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港燈全方位培訓優秀人才 3名新晉工程師獲嘉許認可

社會事

港燈全方位培訓優秀人才 3名新晉工程師獲嘉許認可
社會事

社會事

港燈全方位培訓優秀人才 3名新晉工程師獲嘉許認可

2025年04月01日 16:17 最後更新:16:17

港燈3名新晉工程人員憑著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傑出的工作表現,近日分別獲得香港工程師學會和尤德爵士紀念基金的肯定和嘉許。

「優秀的團隊,需要有優秀的人才」是港燈多年來為香港提供穩定可靠電力供應的信念,當中關鍵在於擁有一套全面的培訓制度和多途徑的晉升階梯,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由技術專業到工程策劃和管理都表現傑出的電力人才。港燈董事總經理鄭祖瀛表示,獲獎同事分別見證港燈吸納和培養人才的三大途徑,體現公司推行多 元化培育人才計劃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更多相片

葉永浩(右二)榮獲香港工程師學會「傑出見習工程師獎」第一名。

葉永浩(右二)榮獲香港工程師學會「傑出見習工程師獎」第一名。

葉永浩榮獲香港工程師學會「傑出見習工程師獎」第一名。

葉永浩榮獲香港工程師學會「傑出見習工程師獎」第一名。

翁梓洪(中)和謝志永(左二)分別獲得尤德爵士紀念基金「優秀學徒獎」,以及「在職人士自我增值獎」。

翁梓洪(中)和謝志永(左二)分別獲得尤德爵士紀念基金「優秀學徒獎」,以及「在職人士自我增值獎」。

翁梓洪自小喜歡電機維修工作,現時負責檢查和維修變電站的配電設備,讓他能寓興趣於工作,發揮所長。

翁梓洪自小喜歡電機維修工作,現時負責檢查和維修變電站的配電設備,讓他能寓興趣於工作,發揮所長。

謝志永感謝港燈提供了難得的機會,讓他實踐「電機夢」。

謝志永感謝港燈提供了難得的機會,讓他實踐「電機夢」。

鄭祖瀛讚揚 3 位同事表現優秀,同時展現出對電力行業的熱誠和抱負。他指出 : 「儘管同事加入港燈時的起步點各有不同,但只要有上進心、好奇心和工作細心,即所謂的『三心』,必定會找到合適和專業的培訓計劃、恰當的晉升階梯,公司會協助有志從事電力行業的人士,為港燈的客戶提供安全和穩定的供電及其他相關的優質服務。」

獲得香港工程師學會 2024 年度「傑出見習工程師」第一名的葉永浩,在大學主 修電子工程,是透過港燈「見習工程師計劃」加入公司。由於他一直都對網絡 通訊、信號系統等方面有濃厚的興趣,經過了 2 年的培訓後,如願被派往港燈輸配電科專門負責通訊系統的部門,目前已晉升為二級工程師。

葉永浩(右二)榮獲香港工程師學會「傑出見習工程師獎」第一名。

葉永浩(右二)榮獲香港工程師學會「傑出見習工程師獎」第一名。

他除了要負責內部通訊系統的日常維護,近年還參與系統的升級工程,利用傳感器和監測設備,確保 24 小時運作的港燈系統控制中心能實時和全面地掌握主要變電站內設備的運作情況,保障電力供應穩定和可靠。工作以外,除了不斷進修和學習,葉永浩在工餘時間亦擔任港燈「綠得開心計劃」的導師,指導中學生團隊去實現由他們自行設計的環保能源項目,為推動環保教育出一分力。

葉永浩榮獲香港工程師學會「傑出見習工程師獎」第一名。

葉永浩榮獲香港工程師學會「傑出見習工程師獎」第一名。

他認為,港燈重視傳承和培訓,專業技術、技藝及知識得以一代接一代延續和持續進步,是令港燈的電力供應穩定性一直可以保持在世界級水平的其中一個關鍵。

同樣隸屬輸配電科的翁梓洪,則在 2021 年透過港燈「二級見習技術員」計劃加入公司,現職助理技術員,早前獲頒尤德爵士紀念基金優秀學徒獎。他小時候喜歡在家中修理電器,現時則負責檢查和維修變電站的配電設備,寓興趣於工作。他表示,為減少對客戶的影響,港燈的電力工作往往要與時間競賽,這份工作帶給他一份使命感和成就感。未來他的目標是希望可以考取工程師的資格。

