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黎智英兒子在英散播父親「在獄中無法領聖餐」假消息 連黎律師團隊都自行澄清 仍有人到處亂吹

博客文章

黎智英兒子在英散播父親「在獄中無法領聖餐」假消息 連黎律師團隊都自行澄清 仍有人到處亂吹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黎智英兒子在英散播父親「在獄中無法領聖餐」假消息 連黎律師團隊都自行澄清 仍有人到處亂吹

2024年10月13日 11:51 最後更新:13:04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的兒子黎崇恩近日訪英,與英國官員會面,希望即將到中國訪問的英國外相提起黎智英案件。

黎崇恩星期五(10 月11日)在英國倫敦出席「無國界記者」組織活動,透露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未有見他。黎崇恩在星期二只是和英國外交部政務次官衛倩婷(Catherine West)會面。

英國外相林德偉將訪華。

英國外相林德偉將訪華。

根據路透社星期三的報導,林德偉將於下周出訪中國,務求重啟中英兩國關係。

帶領黎智英的所謂「海外律師團隊」的英國御用大律師加拉赫(Caoilfhionn Gallagher)說,英國政府需要以釋放黎智英為條件,借此跟中國政府商討重啟兩國關係。

高人話,若英國政府以釋放黎智英為前題,中英關係根本無法重啟。林德偉不願見黎崇恩,就是不想因為這件事影響中英關係。估計林德偉訪華時頂多循例提提黎智英案,講完就算有所交待,不會追求什麼結果。

《美國之音》訪問黎崇恩。

《美國之音》訪問黎崇恩。

另外美國官媒《美國之音》訪問黎崇恩,他又講到所謂黎智英無法在獄中領聖餐一事,黎崇恩對《美國之音》說,認為這是在精神上折磨他的一個「小器」做法,因為黎智英被單獨囚禁近4年,而宗教對他很重要,他沒有收到聖餐,對黎崇恩來說是一件很傷心和很荒謬的事。

這個傳聞的緣起是早前和黎智英關係密切的「香港監察」組織及黎的「海外律師團隊」,大肆炒作黎智英遭單獨囚禁剝奪人權,又話黎領「聖餐」的權利都被拒絕。黎的「海外律師團隊」更向聯合國酷刑特別報告員提出緊急申訴,搞出一場香港版的「虐囚事件」。

Ariel當時覺得香港有冇咁誇張,在港被囚禁人士如此沒有人權嗎?於是就到處打聽,了解到係黎智英自己要求單獨囚禁,亦是他自己決定不領聖餐。

Ariel當時向懲教署查詢相關傳聞,包括黎智英是否向署方提出單獨囚禁的要求、是否向署方表明不領聖餐?署方能否證實黎智英的曾作出相關要求?

懲教署回應話,一直根據監獄條例、相關法律及既定機制處理在囚人士的囚禁安排。若在囚人士主動提出要求保護而希望單獨囚禁,而管方有合理理由相信為維持秩序或紀律,或為囚犯的利益,需要作分隔安排,管方會按情況相應安排。

此外,在囚人士如欲獲得宗教服務,包括崇拜及領聖餐,可透過懲教署司鐸作出安排。相反,如在囚人士自己決定不領聖餐,懲教署會依據有關在囚人士的意願行事。懲教署表示,已根據上述機制處理黎智英的個案。

懲教署的回應都講到好白,話明係講黎智英,換言之,係確認因應黎智英主動提出希望單獨囚禁的要求,懲教署按情況作相應安排;至於不領聖餐,懲教署也是依據黎智英的意願行事。

在懲教署回覆之後,Ariel就在《法庭線》睇到,在國安案中代表黎的羅拔臣律師事務所發聲明澄清稱,黎在獄中獲適切治療,又指黎知悉他可透過懲教署特別安排領聖餐,但須神父為黎一人主持彌撒。由於安排上較為不便,暫未提出要求。

