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商業衛星圖曝光 以軍毀伊朗12飛彈燃料混合器 專家分析或致嚴重後果

博客文章

商業衛星圖曝光  以軍毀伊朗12飛彈燃料混合器   專家分析或致嚴重後果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商業衛星圖曝光 以軍毀伊朗12飛彈燃料混合器 專家分析或致嚴重後果

2024年10月28日 13:04 最後更新:13:15

據美國Axios新聞網26日報道引述多名來自以色列消息人士稱,以軍26日清晨對伊朗軍事目標的空襲,擊中了伊朗的導彈燃料混合設施。據美國商業衛星圖像顯示,以色列擊中了伊朗德黑蘭附近的大型軍事基地三座彈道飛彈固體燃料混合建築和一座倉庫,以及另一大型飛彈生產基地的兩個彈道飛彈固體燃料混合設施。

這將影響伊朗更新飛彈庫存的能力,並可能阻止伊朗進一步對以色列發動大規模飛彈襲擊,因其中的燃料混合設備「高度精密」,伊朗無法自主生產,必須從國外進口。

據報道,以色列摧毀的是12台被稱為「行星攪拌機」(planetary mixers)的設備,可將遠程彈道飛彈發射所需的高固燃料攪拌至適當稠度且均勻分佈,此過程的精確性對於飛彈的性能和可靠性至關重要,而重新製造這種「攪拌機」可能需要至少一年。

商業衛星圖像顯示,以色列擊中了三座彈道飛彈固體燃料混合建築和一座倉庫。(X圖片)

商業衛星圖像顯示,以色列擊中了三座彈道飛彈固體燃料混合建築和一座倉庫。(X圖片)

路透社26日引述兩名美國研究人員評估稱,以色列當天的軍事攻擊破壞了位於伊朗首都德黑蘭附近的大型軍事基地帕爾欽(Parchin)和大型飛彈生產基地科吉爾(Khojir)的幾棟建築,與生產彈道飛彈固體燃料相關的設施遭到「精準」打擊。

美國海軍分析中心(CNA)副研究分析師Decker Eveleth告訴路透社,據美國商業公司Planet Labs的衛星圖像,以色列擊中了帕爾欽基地裡的三座彈道飛彈固體燃料混合建築和一座倉庫,以及科吉爾的兩個彈道飛彈固體燃料混合設施。

以軍擊中了兩個彈道飛彈固體燃料混合設施。X圖片

以軍擊中了兩個彈道飛彈固體燃料混合設施。X圖片

國際原子能總署前核查員、華盛頓智庫科學與國際安全研究所(ISIS)負責人David Albright也說,商業衛星圖像顯示,以色列破壞了帕爾欽基地內的三棟建築,其中兩座用於混合彈道飛彈固體燃料,但沒說明是從哪裡獲得的衛星圖像。Eveleth認為,以色列的打擊「似乎非常精準」,還指「這些工業攪拌機很難製造,而且受出口管制。伊朗多年來花費巨資進口了許多,很可能很難更換它們」。

Axios引述消息人士稱,以色列也對帕爾欽附近一處過去用於研發核武的設施進行了「象徵性」打擊。據Albright說,以色列擊中的是一座名為「塔萊加2號」(Taleghan 2)的建築,伊朗過去開展AMAD原子能計畫時,曾在此測試。

伊朗於2003年已關閉了AMAD項目,但以色列情報和特勤局(摩薩德)2018年從德黑蘭竊取了該項目檔案,顯示伊朗在「塔萊加2號」保留了重要測試設備。儘管伊朗可能已在空襲前轉移了關鍵材料,但該設施也會為未來的核武相關活動提供「內在價值」。但伊朗一直否認尋求製造核武。至截稿前,伊朗尚未回應上述說法。據伊朗早前通報,以色列戰機26日清晨向伊朗伊拉姆省、胡齊斯坦省和首都德黑蘭附近的雷達發射遠程空地飛彈。由於伊朗防空系統及時反應,伊方「損失有限且影響較小」,僅有多部雷達系統受損,但4名士兵在襲擊中死亡。

