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戰勝「宿敵」印度摘金 巴基斯坦標槍名將成國家英雄領巨獎

博客文章

戰勝「宿敵」印度摘金 巴基斯坦標槍名將成國家英雄領巨獎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戰勝「宿敵」印度摘金 巴基斯坦標槍名將成國家英雄領巨獎

2024年08月16日 15:28 最後更新:15:34

巴基斯坦選手納迪姆(Arshad Nadeem) 在奧運的標槍比賽中榮獲金牌,巴基斯坦睽違40年再獲金牌,回國後獲得2.5億巴基斯坦盧比(約697萬港元)的獎金。

抵達巴基斯坦與母親擁抱的奧運金牌得主納迪姆。AP圖片

抵達巴基斯坦與母親擁抱的奧運金牌得主納迪姆。AP圖片

納迪姆9日在2024巴黎奧運會田徑男子標槍決賽中,以92米97的奧運會新紀錄奪冠。納迪姆比安德烈亞斯·托爾基爾森(挪威)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創下的90米57原奧運紀錄多了2米40,就此締造了巴基斯坦首次獲得奧運會田徑項目金牌的新歷史。

納迪姆擲出巴基斯坦在田徑項目中的首枚奧運金牌,也突破巴勒斯坦長達40年的奧運金牌荒。AP圖片

納迪姆擲出巴基斯坦在田徑項目中的首枚奧運金牌,也突破巴勒斯坦長達40年的奧運金牌荒。AP圖片

這也是巴基斯坦選手自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男子曲棍球封王後,時隔40年再次在奧運會上獲得金牌。曾在三年前的東京奧運會上奪冠的印度名將丘帕拉(Neeraj Chopra)以89米45拿到巴黎奧運會男子標槍項目銀牌。

巴基斯坦國內輿論認為,納迪姆戰勝印度選手奪冠的意義更大。巴基斯坦政府為了紀念納迪姆獲得奧運會金牌,還發行了郵票。

AP圖片

AP圖片

巴基斯坦總理謝巴茲·謝里夫在首都伊斯蘭堡舉行巴黎奧運代表團歡迎儀式,宣佈「將向納迪姆支付1.5億巴基斯坦盧比作為獎金」。謝里夫總理稱讚說:「巴基斯坦獨立紀念日(8月14日)來臨之際,2.5億名巴國國民的喜悅翻了一番。納迪姆提高了我國的士氣。」

AP圖片

AP圖片

此前,所在省的領導已經訪問了納迪姆的家,並提供了1億巴基斯坦盧比。所在省的領導回憶起納迪姆在巴黎奧運會上以92米97的成績奪冠,還贈送了一輛附有特別註冊號碼「PAK92.97」的汽車。納迪姆的教練薩勒曼·伊克瓦爾伯特也獲得了500萬巴基斯坦盧比。

AP圖片

AP圖片

印度和巴基斯坦不合,兩國成績也經常被拿來比較。今屆巴黎奧運會,印度派出歷史規模最大的代表團,但在金牌上顆粒無收,僅拿到1銀5銅,有印度媒體表示「難以接受」

更讓印度「氣急敗壞」的是,他們的「宿敵」巴基斯坦卻在巴黎奧運會拿到了1枚金牌。巴基斯坦標槍運動員納迪姆不僅拿到了金牌,還打破了奧運會這個項目的紀錄,而且是從印度人寄予厚望的東京奧運冠軍、印度名將丘帕拉手中「搶」走的,不能不讓印度人「破防」。

儘管印度與巴基斯坦的關係長期不和睦,這不阻礙運動員發揮奧運精神,主動提供能力範圍內的援助。據悉,納迪姆的標槍在巴黎奧運前損壞,他在印度對手丘帕拉的幫助下及時獲得援助。

印度名將丘帕拉。AP圖片

印度名將丘帕拉。AP圖片

綜合外媒報道,納迪姆與丘帕拉都期望雙方的競爭關係,將吸引更多各自國家的年輕人關注甚至投身田徑運動。

27歲的納迪姆出身貧窮,和大部分巴基斯坦人一樣面臨物資短缺的問題。他的父親是一名建築工人,需養活8兄弟姐妹,小時候每年只有一次吃肉的機會。納迪姆和一般巴基斯坦人一樣喜歡板球,後來他在哥哥的建議下接觸標槍。

不過,由於當地田徑運動沒有發展,標槍更是罕有物,納迪姆和隊友只能扔木棍練習,當地也沒有專業田徑場,納迪姆只能在板球場練習。

直到取得一些成績後,他才擁有第一支練習用標槍,過去7年一直使用,雖然後來用到有點殘破,除了不捨得,也沒錢更換。

事實上,納迪姆要向親友募捐,才能去其他地方練習和比賽。他的標槍在巴黎奧運前損壞,他在喬普拉的幫助下及時獲得援助,幾經波折才得到一支合乎國際標準的訓練標槍。

AP圖片

AP圖片

比賽當日,納迪姆的家鄉旁遮普省小城市米安查努的村民,在露天看電視為他打氣,希望他能為國爭光,他也不負所托奪金而回。

巴基斯坦本屆巴黎奧運只派出7位運動員,納迪姆是唯一獲得政府補助機票的選手,其他6名選手還要自己買機票。這是巴基斯坦暌違40年的奧運金牌,也是隊史第4金,之前3枚全部來自曲棍球。