翁梓洪(中)和謝志永(左二)分別獲得尤德爵士紀念基金「優秀學徒獎」,以及「在職人士自我增值獎」。

翁梓洪(中)和謝志永(左二)分別獲得尤德爵士紀念基金「優秀學徒獎」,以及「在職人士自我增值獎」。

回憶在港燈難忘的經歷,當數 2023 年 9 月世紀暴雨來襲時,他要和同事進入受水浸影響的 20 多個變電站檢查和搶修。當時要越過遍布泥濘的山坡進入變電站內,盡快檢查和維護新的水浸監察系統,全賴他在港燈受訓期間接受過大量有關安全和團隊合作的訓練,大大提升了應變能力,令他和團隊順利完成任務。

翁梓洪自小喜歡電機維修工作,現時負責檢查和維修變電站的配電設備,讓他能寓興趣於工作,發揮所長。

翁梓洪自小喜歡電機維修工作,現時負責檢查和維修變電站的配電設備,讓他能寓興趣於工作,發揮所長。

除了公司內部的培訓計劃,港燈近年亦與僱員再培訓局合辦「度身訂造課程」,為有興趣加入電力行業的人士,提供培訓和入職機會。從事泳池管理工作 20 多年後「半途出家」的謝志永,就是透過這個課程在 2022 年加入港燈,現時在南丫發電廠內的 電機(鍋爐設備)維修組,擔任見習技術員。

謝志永今年獲頒尤德爵士紀念基金在職人士自我增值獎的「年度最佳學員」,回憶起全因新冠疫情,才促使他在 40 多歲轉換跑道。他不諱言,已經放下書包20 多年,在參加再培訓局課程的初期需要克服諸多挑戰,年輕同學多用電子器材學習,他就仍然利用手寫筆記及翻閱工程記錄。雖然要花更多時間去學習,但他深信只要不斷努力,最後都會成功。謝志永現時正在進修一個電機工程學士課程,他感謝港燈提供了難得的機會,讓他實踐「電機夢」。

謝志永感謝港燈提供了難得的機會,讓他實踐「電機夢」。

謝志永感謝港燈提供了難得的機會,讓他實踐「電機夢」。

事實上,港燈一直重視在職培訓和技術傳承,公司設有專為培育工程專才的「港燈學院」,在 2024 年共開辦 13 個專業課程,學院的講師亦有為本地大學的碩士課程擔任講課導師。另外,公司每年亦透過在本地大學和專上院校招募畢業生加入港燈「見習工程師」或「見習技術員」計劃。

港燈「見習工程師」計劃推出以來,已經獲得香港工程師學會認可為「工程畢業生培訓計劃」;專門培訓專業技術人員的「見習技術員」計劃,更加是學會成立「仲會員培訓計劃」後,首個獲認可的計劃。另外,港燈近年多次與僱員再培訓局合辦「度身訂造課程」,為有志加入電力行業的人士提供入行機會。

港燈董事總經理鄭祖瀛4月10日聯同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與近百名來自不同界別、熱愛環保的人士,在南丫發電廠種植135顆樹苗,紀念港燈為香港供電135年,同時鼓勵社會各界共建碳匯,促進香港達至碳中和並提升生物多樣性。

港燈董事總經理鄭祖瀛(右)和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為「綠得開心計劃 2025」揭開序幕。

港燈董事總經理鄭祖瀛(右)和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為「綠得開心計劃 2025」揭開序幕。

是次植樹活動在南丫發電廠內通往天然氣發電機組的主橋舉行,135顆幼苗包括4種樹木 (大頭茶、鴨腳木、鐵冬青、水黃皮) 和4種灌木 (桃金娘、野牡丹、 龍船花、紅杜鵑) ,全屬本地原生樹種,經細心挑選成為今次植林品種。