據報道,以色列摧毀12台被稱為「行星攪拌機」(planetary mixers)的設備,可將遠程彈道飛彈發射所需的高固燃料攪拌至適當稠度且均勻分佈 而重新製造可能需至少一年。 X圖片

據報道,以色列摧毀12台被稱為「行星攪拌機」(planetary mixers)的設備,可將遠程彈道飛彈發射所需的高固燃料攪拌至適當稠度且均勻分佈 而重新製造可能需至少一年。 X圖片

此前,以色列國防軍26日宣布,以軍已完成對伊朗多個地區軍事目標的「精準和定點打擊」。據美國和以色列官員稱,此次以軍針對伊朗的軍事打擊主要分三波,針對伊朗防空系統、飛彈和無人機基地、武器生產基地等軍事目標。這是近年來以色列首次公開承認在伊朗境內實施軍事行動。

伊朗指控以方攻擊公然違反國際法。伊朗外交部27日證實,伊朗外長阿拉格齊致函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籲安理會就以色列對伊朗的軍事打擊召開緊急會議,並強調伊朗保留應對以色列「侵略罪行」的權利。

伊朗也指責美國是以色列空襲的同謀,阿拉格齊27日對伊朗媒體表示,美國是以色列所有罪行的幫兇,美國也參與了本次對伊朗的襲擊,至少是為以空軍提供了空中走廊,並提前向以色列運送了防禦裝備。

伊朗武裝部隊總參謀部26日針對以方空襲回應稱,伊朗「保留在適當時機回應的合法權利,同時正優先考慮在加沙地帶和黎巴嫩達成持久停火」。據伊通社27日報道,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當天接見殉職伊朗軍人家屬時表示,以色列的空襲「不應被低估,也不應被放大」。他稱,以色列「仍然無法正確理解伊朗人民的力量、主動性和決心」。

以色列軍機26日起飛,準備打擊伊朗。AP圖片

以色列軍機26日起飛,準備打擊伊朗。AP圖片

作為以色列的盟友,美國先前呼籲以色列不要打擊伊朗能源及核設施。據一名不願公開姓名的美方官員稱,美方在空襲前收到以方通知,但美方並未參與空襲。Axios新聞網26日援引三名消息人士報道,以色列在發動打擊前曾透過第三方向伊朗「明確」告知了襲擊目標,並警告對方不要回擊,以免局勢升級。

美國總統拜登26日說,以軍空襲「看起來沒擊中任何非軍事目標」,他希望「這就是結束」。但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26日回應媒體報道稱,以方「基於本國利益」選擇打擊目標,而非根據美國要求。以總理辦公室也稱,以色列並未在襲擊伊朗前告知對方攻擊的時間、目標和規模。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以色列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國低軌衛星星座建設進展矚目 專家:趕上星鏈只是時間問題

2024年12月16日 12:13 最後更新:12:24

建設大型低軌星座,已成為中國奔向星辰大海的必選項。面對美國「星鏈」系統的市場先發優勢,今年8月,「千帆星座」首批組網衛星以「一箭18星」成功升空入軌,標誌著中國在全球衛星互聯網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

「中國大型衛星項目如何挑戰馬斯克的『星鏈』?」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12月15日以此為題發文稱,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的「星鏈」在軌運行衛星數量達到7000顆,為100多個國家的約500萬客戶提供服務,中國也在推進打造類似系統的宏偉目標。在業內學者看來,除了作為地緣政治的影響工具外,中國意識到互聯網衛星星座正日益成為國家安全的必要條件,而中國打造的衛星星座,對世界上無法獲得「星鏈」服務的國家來說極具吸引力。

2024年8月6日,有中國版「星鏈」之稱的「千帆星座」(G60星鏈)首批18顆組網衛星通過「一箭18星」的方式順利發射升空。

2024年8月6日,有中國版「星鏈」之稱的「千帆星座」(G60星鏈)首批18顆組網衛星通過「一箭18星」的方式順利發射升空。

低軌衛星星座建設,中國進度引人矚目

日媒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與地面網絡不同,天基互聯網幾乎可以在任何地方實現訪問,無論是沙漠還是海洋。即使基礎設施被摧毀,衛星也可以確保戰時的連通性。低軌衛星由於更靠近地球,因此比高軌衛星通信速度更快,延遲更低。

