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東加3300米深海驚見罕有「巨鰭魷魚」 觸手細長可達8米

大視野

東加3300米深海驚見罕有「巨鰭魷魚」 觸手細長可達8米
大視野

大視野

東加3300米深海驚見罕有「巨鰭魷魚」 觸手細長可達8米

2024年10月02日 15:20 最後更新:16:30

澳洲科研團隊在東加海溝深海探勘時,意外捕捉到極為罕見的「巨鰭魷魚」(Bigfin Squid)影像。

首次在東加海溝被發現

據外媒報道,這次的發現來自於澳洲明德魯-西澳大學深海研究中心(Minderoo-UWA Deep-Sea Research Centre),與專注於深海研究和教育的非營利組織 Inkfish ,這兩個團隊正進行「2024年東加海溝探勘計劃」(Tonga Trench Expedition 2024)。

顯示區內海洋生物多樣性

科研團隊使用搭載攝影機和魚餌的深海著陸器,在深達 3300 米的海底成功拍攝到這隻巨鰭魷魚,也是首次在東加海溝目擊該物種,顯示該區域擁有豐富的海洋生物多樣性。

觀看影片

觸手細長可長達8米

巨鰭魷魚以其細長的觸手聞名,可長達 8 米,牠們隸屬於「Magnapinna」屬,拉丁文意為「巨鰭」。目前已知的物種包括來自大西洋(M. atlantica)、太平洋(M. pacifica)和塔利斯曼(M. talismani)三種巨鰭魷魚,科學家推測海洋中可能還隱藏著更多未被發現的物種。

圖擷取自Minderoo-UWA深海研究中心

圖擷取自Minderoo-UWA深海研究中心

為未來研究提供重要參考

明德魯-西澳大學深海研究中心主任兼本次探險隊長賈米森(Alan Jamieson)教授表示,曾經在菲律賓海溝潛水時親眼目睹巨鰭魷魚,這次新發現對於深海研究具有重大意義,將為未來的研究提供重要參考。

有研究發現,美國28座城市出現「土地下沉」情況,每年約下沉0.08至0.4英寸,長期恐怕破壞建築物與基礎設施的結構完整性,影響3400萬人,即全美約12%的人口。

28座城市出現「土地下沉」情況

據外媒報道,維吉尼亞理工學院大學(Virginia Tech)透過衛星雷達測量技術,調查全美人口最多的28座城市的土地下沉情況。結果發現,每一座城市至少都有20%面積正在下沉,其中25座城市的下沉面積更高達65%。

觀看影片

其中,紐約、芝加哥、西雅圖、丹佛與另外5座城市每年下沉0.08英寸(約0.2厘米)。德州的幾座城市下沉速率偏高,每年達到0.2英寸(約0.5厘米),休士頓部分地區更達到每年0.4英寸(約1厘米)。

AP資料圖片

AP資料圖片

微小變化累積 將增加災難風險

研究第一作者奧亨恩(Leonard Ohenhen)警告,即使土地只往下移動一點點,都可能「深刻」影響建築物、道路與水壩的結構完整性,「隨著時間推移,很多微小變化將累積起來,放大都市系統內的弱點,增加洪水風險。」

與他共事的「地球觀察與創新實驗室」副教授西爾薩伊(Manoochehr Shirzaei )也表示,不穩定的土地活動,可能破壞建築物、地基與基礎設施,「隨著時間推移,基礎設施可能默默受損,等到破壞程度很明顯時,往往已經非常嚴重,甚至可能釀成災難。在迅速擴大的都市中心,這種風險往往會被加劇。」

紐約。AP資料圖片

紐約。AP資料圖片

土地下沉主因是開採地下水

研究團隊指出,土地下沉主因是開採地下水,隨著城市不斷發展,對於淡水的需求也不斷增加,但若地下水抽取速度高於補充速度,含水層就可能在地底下崩塌,並且被壓得緊實。

紐約。AP資料圖片

紐約。AP資料圖片

天氣模式變化等因素可能加快下沉速率

此外,天氣模式變化、都市人口成長、社會經濟發展的複合效應,也可能加快下沉速率,甚至讓先前穩定的區域,變得更容易遭受洪災、基礎設施故障及長期土地退化的影響。

對此,研究團隊也提出解決方法,包括把土地下沉監測,納入都市規劃政策,並且對地下水抽取,進行更完善的監測與管理。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