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港燈長春社「全城生態旅遊日」 新路線呈現「消失中的城西故事」

社會事

港燈長春社「全城生態旅遊日」 新路線呈現「消失中的城西故事」
社會事

社會事

港燈長春社「全城生態旅遊日」 新路線呈現「消失中的城西故事」

2024年10月13日 18:14 最後更新:19:27

由港燈和長春社合辦的「綠遊香港」環保教育項目,推出生態文物徑「城西漫遊」路線的足本版,向市民呈現多個消失中的西區故事,並鼓勵大衆把握機會,欣賞區内的生態和歷史景點。

一衆嘉賓以扇子揭曉「城西漫遊 2.0」路線的歷史和生態景點,重現「消失中的城西故事」。

一衆嘉賓以扇子揭曉「城西漫遊 2.0」路線的歷史和生態景點,重現「消失中的城西故事」。

港燈和長春社在13舉辦的疫後首個「全城生態旅遊日」正式開展新路線,更率先安排長幼環保大使參與新路線的導賞團,探索動 人的城西故事。

更多相片
一衆嘉賓以扇子揭曉「城西漫遊 2.0」路線的歷史和生態景點,重現「消失中的城西故事」。

一衆嘉賓以扇子揭曉「城西漫遊 2.0」路線的歷史和生態景點,重現「消失中的城西故事」。

鄭祖瀛與一衆嘉賓和年青環保大使,參觀日前列爲法定古蹟的魯班先師廟,並由鄧智宏主席講解,更邀請嘉賓到平時不對外開放的平台,近距離觀賞魯班廟陶脊上的特色。

鄭祖瀛與一衆嘉賓和年青環保大使,參觀日前列爲法定古蹟的魯班先師廟,並由鄧智宏主席講解,更邀請嘉賓到平時不對外開放的平台,近距離觀賞魯班廟陶脊上的特色。

來自香港第三齡學苑的樂齡大使大讚「綠遊香港」導賞員夠專業,帶他們到加多近街花園認識樹木和雀鳥。

來自香港第三齡學苑的樂齡大使大讚「綠遊香港」導賞員夠專業,帶他們到加多近街花園認識樹木和雀鳥。

港燈鄭祖瀛和長春社鄺超靈帶領一衆嘉賓參觀獲評為法定古蹟魯班先師廟。

港燈鄭祖瀛和長春社鄺超靈帶領一衆嘉賓參觀獲評為法定古蹟魯班先師廟。

長春社總監蘇國賢(右二)介紹陪伴着城西街坊成長、位於科士街獨特的石牆樹。

長春社總監蘇國賢(右二)介紹陪伴着城西街坊成長、位於科士街獨特的石牆樹。

近 200 名市民參與「綠遊香港」全城生態旅遊日的導賞團,分別遊歷香港島及南丫島 9 條生態文物徑。圖中為參加南丫島「風之旅」生態文物徑的參加者。

近 200 名市民參與「綠遊香港」全城生態旅遊日的導賞團,分別遊歷香港島及南丫島 9 條生態文物徑。圖中為參加南丫島「風之旅」生態文物徑的參加者。

港燈輸配電科總經理楊廣通介紹薄扶林分區變電站的歷史,以及其如何為電車和纜車發電,推動港島發展。

港燈輸配電科總經理楊廣通介紹薄扶林分區變電站的歷史,以及其如何為電車和纜車發電,推動港島發展。

陳家珮鼓勵市民欣賞依山而建的西環七臺。

陳家珮鼓勵市民欣賞依山而建的西環七臺。

陳學鋒提醒市民萬不要錯過即將清拆重建的西環邨。

陳學鋒提醒市民萬不要錯過即將清拆重建的西環邨。

主禮嘉賓和一衆出席儀式的參加者整裝待發,率先體驗城西魅力。

主禮嘉賓和一衆出席儀式的參加者整裝待發,率先體驗城西魅力。

鄭祖瀛與一衆嘉賓和年青環保大使,參觀日前列爲法定古蹟的魯班先師廟,並由鄧智宏主席講解,更邀請嘉賓到平時不對外開放的平台,近距離觀賞魯班廟陶脊上的特色。

鄭祖瀛與一衆嘉賓和年青環保大使,參觀日前列爲法定古蹟的魯班先師廟,並由鄧智宏主席講解,更邀請嘉賓到平時不對外開放的平台,近距離觀賞魯班廟陶脊上的特色。

