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燈董事總經理鄭祖瀛4月10日聯同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與近百名來自不同界別、熱愛環保的人士,在南丫發電廠種植135顆樹苗,紀念港燈為香港供電135年,同時鼓勵社會各界共建碳匯,促進香港達至碳中和並提升生物多樣性。

港燈董事總經理鄭祖瀛(右)和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為「綠得開心計劃 2025」揭開序幕。
是次植樹活動在南丫發電廠內通往天然氣發電機組的主橋舉行,135顆幼苗包括4種樹木 (大頭茶、鴨腳木、鐵冬青、水黃皮) 和4種灌木 (桃金娘、野牡丹、 龍船花、紅杜鵑) ,全屬本地原生樹種,經細心挑選成為今次植林品種。

今次種植的 135 顆幼苗全屬本地原生樹種,包括四種灌木 (左上順時針:桃金娘、紅杜 鵑、野牡丹、龍船花),同時紀念港燈為香港供電 135 年。

今次種植的 135 顆幼苗全屬本地原生樹種,包括四種樹木 (左上順時針: 鴨腳木、大頭茶、水黃皮、鐵冬青),同時紀念港燈為香港供電 135 年。
鄭祖瀛表示,南丫發電廠一直有規劃植林,而這次揀選的物種兼具觀賞性與生態價值,不僅綠化環境,亦為動物提供居所與食物,促進南丫島生物多樣性。事實上,電廠現已成為不少雀鳥的棲息之地,近年進行的鳥類調查影響,曾經在南丫發電廠出沒的雀鳥多達 51 種。此外,樹苗在成長的過程中, 亦有助抵銷二氧化碳排放,發揮碳匯作用。

鄭祖瀛(右三)、黃淑嫻(左三)和四位本地環保領袖長春社蘇國賢(左二)、 綠色力量鄭睦奇(右二)、香港地球之友洪藹誠(左一)以及世界自然(香港) 基金會周曉東手持植樹工具,預備與參加者一起種植八種本地原生樹苗。
這次港燈特別選址在通往南丫發電廠天然氣機組的主橋作為植樹地點,而主橋亦正式命名為『碳匯綠橋』, 象徵港燈持續推動低碳發電,並將繼續透過不同途徑,與社會各界攜手邁向碳中和。鄭祖瀛指出,港燈一直十分支持香港在2050年前達至碳中和的願景,除已經把天然氣發電比例增加至約七成,亦同時積極配合政府研究引入氫能和零碳發電。

是次活動正式把通往南丫發電廠天然氣機組的主橋命名為「碳匯綠橋」,鄭祖 瀛(左二)、黃淑嫻(右二)聯同南丫島北段鄉事委員會主席溫揚堅(左一), 以及南丫島南段鄉事委員會副主席胡國光一起揭幕。

參與植樹活動的亦包括來自不同界別、熱愛環保的人士。
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對港燈全力支持和推廣減碳深表讚賞,衷心感謝港燈和所有參與計劃人士一直以來的努力和貢 獻。」她指過去「綠得開心計劃」曾舉辦多個活動,如「綠得開心市集」、「衣衣不捨」環保時裝設計比賽等,均為公眾和年輕人提供 一個加深認識低碳生活和碳中和並付諸實行的契機。

四位嘉賓在「碳匯綠橋」率先植下一樹一花,分別是鴨腳木(左)和紅杜鵑。
植樹行動亦為港燈「綠得開心計劃 2025」揭開序幕,新一年計劃將繼續 以「智型碳中和」為主題,鄭祖瀛透露,今年將以「食」為主題,推出以剩食為主角的烹飪比賽;而 2024/25 年度的「綠得開心大使」亦正進行訓練,稍後將選出傑出大使,安排赴國內考察最新能源發展。至於早前推出的《齊學 SDGs》行動指南,港燈將繼續透過到校講座和「可持續 17 式」工作坊等,向公眾和學界推廣可持續發展。

近百名嘉賓和熱愛環保人士出席植樹活動,一同支持「智型碳中和.同行減碳 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