在軌道高度在2000千米以下的近地軌道上,馬斯克旗下SpaceX公司的「星鏈」可以說佔據著主導優勢。自2019年發射首批「星鏈」衛星以來,SpaceX一直以極快的速度發射衛星,成為迄今全球最大的單一衛星運營商。

CNBC也注意到,具有先發優勢的SpaceX的「星鏈」計劃已經開始為偏遠地區的客戶提供高速互聯網服務,「星鏈」計劃在2027年前將4.2萬顆衛星送入低軌。

除「星鏈」外,總部位於歐洲的Eutelsat OneWeb還發射了630 多顆低軌互聯網衛星。亞馬遜公司也計劃建造一個大型低地軌道衛星星座,目前稱為「柯伊伯計劃」(Project Kuiper),旨在通過近地軌道上3000多顆衛星組成的星座提供寬帶互聯網,與馬斯克的「星鏈」網絡形成競爭。亞馬遜預計在2024年底前發射首批衛星,並計劃在2025年開始首批客戶測試,隨後在今年晚些時候提供商業服務。

發射至太空但尚未部署的「星鏈」衛星。

發射至太空但尚未部署的「星鏈」衛星。

在這一領域,中國的進展尤為令人矚目。

公開信息顯示,時至今日,我國向國際電信聯盟(ITU)申請低軌衛星數量總數已達5.13萬顆。根據ITU數據,地球低軌衛星總容量約6萬顆,目前各國申報數量已超7萬顆。

中國的低軌衛星互聯網星座規劃包括「GW星座」「G60星座」和「鴻鵠-3星座」,合計超過3.6萬顆衛星。我國預期將在2027年前發射約3900顆衛星,2030年總數量有望突破6000顆。其中,「G60星座」也稱作「千帆星座」,是我國正在建設的低軌衛星互聯網星座計劃,被視作中國版「星鏈」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規劃,「千帆星座」今年預計將發射108顆低軌衛星,預計到2030年底形成約1.5萬顆低軌衛星部署,以實現全球範圍內的互聯網接入服務。

2024年8月6日,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六號甲遙二十一運載火箭成功將「千帆星座」首批組網衛星——千帆極軌01組18顆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就在12月5日,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六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18星方式,成功將「千帆星座」第三批組網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目前,「千帆星座」在軌組網衛星數量達到54顆。

「衛星星座日益成為維護國家安全的必要條件」

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中國為何還要投入巨資和精力建設如此龐大的星座?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史蒂夫•費爾德斯坦(Steve Feldstein)表示:「『星鏈』確實證明它能够為偏遠角落的個人和公民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並為公民提供訪問互聯網、任何網站、任何應用程序的能力。」

在一些專家看來,中國打造的太空衛星星座雖然可能不會是美國、西歐、加拿大或其他美國盟友的首選互聯網服務提供商,但將獲得許多其他地區國家的青睞。

「有幾個地理區域可能對類似『星鏈』的競爭對手具有吸引力,特別是來自中國的競爭對手,當然也包括中國本土市場。」德國國際與安全事務研究所助理朱莉安娜•蘇斯(Juliana Suess)說,「像俄羅斯、阿富汗和叙利亞這樣的地方尚未被『星鏈』覆蓋,非洲的大部分地區也是這樣。」

「我們已經看到,非洲大陸70%的4G基礎設施是由華為建造的。因此,從太空的角度來看,(中國)可能會進一步在那裏取得進展。」蘇斯補充道。
除了作為地緣政治影響力的工具外,擁有專有的衛星互聯網星座正日益成為維護國家安全的必要條件,尤其是在戰爭期間地面互聯網基礎設施癱瘓的情况下。

「當談到『星鏈』技術在烏克蘭戰場上發揮的作用時,我們看到了無人機戰爭和互聯戰場的出現,這是戰爭形式的一大飛躍。」費爾德斯坦指出,擁有基於衛星的武器被視為一種至關重要的軍事優勢。