「全城生態旅遊日」由早上九時開始,同步帶領市民遊覽綠遊香港計劃下11條中的9條、分佈在港島和南丫島的生態文物徑。

路線包括聚焦昔日北角歌舞昇平的「光影城東」、窺探中西城郊文化交融的「匯聚下環」、觀賞水務法定古蹟大潭郊野公園的 「水塘物語」、展現香港多種美麗樹木和植物的香港仔郊野公園「樹的故事」、近距 離探索泥灘有趣生態的南丫島「生態初探」等,吸引近 200 名參加,親身接觸城郊有 趣生態和稀有物種,見證香港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歷史文物。

來自香港第三齡學苑的樂齡大使大讚「綠遊香港」導賞員夠專業,帶他們到加多近街花園認識樹木和雀鳥。

來自香港第三齡學苑的樂齡大使大讚「綠遊香港」導賞員夠專業,帶他們到加多近街花園認識樹木和雀鳥。

至於新推出的「城西漫遊﹕消失中的城西故事」路線,則由西環域多利道出發,一直向堅尼地城延伸,並以卑路乍灣公園作終點,途經多個別具意義的歷史和生態景點,以新角度和深度重新呈現港島西的獨特故事,包括﹕
• 標誌著昔日疫症肆虐的東華痘局拱門;
• 象徵早期殯葬文化的一別亭(現為百年大廈);
• 富有香港 50-60 年代建築特色的西環邨;
• 被列入政府古樹名木冊的古樹;
• 剛在日前被列爲法定古蹟的魯班先師廟,以及
• 當年歌舞昇平的「西環七臺」。

港燈鄭祖瀛和長春社鄺超靈帶領一衆嘉賓參觀獲評為法定古蹟魯班先師廟。

港燈鄭祖瀛和長春社鄺超靈帶領一衆嘉賓參觀獲評為法定古蹟魯班先師廟。

港燈董事總經理鄭祖瀛表示:「港燈一直積極推動環保教育,透過『綠遊香港』鼓勵市民綠色出行,深入認識本地生態文物資源,共同保護生物多樣性,建設可持續社區。 我們非常高興今年和長春社携手復辦『全城生態旅遊日』,不但為公眾締造一個富教 育意義的綠色假日,亦提醒大家要欣賞和守護香港這個美麗家園。」

長春社總監蘇國賢(右二)介紹陪伴着城西街坊成長、位於科士街獨特的石牆樹。

長春社總監蘇國賢(右二)介紹陪伴着城西街坊成長、位於科士街獨特的石牆樹。

鄭續稱:「以港燈為例,我們致力減低發電對環境的影響,密切監察南丫發電廠的營運,不但沒有影響南丫島的生物多樣性,近年更發現不少候鳥南來電廠過冬,另外亦在電廠附近水域發現珊瑚的踪跡。此外,我們多年來亦與長春社透過植樹、護林和淨灘,保護和提升南丫島的生物多樣性。」

長春社理事鄺超靈亦認同推廣生物多樣性的重要,他說:「『綠遊香港』在2024年的目標,就是要讓公衆多角度認識生物多樣性對城市的重要性,從而懂得珍惜和保育這些資源。新路線展示了城市發展和生態系統的共融,例如不乏有趣物種的『城市森林』 —— 加多近街花園和卑路乍灣公園;或有助改善空氣質素、減碳遮蔭的古樹名木和科士街石牆樹等。我們期望通過詳細講解這些城市生態,呼籲公衆保護生物多樣性。」

近 200 名市民參與「綠遊香港」全城生態旅遊日的導賞團,分別遊歷香港島及南丫島 9 條生態文物徑。圖中為參加南丫島「風之旅」生態文物徑的參加者。

近 200 名市民參與「綠遊香港」全城生態旅遊日的導賞團,分別遊歷香港島及南丫島 9 條生態文物徑。圖中為參加南丫島「風之旅」生態文物徑的參加者。

鄺超靈進一步解釋開發西區線的原因:「香港開埠初期,西環是重要的貿易和住宅區, 也是最早發展的地區之一。但隨著社區不斷發展,許多充滿歷史痕跡的地標已逐漸消 失。今次將『消失中的城西故事』呈現在公衆眼前,同時推廣現存重要的生態文物, 如已具 140 年歷史的鲁班先師廟、堪稱香港獨有的石牆樹等,提醒市民在城市發展中 不忘保育社區。」