今次種植的 135 顆幼苗全屬本地原生樹種,包括四種灌木 (左上順時針:桃金娘、紅杜 鵑、野牡丹、龍船花),同時紀念港燈為香港供電 135 年。

今次種植的 135 顆幼苗全屬本地原生樹種,包括四種灌木 (左上順時針:桃金娘、紅杜 鵑、野牡丹、龍船花),同時紀念港燈為香港供電 135 年。

今次種植的 135 顆幼苗全屬本地原生樹種,包括四種樹木 (左上順時針: 鴨腳木、大頭茶、水黃皮、鐵冬青),同時紀念港燈為香港供電 135 年。

今次種植的 135 顆幼苗全屬本地原生樹種,包括四種樹木 (左上順時針: 鴨腳木、大頭茶、水黃皮、鐵冬青),同時紀念港燈為香港供電 135 年。

鄭祖瀛表示,南丫發電廠一直有規劃植林,而這次揀選的物種兼具觀賞性與生態價值,不僅綠化環境,亦為動物提供居所與食物,促進南丫島生物多樣性。事實上,電廠現已成為不少雀鳥的棲息之地,近年進行的鳥類調查影響,曾經在南丫發電廠出沒的雀鳥多達 51 種。此外,樹苗在成長的過程中, 亦有助抵銷二氧化碳排放,發揮碳匯作用。

鄭祖瀛(右三)、黃淑嫻(左三)和四位本地環保領袖長春社蘇國賢(左二)、 綠色力量鄭睦奇(右二)、香港地球之友洪藹誠(左一)以及世界自然(香港) 基金會周曉東手持植樹工具,預備與參加者一起種植八種本地原生樹苗。

鄭祖瀛(右三)、黃淑嫻(左三)和四位本地環保領袖長春社蘇國賢(左二)、 綠色力量鄭睦奇(右二)、香港地球之友洪藹誠(左一)以及世界自然(香港) 基金會周曉東手持植樹工具,預備與參加者一起種植八種本地原生樹苗。

這次港燈特別選址在通往南丫發電廠天然氣機組的主橋作為植樹地點,而主橋亦正式命名為『碳匯綠橋』, 象徵港燈持續推動低碳發電,並將繼續透過不同途徑,與社會各界攜手邁向碳中和。鄭祖瀛指出,港燈一直十分支持香港在2050年前達至碳中和的願景,除已經把天然氣發電比例增加至約七成,亦同時積極配合政府研究引入氫能和零碳發電。

是次活動正式把通往南丫發電廠天然氣機組的主橋命名為「碳匯綠橋」,鄭祖 瀛(左二)、黃淑嫻(右二)聯同南丫島北段鄉事委員會主席溫揚堅(左一), 以及南丫島南段鄉事委員會副主席胡國光一起揭幕。

是次活動正式把通往南丫發電廠天然氣機組的主橋命名為「碳匯綠橋」,鄭祖 瀛(左二)、黃淑嫻(右二)聯同南丫島北段鄉事委員會主席溫揚堅(左一), 以及南丫島南段鄉事委員會副主席胡國光一起揭幕。

參與植樹活動的亦包括來自不同界別、熱愛環保的人士。

參與植樹活動的亦包括來自不同界別、熱愛環保的人士。

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對港燈全力支持和推廣減碳深表讚賞,衷心感謝港燈和所有參與計劃人士一直以來的努力和貢 獻。」她指過去「綠得開心計劃」曾舉辦多個活動,如「綠得開心市集」、「衣衣不捨」環保時裝設計比賽等,均為公眾和年輕人提供 一個加深認識低碳生活和碳中和並付諸實行的契機。

四位嘉賓在「碳匯綠橋」率先植下一樹一花,分別是鴨腳木(左)和紅杜鵑。

四位嘉賓在「碳匯綠橋」率先植下一樹一花,分別是鴨腳木(左)和紅杜鵑。

植樹行動亦為港燈「綠得開心計劃 2025」揭開序幕,新一年計劃將繼續 以「智型碳中和」為主題,鄭祖瀛透露,今年將以「食」為主題,推出以剩食為主角的烹飪比賽;而 2024/25 年度的「綠得開心大使」亦正進行訓練,稍後將選出傑出大使,安排赴國內考察最新能源發展。至於早前推出的《齊學 SDGs》行動指南,港燈將繼續透過到校講座和「可持續 17 式」工作坊等,向公眾和學界推廣可持續發展。

近百名嘉賓和熱愛環保人士出席植樹活動,一同支持「智型碳中和.同行減碳 路」。

近百名嘉賓和熱愛環保人士出席植樹活動,一同支持「智型碳中和.同行減碳 路」。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