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離諾貝爾最近的港產科學家 盧煜明接掌中大實現科研抱負

博客文章

離諾貝爾最近的港產科學家   盧煜明接掌中大實現科研抱負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離諾貝爾最近的港產科學家 盧煜明接掌中大實現科研抱負

2024年09月25日 07:00

「無創產前檢測之父」、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獲中大校長遴選委員會推薦,接替段崇智出任下任中大校長。中大校董會將在本周五(27日)將舉行特別會議,若盧煜明獲得四分之三校董會成員支持,將成為下任校長。明天(26日)下午盧煜明將於中大李兆基樓與中大成員會面及交流,對象包括全體同學、全體教職員及中大校友。

自傳出盧煜明為候任校長人選之消息後,外界對其學術成就都無容置疑,單是中大校董會發出的電郵,其附帶連結顯示的個人履歷及所獲獎項殊榮就長達42頁紙,其科研成果斐然,不單成為中大甚至香港科學界的標誌性人物,更被視為距離取得諾貝爾獎僅一步之遙的港產科學家。

惟外界都奇怪,為何取得如此醫學及科研成就的盧煜明,會願意擔起校長這個重擔?現任校長段崇智2018年接任校長後,經歷反修例風波、中大校董會改組、更換校徽等事件,其表現備受校董會質疑,故現階段接掌中大,也有人認為是接了個燙手山芋。

盧煜明是中大InnoHK創新診斷科技中心的科研總監主任。

盧煜明是中大InnoHK創新診斷科技中心的科研總監主任。

不過,高人說,盧煜明除有學術成就,有政治觸覺,善與人溝通,不是活在象牙塔的那類科研人員,而是有非常入世的一面。而且一直致力於推動香港科研,如他出任香港科學學院長,上任時更頻頻為此約見傳媒,加上其名氣,在國際及內地的學術界有廣泛聯繫,對加強中大與國際學術界的聯繫有極大幫助,對中大未來重大項目之一、推進成立創新生物醫學中心也更如魚得水。除科研成就外,盧煜明本身熟悉中大和本港事務,與內地關係好等,亦令他成為下任校長的「不二之選」。

盧煜明是中大InnoHK創新診斷科技中心的科研總監主任,Ariel問過一些曾與他就其科研成就作訪談的記者們,對他的解說印象深刻。2011年他研發無創唐氏綜合症產前診斷技術,至今已獲全球逾90國家採用,逾千萬孕婦受惠;而中心亦透過血循環系統的DNA分析研究及液體活檢的應用作癌症篩查,相關研究成果已逐步商品化。

對平凡人而言,深奧的科研理論,盧教授都能以淺白的語言或生動有趣的例子娓娓道來,即使相關的研發過程或理論,相信他已曾解說過上百次,亦不厭其煩,以大家熟悉的語言解讀,相信與其對科研推廣的熱情,不無關係。

盧煜明去年獲頒 「希門尼斯-迪亞斯講座獎」,是首位獲頒此殊榮的華人學者。

盧煜明去年獲頒 「希門尼斯-迪亞斯講座獎」,是首位獲頒此殊榮的華人學者。

Ariel最記得盧教授曾這樣形容:「研究過程不是100米短跑,而是一個repeated的馬拉松」。他說:「初期我只發現孕婦血漿內有男性DNA,之後到『第二代』可應用在唐氏綜合症診斷,要足足14年;若加上我之前用了8年在媽媽血漿內找到胎兒細胞,即用了共21年」。但他認為,今時今日科創資源,相比他97年回流香港時已大增,在政策上,政府亦能做到「拆牆鬆綁」,支持創科發展。

他還說,雖然本港在創科起步較慢,要急起直追,但現時的創科氣氛之熱熾是前所未有,不少學生未畢業已欲投身研究做「醫生科學家」。

盧煜明成為內地「騰衝科學大獎」首屆得獎人。

盧煜明成為內地「騰衝科學大獎」首屆得獎人。

事實上,盧煜明自己也是自小立志,他出身醫學世家,父親為前青山醫院院長、精神科醫生盧懷海,在耳濡目染下,對醫學產生興趣。

不過,不說不知,盧父啟發他的,除對醫學的鑽研,還有對攝影的愛好。還記得,攝記為盧教授拍照時,他對攝影師所用的器材大感好奇,「你哋現在都用咩相機?」,原來中學時期,盧父送過一部珍貴古董相機給他,以前屋企裡還有「黑房」曬相。現在他個人也擁有不少攝影器材,名符其實「龍友」一名。

政壇高人認為,盧教授從容、無架子的一面,相信也讓他能更易跟學生交流,發揮親民本色。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盧煜明