港燈輸配電科總經理楊廣通介紹薄扶林分區變電站的歷史,以及其如何為電車和纜車發電,推動港島發展。

港燈輸配電科總經理楊廣通介紹薄扶林分區變電站的歷史,以及其如何為電車和纜車發電,推動港島發展。


鄭祖瀛亦指出:「港燈在推動港島中西區發展扮演重要角色,百多年來透過提供穩定 可靠的電力,支持電車和纜車的發展,以貫穿港島東西南北,成就中西區化身交通樞 紐,成為中西區蓬勃發展的强大後盾,因此新路線亦介紹區內若干變電站如何支援社 區發展。」

陳家珮鼓勵市民欣賞依山而建的西環七臺。

陳家珮鼓勵市民欣賞依山而建的西環七臺。

「城西漫遊」路線得以順利開展,有賴政府相關部門和社區人士大力支持,出席開展儀式的嘉賓包括漁農自然護理署助理署長(自然護理) 陳堅峰、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助理署長(康樂事務)馮妙玲、立法會議員陳學鋒、陳家珮、香港魯班廣悅堂主席鄧智宏、中西區區議會關注歷史城區及文物保育發展工作小組主席金玲、中西區區議會社區參與及文化康樂委員會委員王倩雯博士及劉天正等。儀式後,大會邀請了新一屆 「綠得開心計劃」環保大使和香港第三齡學苑(U3A)的樂齡大使,與嘉賓率先參與新路線的導賞團,參加者均表示今次的深度遊讓他們從嶄新角度了解舊日的西區。

陳學鋒提醒市民萬不要錯過即將清拆重建的西環邨。

陳學鋒提醒市民萬不要錯過即將清拆重建的西環邨。

「城西漫遊﹕消失中的城西故事」公衆導賞團將在11月和12月舉行,而24年度最後一場線上遊亦將在11月23日舉辦,主題爲「生物多樣性:城市與自然共融」, 報名或了解詳情可瀏覽「綠遊香港」App、Facebook 專頁、港燈 YouTube 頻道、 港燈網頁或長春社網頁,亦可致電 2728 6781 向長春社查詢。

主禮嘉賓和一衆出席儀式的參加者整裝待發,率先體驗城西魅力。

主禮嘉賓和一衆出席儀式的參加者整裝待發,率先體驗城西魅力。

「綠遊香港」自 2005 年推出至今,在港島和南丫島合共開發12條生態文物徑,鼓勵市民綠色出行,實踐低碳生活。項目至今舉辦的實體團和線上遊,已吸引超過 12,000 名市民參與。

港燈3名新晉工程人員憑著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傑出的工作表現,近日分別獲得香港工程師學會和尤德爵士紀念基金的肯定和嘉許。

「優秀的團隊,需要有優秀的人才」是港燈多年來為香港提供穩定可靠電力供應的信念,當中關鍵在於擁有一套全面的培訓制度和多途徑的晉升階梯,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由技術專業到工程策劃和管理都表現傑出的電力人才。港燈董事總經理鄭祖瀛表示,獲獎同事分別見證港燈吸納和培養人才的三大途徑,體現公司推行多 元化培育人才計劃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鄭祖瀛讚揚 3 位同事表現優秀,同時展現出對電力行業的熱誠和抱負。他指出 : 「儘管同事加入港燈時的起步點各有不同,但只要有上進心、好奇心和工作細心,即所謂的『三心』,必定會找到合適和專業的培訓計劃、恰當的晉升階梯,公司會協助有志從事電力行業的人士,為港燈的客戶提供安全和穩定的供電及其他相關的優質服務。」

獲得香港工程師學會 2024 年度「傑出見習工程師」第一名的葉永浩,在大學主 修電子工程,是透過港燈「見習工程師計劃」加入公司。由於他一直都對網絡 通訊、信號系統等方面有濃厚的興趣,經過了 2 年的培訓後,如願被派往港燈輸配電科專門負責通訊系統的部門,目前已晉升為二級工程師。

