車站的巴士服務。而直至今年4月,在運輸署提交的2024年至2025年度元朗巴士路線計劃文件中,仍未見到署方提出的新方案。

元朗區區議員曾極力爭取希望當局可以增加濕地公園路途經大欖隧道轉車站的巴士服務。(《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元朗區區議員曾極力爭取希望當局可以增加濕地公園路途經大欖隧道轉車站的巴士服務。(《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被問到為何天水圍北區有屋苑只有一條常規巴士線途經大欖隧道轉車站,元朗區區議員姚國威向《一線搜查》表示,濕地公園路段過往並沒有住宅,所以途經的巴士線也較少。不過,自從濕地附近的屋苑入伙後,運輸署調整了相關的巴士路線,惟不少街坊仍然強烈反映除早上繁忙時間只有少部分路線經大欖隧道轉車站外,其他時間想出九龍或荃灣地區亦無他選,只可轉車去鐵路站乘西鐵。有新屋苑居民無奈說沒有直達的車也不緊要,前往大欖隧道轉車也可以。但原來,除了一輛967線過海巴士會途經外,其他非繁忙時間並沒有巴士服務經過大欖隧道。

運輸署指會繼續檢視天水圍有關交通配套,因應乘客需求適時加強服務。(《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運輸署指會繼續檢視天水圍有關交通配套,因應乘客需求適時加強服務。(《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姚議員又說,作為乘客希望有選擇,其次是萬一鐵路出現事故時,市民亦能夠透過其他途徑到達目的地。他指出,同意以鐵路為骨幹的運輸系統,同時也希望居民有點對點服務,能夠到一些大的轉車站轉車,希望運輸署能夠從善如流,在非繁忙時間提供相應的巴士服務。

運輸署回應《一線搜查》時表示,為了配合天水圍鄰近濕地公園路一帶屋苑入伙,運輸署一直與公共交營運商檢視該區居民出行需求,並加強公共運輸服務。根據署方實地調查和巴士公司的營運紀錄,現時公共運輸服務大致可配合濕地公園路居民現時的出行需求。署方會繼續檢視有關服務,並因應乘客需求適時加強服務。

更多詳情請到網站收看:HOY TV《一線搜查》

Tags:

天水圍

香港山頂自然風景優美,吸引不少遊客打卡觀光,不過大量遊客也帶來交通問題,山頂廣場的小巴、的士及巴士站都不時會出現排隊人龍。

要往返山頂及中環,除了搭乘纜車,也可以搭乘專線小巴1號路線,另外還可以選擇搭專營巴士,包括常規巴士路線15號及特快巴士路線X15號。《一線搜查》記者在山頂廣場巴士站詢問多為路人,都表示如遇節假日,晚上6至7時會比較擠塞。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中西區區議員施永泰表示,一簽多行及疫情復常後,旅客數目不斷增加,而山頂作為旅客必去的景點,交通問題都十分阻塞。

運輸署表示,巴士公司一直有利用設於山頂總站內的閉路電視及調派外勤人員,實時監察候車人數及維持排隊秩序,並在需要時加強相關巴士路線服務。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但在2024年全年,運輸署收到60宗有關山頂專營巴士及小巴服務水平的投訴。施永泰說,投訴基本上反映的都是等巴士或小巴的班次很疏,很多人在巴士站或小巴站排隊,但主要原因是交通擠塞,導致巴士或小巴即使到達山上也無法埋站接載乘客。針對這個問題,較早前已經在區議會交通運輸委員會內提出了這個問題,當日有警方代表表示警方在繁忙時段有加派人手指揮交通,也有運輸署代表表示巴士公司在黃金周或新年假期等大假期,有加派更多班次接載市民。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施永泰又說,通往山頂,如山頂道一帶的交通問題都比較嚴重,因為那裡只有兩條行車線,所以在那裡如果有車阻塞了,基本上後面的車已經動不了。過往也知道其實那邊有很多旅遊巴及巴士,如果他們在轉彎時收囌減慢行駛,或是要數手呔才能走,又或是停車場已滿,其實一路都會倒塞出來,導致其他道路使用者,包括巴士及小巴,甚至的士及私家車也不能動。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他續指,山頂廣場現時設有約20個旅遊巴泊車位及4個旅遊巴上落客位,不過在節日或特別活動的時候,數量不夠,旅遊巴停泊上落客也帶來不少問題,而最大的問題是因為那裡沒有一個等候的位置,所以基本上如果停車場滿了,大家只能在路上等,令其他車輛無法通過。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如何在節假日降低旅遊巴阻塞問題?施永泰說,相信數方面都有責任,包括旅遊巴公司或旅行社可以選用一些較小型的旅遊巴,減低車輛在轉彎或阻塞的狀況;另外,警方或旅發局等方面都可以建議遊客利用不同的交通工具到山頂,包括巴士、小巴,甚至可以選擇在下山時透過行山徑步行至中環。現時運輸署在出行易中沒有包括山頂這個位置,未來有機會可以加些出行易的裝置,讓一些旅遊業的工作者更有效掌握山頂的情況。另外,如果有兩部旅遊巴同時出現的時候能否設置智能燈提示司機,令交通有所緩解。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長遠來講,旅遊業議會可以做一個統籌角色,如果能協調不同旅行社時間避免前往山頂時間一樣的話,相信亦能減低交通阻塞。

更多詳情請到網站收看:HOY TV《一線搜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