政府星期三(4月30日)向立法會提交控煙修訂條例草案,將分階段推行「控煙十招」,預計2027年第二季起禁售薄荷味以外的加味煙,酒吧亦不能出售加味水煙。香港酒吧業協會主席錢雋永星期五(5月2日)在電台節目表示,雖然控煙政策對酒吧業有一定衝擊,但感謝當局聽取意見,提供約2年的緩衝期讓業界適應,強調對本港營商環境有信心。

錢雋永指,香港是國際城市,只要酒吧是走中高端路線,仍能夠吸引內地客,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錢雋永表示,感謝當局聽取意見,提供約2年的緩衝期讓業界適應管制加味水煙,強調對本港營商環境有信心。(網上圖片)

錢雋永表示,感謝當局聽取意見,提供約2年的緩衝期讓業界適應管制加味水煙,強調對本港營商環境有信心。(網上圖片)

他指出,酒吧生意額在通關後下跌了3成,但現已逐步回復至疫情前的8成,因政府推出高才通計劃,令市面增加不少「高才」客,加上內地旅客光顧,相關客群的生意佔比增至1成半,足以彌補到流失了的港人生意。

他又說,現時來港的內地旅客主要是20多至30多歲的年青人,他們願意到酒吧消費,但其消費模式亦有所轉變,期望獲得另類文化體驗,若酒吧能夠有不同的打卡位,又推出特色產品,將有助提升吸引力。

個別酒吧業界反對當局限制出售加味水煙,認為趕絕水煙客,影響生意額,因現時估計有6至7成酒吧露天客人吸食水煙。醫務衞生局早前指出,水煙和其他傳統吸煙產品的管控措施,一直以來都是一致,水煙的規管向來並無特別豁免。

根據《吸煙(公眾衞生)條例》,任何人士均不可在法定禁煙區,如酒吧或食肆的室內區域吸煙,當中就包括水煙,不論該地方的用途或是否領有任何牌照;而售賣吸煙產品包括水煙,都有法定條文需遵守,包括對推廣和銷售吸煙產品的嚴格限制。

醫衞局指,在室內吸食水煙尤其危險,除水煙本身所含的有害物質外,其所用的助燃物在燃燒時會產生一氧化碳,令吸煙人士、其他顧客和員工曝露於高濃度一氧化碳,於室內禁煙區提供水煙形同「集體燒炭」。

局方指,過去衞生署的巡察發現,在提供水煙的酒吧中,逾半涉違法提供水煙給顧客在禁煙區內吸食,違規情況嚴重。由2023年1月至2025年3月期間,衞生署就違例在室內禁煙區吸食水煙共發出305張定額罰款通知書,另也向協助及教唆在室內禁煙區吸煙的酒吧職員發出170張傳票。

衞生署過去巡察發現,在提供水煙的酒吧中,逾半涉違法提供水煙給顧客在禁煙區內吸食。

衞生署過去巡察發現,在提供水煙的酒吧中,逾半涉違法提供水煙給顧客在禁煙區內吸食。

當局強調,水煙是吸煙產品,不應視為一般商品或服務。呼籲業界不應違法推廣或銷售吸煙產品,甚至以吸煙產品作為生意招徠手段,推動其它業務。

當局又指,煙草商一直在傳統吸煙產品中添加不同種類的味道來掩蓋煙草煙霧的刺喉性,令非吸煙者更容易開始吸煙,並以為加味產品的危害較小,惟數據顯示,近7成人首次吸煙時吸食的便是加味煙。

醫衞局在2023年7月就控煙策略展開公眾諮詢時已提出,可考慮規管煙草產品所含的添加劑成分,調查顯示接近9成受訪者均贊成此方向。

近年加入味道的水煙漸見普遍,為防止水煙成為煙草商另一個引誘市民特別是年輕人吸食的手段,禁止於傳統吸煙產品中加入味道的建議亦適用於水煙,以貫徹政策的一致性,以保障公眾健康。

高人話,政府計劃待完稅標籤制度全面實施後、即2027年第2季左右才分階段禁止加味的傳統吸煙產品,而在首階段先禁含有除薄荷味外的指明添加劑的傳統吸煙產品,對市民和業界來說,都已有充足時間適應和作出配合。現在看到業界協會更聚焦吸引內地年輕人的消費模式,特別是走中高端路線,相信香港營商環境優勢仍在,外國的經驗也是能在保障市民健康和爭取更好營商機會之間,取得平衡。

由於水煙的產品特性、銷售及使用模式都與一般捲煙不同,容易引起誤會,以為水煙的禍害比其他吸煙產品低、或規管較其他吸煙產品寬鬆。但事實不然,水煙同樣會導致多種癌症、心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統疾病,甚至吸食者體内的一氧化碳水平會急增,且因吸食時間更長,暴露在高水平有害物質的時間亦更久。

年青人切忌被部分商家蒙蔽真相,以為水煙沒有尼古丁及焦油成分,有水作過濾,且不易上癮,對健康無關痛癢,其實只是墮入了慢性中毒的圈套。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