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移英港人難捱高學費 肥彭要求轉交本地生學費 高人:工黨政府睇錢份上不會接受

博客文章

移英港人難捱高學費  肥彭要求轉交本地生學費  高人:工黨政府睇錢份上不會接受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移英港人難捱高學費 肥彭要求轉交本地生學費 高人:工黨政府睇錢份上不會接受

2024年10月18日 18:00 最後更新:12月23日 17:18

10月17日,前港督彭定康及包括牛津大學前校長在內的6位英國大學現任和前任校長,聯名致函英國教育大臣方佩芝 (Bridget Phillipson),呼籲為在英國居住滿三年的香港BNO簽證持有人提供本地生學費待遇。

現時,持BNO移英港人學生,只能以「國際生」身份付高昂學費。肥彭在聯署信中指,「羅素集團大學」(Russell Group)的國際生本科課程年均學費約為25,000英鎊,對於一個想讀醫的BNO持有人來說,即使克服了重重困難,考取了醫科學位,但仍面臨5年內每年支付高達50,000英鎊學費,且沒有學生貸款資助。

持BNO移英港人學生,只能以「國際生」身份支付高昂學費讀書。

持BNO移英港人學生,只能以「國際生」身份支付高昂學費讀書。

自2021年BNO簽證計畫推出以來,已有超過18萬BNO持有人及其家屬移英,當中不少是帶著孩子到英國讀書的家庭。2022年11月英國更允許18至27歲年輕人獨立於父母申請BNO計畫,但他們要在當地讀書,只能以國際生身份,支付難以負擔的高昂大學學費。

相反,在當地,現時來自烏克蘭或阿富汗的學生,都可享本地生學費待遇,歐盟學生在英國、歐洲經濟區或瑞士居住滿三年後,也可獲得本地生學費資格。

彭定康在信中指,根據歐盟定居計畫獲得「定居」或「預定居」身分的歐盟公民,只要符合通常的居住規定,即在課程開始前的三年內一直居於英國、直布羅陀、歐洲經濟區(EEA)或瑞士,通常就可獲得本地生學費待遇和學生貸款系統的資格,但BNO移英學生卻無此待遇。

彭定康去函英國教育大臣要求在英國居住滿三年的香港BNO簽證學生可享本地生學費待遇。

彭定康去函英國教育大臣要求在英國居住滿三年的香港BNO簽證學生可享本地生學費待遇。

彭定康還以數據提出「利誘」,指據英國政府數據顯示,大學畢業生的年收入比未上大學的人高出10,000英鎊,相等於每名畢業生每年向英國稅務海關總署(HMRC)多繳納2,000英鎊,生產力水準就會提高0.2%至0.5%,故呼籲英國政府效仿蘇格蘭政府的做法,2023年因法庭裁定一名伊拉克裔女生Ola Jasim勝訴,指高等教育的居住要求違反了《歐洲人權公約》,蘇格蘭政府遂於2023年引入了BNO持有人在蘇格蘭居住滿三年後可獲得本地生學費待遇的政策。

除彭定康外,其他聯名的校長包括:格林威治大學校長博滕勳爵(Lord Boateng)、伯恩茅斯大學創始校長考克斯男爵夫人(Baroness Cox)、杜倫大學校長凱倫·奧布萊恩(Karen O'Brien)教授、伯明翰大學校長亞當·蒂克爾(Adam Tickell)教授、埃塞克斯大學校長安東尼·福斯特(Anthony Forster)教授和萊斯特大學校長尼尚·卡納加拉賈(Nishan Canagarajah)教授。

聯署包括牛津大學前校長在內的6位英國大學現任和前任校長。

聯署包括牛津大學前校長在內的6位英國大學現任和前任校長。

英國教育部指,已收到相關聯署及會面請求,但尚未確認是否會安排會議。

高人話,工黨政府上任初期,英媒已曾揭露保守黨政府遺留下來的「財政黑洞」如何巨大。英國天空新聞台曾引述消息人士透露,英政府面臨的公共財政缺口比220億英鎊更多,單是今個財政年度就已達200億英鎊(約2,038億港元)。

英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10月30日便將公布首份財政預算案,她早已預告,加稅及迅速削減一些公共開支是在所難免,否則難改善英國惡劣的財政狀況。高人認為,一眾移英港人應有心理準備,工黨新政府要大量「填氹」的情況下,會否接受彭定康的呼籲讓BNO持有人享本地生學費待遇?相信大家心裡有數。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錢志健搞的「世界香港論壇」就快玩完 「海外港人覺得政治太沉重」

2024年12月26日 12:40 最後更新:12:54

佔中發起人錢志健在加拿大搞的「世界香港論壇2025」(World Hong Kong Forum)將在明年1月5日在加拿大多倫多Tyndale神學院舉行,並將於數月後在溫哥華再搞一次後,很可能就會結束。

錢志健

錢志健

這個「世界香港論壇」已搞了第4屆,明年初的多倫多站的論壇,還請了壹傳媒前董事馬克·克利福德(Mark Clifford)出席,很明顯是要撐黎智英。

不過搞手錢志健接受海外傳媒訪問時卻有點沮喪,承認部份海外港人的熱度冷卻,有論壇成員「認為現時香港的政治議題太沉重」,應調整心態,以更輕鬆態度面對政權。錢志健承認論壇需要重新審視各持份者對活動的定位,是否仍然一致,不一定能搞下去。

2023年錢志健出席「世界香港論壇」。

2023年錢志健出席「世界香港論壇」。

錢志健坦言,部份原本熱衷抗爭的海外香港人,現在希望開始能夠平淡生活;亦有部份成員認為若活動改變定位為「世界香港『樂壇』」,可以更加輕鬆,因為他們覺得香港的議題已變得太沉重,不如以輕鬆的態度面對政權。

錢志健表示,他個人認為,「世界香港論壇」有需要繼續舉辦,希望在跟各持份者商討後,找到在2026年的出路,「我始終不覺得,睇Mirror演唱會,或睇兩次《破.地獄》就是關注香港現在的處境。」

錢志健最初推動「世界香港論壇」時,曾希望向加拿大政府爭取批地籌建一座永久的「香港人歷史館」,但最終失敗。

「世界香港論壇」過去3年分別在多倫多、溫哥華、台北舉辦過,不少世界各地的知名流亡海外反華人士曾經參加,如前六四事件學生領袖王丹、國殤之柱創作者與丹麥雕塑家高志活(Jens Galschiot)等。

高人話,隨著2019年事件逐漸淡化,加上特區政府通緝海外反政府人士,令海外港人反對香港特區政府的熱情冷卻,繼續參加反對活動的風險上升,會令這些海外反華活動參加的人數越嚟越少,一步一步萎縮。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