「我認為中國同樣看到了這一切,所以認為加大投資對實現自身的國家安全目標至關重要。」他說。

一名烏克蘭士兵在盧甘斯克展開「星鏈」終端。

一名烏克蘭士兵在盧甘斯克展開「星鏈」終端。

「中國同時探索多條路綫,趕上SpaceX只是時間問題」

中國組建衛星星座的雄心也引發了日本媒體的關注。「日經亞洲評論」在今年10月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注意到,面對美國方面的領先優勢,一直穩步實現太空目標的中國,正在衛星互聯網業務領域大力追趕,不僅將衛星星座建設列為優先事項,把公共和私人部門資源相結合助推衛星生産,還在可重複使用火箭技術、衛星互聯網服務出口領域取得了相應成果。

文章認為,建設衛星互聯網服務將助力中國擴大網絡連接。根據數據分析公司「Datareportal」的一份報告,儘管中國是全球互聯網用戶最多的國家,但截至1月,中國未聯網人口數量也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印度,仍有超過3.3億人尚未接入互聯網。

8月29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5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况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近11億人(10.9967億人),較2023年12月增長742萬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8.0%。
西方專家一致表示,沒有理由認為中國無法實現衛星星座建設目標。在這些專家看來,一旦中國完成建設目標,這些星座將會像「一帶一路」倡議那樣,幫助中國擴大政治影響力。

深藍航天星雲-M公里級回收飛行試驗。深藍航天

深藍航天星雲-M公里級回收飛行試驗。深藍航天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航空航天安全項目副主任、國際安全計劃高級研究員克萊頓•斯沃普(Clayton Swope)說:「隨著衛星星座的發射,中國可能打算採用一種全球商業模式,在非洲等地尋找客戶。」

與此同時,一些熟悉中國太空計劃的人士坦承,要挑戰「星鏈」,哪怕是中國這樣的世界第二大太空强國,也有很長的路要走。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方航天內部人士表示,「中國現在正在努力追趕,未來5到10年對戰略發展和推進至關重要」。

根據中方消息人士的描述,中國的火箭技術本來已媲美美國,但SpaceX的出現一度擴大了雙方的差距,可重複使用火箭技術可謂中國面臨的最大障礙之一。SpaceX的「獵鷹」火箭每次可發射數十顆衛星,助推器還可垂直著陸以便多次使用。

不過,我國可回收火箭也已呼之欲出。

觀察者網專欄作家陳藍8月撰文指出,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有一家公司實現了十公里級火箭發射和回收,四家實現了低空回收,四家實現了繫繩或航發驅動飛行及回收。這九家公司中,只有3.5家是國企(中科宇航為混合制公司)。這是中國航天史上,第一次出現民企引領的局面。

事實上,規劃有可回收火箭的公司不止以上九家,還有天兵科技、東方空間、空天引擎、箭元科技等也在摩拳擦掌,不久也會加入回收試驗俱樂部。

朱雀三號VTVL-1可重複使用垂直起降回收試驗箭。藍箭航天

朱雀三號VTVL-1可重複使用垂直起降回收試驗箭。藍箭航天

2024年9月11日,中國自主研發的朱雀三號可重複使用垂直回收試驗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完成10公里級垂直起降返回飛行試驗。

該次任務是國內首次實現垂直起降返回火箭空中二次點火、跨音速大動壓環境下「栅格舵-冷氣姿控-發動機」聯合制導控制,以及高空風實時風修技術工程化應用等技術驗證,標誌著中國商業航天在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為來實現大運力、低成本、高頻次、可重複使用的航天發射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多名業內專家表示,衛星星座建設屬於高度資本密集型行業,來自政府的支持非常重要。日媒援引中方專家的話指出,中國目前正在同時探索多條發展路綫。

「中國正在同時探索兩種策略:一方面深入研發可重複使用火箭技術,另一方面採用『以量取勝』的策略,也就是使用更多但技術稍遜的運載火箭。」這名中方專家堅信,「中國趕上(SpaceX)只是時間問題。」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