代表黎的羅拔臣律師事務所發出這個聲明,等如確認黎在獄中未遭虐待,也是他自己無要求領聖餐。

但黎崇恩和「香港監察」就當睇唔到,還在英國大吹香港不讓黎智英領聖餐是在精神上折磨,而《美國之音》又大肆報道這個假消息。

高人評論話,在香港代表黎智英的羅拔臣律師事務所要發聲明澄清,因為若是黎智英明知假消息而散播,不但有刑事誹謗之嫌,亦對其官司不利。所以等如黎智英自己和這些受虐的假消息劃清界線。

但高人話,黎智英的兒子和「香港監察」這些組織,就繼續到處散播香港禁止
黎智英被逼單獨囚禁及被拒領聖餐,是散播香港虐囚的假象。問題是《美國之音》繼續傳播假消息,就無任何新聞道德可言。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出席一個大學校長論壇致辭時表示,本港高等院校高度國際化及多元化,在8所資助大學中,有5所在世界百強之列,令香港成為全球頂尖大學最集中的城市之一,且不少學院、學科及課程也屬全球首屈一指,獲海內外廣泛認同,將持續優化院校管治,提高香港高教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香港成為全球頂尖大學最集中的城市之一,不少學院、學科及課程也屬全球首屈一指,將持續提高香港高教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香港成為全球頂尖大學最集中的城市之一,不少學院、學科及課程也屬全球首屈一指,將持續提高香港高教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蔡局長提及的大學排名,指的是新鮮熱辣出爐的202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學排名, 本港5間大學躋身全球百強,其中港大穩居第35位、中大則位列44位,比去年上升9位,是繼2022年後重返前50名,亦是中大歷來最佳排名;科大排名則微降2位至66位;城大則躍升至第80位,也創歷年來最高排名;理大則上升3位至84名。

202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港大穩居第35位。

202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港大穩居第35位。

此外,本月公布的「全球首2%的頂尖科學家」,本港亦有逾千大學學者入圍。這項由美國史丹福大學編製的2024「科學界作者標準化引文指標數據庫」顯示,本港共有1,534名學者入選「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較去年增80人,更有13人打入所屬學科領域的全球十大,如大家熟悉的「樹博士」香港教育大學地理及環境科學研究講座教授詹志勇亦「蟬聯」;而獲聘任為下任中大校長的「無創產檢之父」盧煜明,在全科臨床醫學領域排全球第4。另在終身科學影響力方面,共有1,270名香港科學家位列全球前2%,較之前一年增95人。

下任中大校長的「無創產檢之父」盧煜明,在全科臨床醫學領域排全球第4。

下任中大校長的「無創產檢之父」盧煜明,在全科臨床醫學領域排全球第4。

除THE外,另一個重要指標Quacquarelli Symonds(QS)的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 本港大學有4科位列全球十大,包括港大牙醫學排全球第3、港大教育學則排全球第7、中大護理學排全球第8、科大數據科學及人工智能學科排全球第10。

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中大護理學排全球第8。

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中大護理學排全球第8。

而理大及教大亦分別有學科入全球二十大,包括理大工程—土木及結構排全球第14、教大教育排全球第20、港大法律及工程—土木及結構分別排全球第20位。

本港高校成績斐然,在世界排名中屢名列前茅,除反映香港人才輩出,也證明本港具成為國際教育樞紐的條件,正如蔡若蓮局長曾形容,未來10年是香港高等教育發展的黃金機會,將積極宣傳和推廣「留學香港」品牌。

Ariel記得去年《施政報告》當局就已提出向「政府獎學基金」額外注資10億元,並將「一帶一路獎學金」的名額每年增至150個,希望吸引更多來自「一帶一路」和東盟的學生來港升學。

據教育局統計,上學年8大資助學士學位課程及研究院修課課程的非本地生中,只有32%來自其他地區或國家,所以政府以獎學金形式可以加強吸引力。

高人話,由此可見,香港發展成「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有很大優勢。除增加獎學金,引入外國優秀學者來港,亦是吸引歐美及澳洲等地學生來港升學的方法,當然積極外向推廣「留學香港」品牌,也是未來大方向,這批非本地生畢業後,長遠留港工作,從而令本港人才庫更多元化,長遠對本港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