葉永浩(右二)榮獲香港工程師學會「傑出見習工程師獎」第一名。

葉永浩(右二)榮獲香港工程師學會「傑出見習工程師獎」第一名。

他除了要負責內部通訊系統的日常維護,近年還參與系統的升級工程,利用傳感器和監測設備,確保 24 小時運作的港燈系統控制中心能實時和全面地掌握主要變電站內設備的運作情況,保障電力供應穩定和可靠。工作以外,除了不斷進修和學習,葉永浩在工餘時間亦擔任港燈「綠得開心計劃」的導師,指導中學生團隊去實現由他們自行設計的環保能源項目,為推動環保教育出一分力。

葉永浩榮獲香港工程師學會「傑出見習工程師獎」第一名。

葉永浩榮獲香港工程師學會「傑出見習工程師獎」第一名。

他認為,港燈重視傳承和培訓,專業技術、技藝及知識得以一代接一代延續和持續進步,是令港燈的電力供應穩定性一直可以保持在世界級水平的其中一個關鍵。

同樣隸屬輸配電科的翁梓洪,則在 2021 年透過港燈「二級見習技術員」計劃加入公司,現職助理技術員,早前獲頒尤德爵士紀念基金優秀學徒獎。他小時候喜歡在家中修理電器,現時則負責檢查和維修變電站的配電設備,寓興趣於工作。他表示,為減少對客戶的影響,港燈的電力工作往往要與時間競賽,這份工作帶給他一份使命感和成就感。未來他的目標是希望可以考取工程師的資格。

翁梓洪(中)和謝志永(左二)分別獲得尤德爵士紀念基金「優秀學徒獎」,以及「在職人士自我增值獎」。

翁梓洪(中)和謝志永(左二)分別獲得尤德爵士紀念基金「優秀學徒獎」,以及「在職人士自我增值獎」。

回憶在港燈難忘的經歷,當數 2023 年 9 月世紀暴雨來襲時,他要和同事進入受水浸影響的 20 多個變電站檢查和搶修。當時要越過遍布泥濘的山坡進入變電站內,盡快檢查和維護新的水浸監察系統,全賴他在港燈受訓期間接受過大量有關安全和團隊合作的訓練,大大提升了應變能力,令他和團隊順利完成任務。

翁梓洪自小喜歡電機維修工作,現時負責檢查和維修變電站的配電設備,讓他能寓興趣於工作,發揮所長。

翁梓洪自小喜歡電機維修工作,現時負責檢查和維修變電站的配電設備,讓他能寓興趣於工作,發揮所長。

除了公司內部的培訓計劃,港燈近年亦與僱員再培訓局合辦「度身訂造課程」,為有興趣加入電力行業的人士,提供培訓和入職機會。從事泳池管理工作 20 多年後「半途出家」的謝志永,就是透過這個課程在 2022 年加入港燈,現時在南丫發電廠內的 電機(鍋爐設備)維修組,擔任見習技術員。

謝志永今年獲頒尤德爵士紀念基金在職人士自我增值獎的「年度最佳學員」,回憶起全因新冠疫情,才促使他在 40 多歲轉換跑道。他不諱言,已經放下書包20 多年,在參加再培訓局課程的初期需要克服諸多挑戰,年輕同學多用電子器材學習,他就仍然利用手寫筆記及翻閱工程記錄。雖然要花更多時間去學習,但他深信只要不斷努力,最後都會成功。謝志永現時正在進修一個電機工程學士課程,他感謝港燈提供了難得的機會,讓他實踐「電機夢」。

謝志永感謝港燈提供了難得的機會,讓他實踐「電機夢」。

謝志永感謝港燈提供了難得的機會,讓他實踐「電機夢」。

事實上,港燈一直重視在職培訓和技術傳承,公司設有專為培育工程專才的「港燈學院」,在 2024 年共開辦 13 個專業課程,學院的講師亦有為本地大學的碩士課程擔任講課導師。另外,公司每年亦透過在本地大學和專上院校招募畢業生加入港燈「見習工程師」或「見習技術員」計劃。

港燈「見習工程師」計劃推出以來,已經獲得香港工程師學會認可為「工程畢業生培訓計劃」;專門培訓專業技術人員的「見習技術員」計劃,更加是學會成立「仲會員培訓計劃」後,首個獲認可的計劃。另外,港燈近年多次與僱員再培訓局合辦「度身訂造課程」,為有志加入電力行業的人士提供入行機會。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