納迪姆在今次奧運中傑出表現證明,貧窮不能完全束縛或打敗一個人。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93歲傳媒大亨梅鐸與子女對簿公堂  關乎美國政治格局

2024年09月20日 11:11 最後更新:11:24

93歲澳洲傳媒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就繼承權與3名子女對簿公堂,一場備受矚目的繼承之戰周一在美國內華達州一家法院打響。這場官司之所以受關注,不僅因牽涉梅鐸家族150億美元巨額財產,更因這是一場媒體帝國的掌門之爭,關乎美國保守派媒體的未來,甚至是美國政治格局。

9月16日,梅鐸與今年6月剛結婚、比他小26 歲的第五任妻子、俄羅斯裔分子生物學家Elena Zhukova十指緊扣走進法院。而梅鐸的4名子女也同時出現法院,還有坐滿律師的兩架SUV車和數箱法律文件。

梅鐸與第五任妻子 Elena Zhukova 步入法院。AP圖片

梅鐸與第五任妻子 Elena Zhukova 步入法院。AP圖片

1999年,梅鐸離開第二任妻子時,為避免日後爭奪家產而同意設立了不可撤銷的梅鐸信託基金。根據約定,梅鐸與第一任妻子所生的女兒、現年65歲的普魯登斯(Prudence),以及梅鐸與第二任妻子安娜所生的3個孩子,現年55歲的次女伊莉莎白(Elisabeth)、53歲的長子拉克蘭(Lachlan)和51歲的次子詹姆斯(James),將在梅鐸去世後平等享有對其財產的控制權,包括信託基金控制的新聞集團(News Corp)和霍士新聞(Fox News)董事會的發言權。

然而25年後,梅鐸家族還是不可避免地遭遇「爭產」局面。不過,鬧出此局面的是梅鐸自己,因隨著子女長大成人,他發現只有長子拉克蘭同自己「三觀相近」,另3名子女似乎不太熱衷於梅鐸的保守路線,次子詹姆斯更公開對霍士新聞的立場持批評態度。

梅鐸先前也沒想要鬧到打官司的地步,他曾試圖與兩名大女兒和次子溝通,想說服他們給拉克蘭獨享家族企業的控制權讓位,但遭子女們拒絕。而在經濟上,拉克蘭也難以「買斷」兄弟姊妹所持有的股份。其兄弟姊妹也考慮罷免拉克蘭,讓其他人取而代之。

梅鐸 (中) 與長子拉克蘭(左) 及次子詹姆斯(右) 。AP圖片

梅鐸 (中) 與長子拉克蘭(左) 及次子詹姆斯(右) 。AP圖片

為給拉克蘭掃清制肘,梅鐸最終決定同另3名子女對簿公堂,尋求將決策權集中在拉克蘭一人手中,並賦予他永久的、獨家的控制權,導致伊莉莎白與詹姆斯都未現身今年6月梅鐸與第五任妻子的婚禮。

依照遺囑檢驗專員的說法,對於不可撤銷的梅鐸信託基金,梅鐸也不是毫無辦法。他有權修改信託,只要證明此舉有利於他的所有繼承人。普魯登斯、伊莉莎白和詹姆斯則指責父親破壞約定的條款。

儘管繼承問題爭持不下,梅鐸家族在一個問題上是一致的,就是盡可能地「家醜不外揚」,故選擇在內華達州一家不起眼的法庭舉行閉門審判,正是出於保密的考慮。因為內華達州的司法機關在接受涉及資產保護的訴訟案時,不會對外披露案情的大部分細節。

但這場繼承人之爭仍備受各界關注,包括美聯社、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在內的7家美國新聞機構聯合起來尋求公開審判過程和記錄,理由是「梅鐸家族的巨額財富和龐大傳媒帝國的命運事關公眾利益」。

畢竟梅鐸掌控的新聞集團涵蓋了美國《紐約郵報》、《華爾街日報》以及英國《泰晤士報》、《太陽報》,版圖足已影響美英澳政壇,掌握了英美主流保守派話語權,霍士新聞則是美國共和黨的喉舌、保守派媒體的「中流砥柱」,吸引大量保守派選民,尤其是特朗普的支持者。

有分析稱,如果梅鐸勝訴,拉克蘭獲得絕大部分股份,那麼梅鐸傳媒帝國的保守成分可能會更高。而如果梅鐸敗訴,其次子詹姆斯很有可能會推動出售霍士新聞,新聞集團旗下其他媒體的保守立場也可能會淡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