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科大牽頭研發機械人 伴「嫦娥」探月進行科學實驗

社會事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Â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社會事

      社會事

      科大牽頭研發機械人 伴「嫦娥」探月進行科學實驗

      2025年03月17日 11:22 最後更新:11:44

      嫦娥奔月本為古老傳說,近年卻化作中國航天事業其中一項成就的代名詞,為人津津樂道。

      國家於2004年啟動探月工程,取名「嫦娥工程」,逐步實現奔月夢想。作為探月工程第四期任務,嫦娥八號探測器計劃於2028年前後發射,助力國家將來在月面上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

      香港在這項重大國家任務中也佔一席位。香港科技大學獲國家航天局委任,成為嫦娥八號一項國際合作項目的主導機構,會與合作夥伴研發一款多功能月面作業機械人暨可移動充電站,隨嫦娥八號探測器登上月球進行科學探測。

      研發中的多功能月面作業機械人將配備雙機械臂,可布置和安裝儀器、採集月面樣品等。政府新聞處圖片

      研發中的多功能月面作業機械人將配備雙機械臂,可布置和安裝儀器、採集月面樣品等。政府新聞處圖片

      精密準確  無線

      香港科技大學太空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于宏宇表示,該機械人配備雙機械臂,用以布置和安裝儀器、採集月面樣品等。嫦娥八號探測器着陸後,機械人要把其他探測儀器或傳感器拿下來,走到需要布置的位置。

      「機械臂要達到很精密的控制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過程中要保證不能碰撞到其他儀器,走到特定位置也要求一定精確度。」機械人可實時感知月球的地形地貌,規劃及優化行走路徑,由於要應付月面的極端溫度、缺乏衞星導航系統等狀態,設計時要克服多項挑戰,殊不簡單。

      于宏宇說:「我們因應月面的低重力和惡劣環境,開發一個相應的軟件,保證機械人在操作過程中,可根據當時環境的變化,自主改變姿勢和操作功能。」機械人的另一特點是能以移動充電站的形式,為其他月面設備充電。于宏宇指:「整個國際月球科研站裏有幾個機械人、幾個儀器要協同動作,需要一定能源供給。我們的機械人有太陽能電池,可提供無線充電的功能。」

      于宏宇表示,機械人將配備移動無線充電功能,可為其他月面設備充電。政府新聞處圖片

      于宏宇表示,機械人將配備移動無線充電功能,可為其他月面設備充電。政府新聞處圖片

      推動科研  協同發展

      為完成這項國際合作機械人任務,政府在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下成立香港太空機械人與能源中心,並由科大連同多所本地和內地大學、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南非國家航天局等,合作進行研發。

      創新科技署初步預計,中心將為約20名博士生提供培訓,並聘請超過70名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中心將建立本地航天技術的基礎能力,實現「從概念、研製、生產、測試再到系統」的前沿創新。

      由於航天是綜合性學科,中心不僅提升香港航天科研與工程能力,並會對機械、微電子、人工智能、計算、通信等領域產生輻射效益,推動相關行業發展。

      大力支持  深化合作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表示,香港基礎科研方面根基深厚,政府大力支持本地大學和科研機構進行與航天科技有關的研究,為國家建設航天強國作出貢獻。他指中心將利用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一國兩制」優勢,提升本港的科研水平和國際科學聲譽。

      孫東表示,政府成立香港太空機械人與能源中心,有助提升香港在航天科技領域的國際競爭力。政府新聞處圖片

      孫東表示,政府成立香港太空機械人與能源中心,有助提升香港在航天科技領域的國際競爭力。政府新聞處圖片

      「近年中國航天已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深空探測技術水平是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重要標誌。通過深度參與國家航天任務,並深化國際科技合作,中心將推動尖端技術在航天領域的轉化應用,提升香港在航天科技領域的國際競爭力,並推動香港向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邁進。」

      此外,孫東指政府會建設第三個InnoHK研發平台,聚焦先進製造、材料、能源及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推動科研,匯聚人才。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年透過「學生運動員學習支援及入學計劃」(SALSA)錄取11名香港精英運動員,人數創歷年新高。校方今日舉行歡迎典禮,邀請運動員新生、家長、教練及體育界代表共賀這批精英展開學業與運動雙線征程。

      科大本科招生及入學事務處處長劉夢琳教授(左二)與三名即將入讀的傑出學生運動員新生林新棟(左一)、符歡(右二)和莫竣林(右一)合照。

      科大本科招生及入學事務處處長劉夢琳教授(左二)與三名即將入讀的傑出學生運動員新生林新棟(左一)、符歡(右二)和莫竣林(右一)合照。

      新學年將於9月入讀的運動員涵蓋桌球、劍擊、賽艇、棒球等8個項目,包括:

      林新棟(工商管理學課程):賽艇運動員
      符歡(理學士經濟及金融學):美式桌球運動員
      莫竣林(工學士計算機工程學):棒球運動員
      吳婉琳(工程學延伸主修人工智能):劍擊運動員
      羅子豐(科技及管理學雙學位):帆船運動員
      其餘運動員分佈於花様滑冰、田徑等項目,如拯溺運動員陳樂心將攻讀計算機工程學。

      一眾即將入讀科大的傑出學生運動員合照,他們包括:(前排左起)符歡(桌球)、羅子豐(帆船)、吳婉琳(劍擊)、莫竣林(棒球);以及(後排左起)周哲弘(花樣滑冰)、陳穎東(劍擊)、林新棟(賽艇)、黃浩軒(劍擊)及陳立仁(桌球)。

      一眾即將入讀科大的傑出學生運動員合照,他們包括:(前排左起)符歡(桌球)、羅子豐(帆船)、吳婉琳(劍擊)、莫竣林(棒球);以及(後排左起)周哲弘(花樣滑冰)、陳穎東(劍擊)、林新棟(賽艇)、黃浩軒(劍擊)及陳立仁(桌球)。

      科大本科招生及入學事務處長劉夢琳教授致辭時指出:「運動員的自律、毅力與鬥志,與學術成就息息相關。他們的經歷能啟發同學,並為校園注入正能量。」她強調,科大將持續優化SALSA計劃,配合教資會資源,吸引更多具潛質的運動員入讀。

      科大舉辦歡迎典禮,特別邀請學務長梁伯和教授(第二排左十)會同一眾傑出學生運動員新生、香港體育學院代表、運動員的教練、中學校長、老師及家人等,慶祝各精英運動員即將展開人生新一頁。

      科大舉辦歡迎典禮,特別邀請學務長梁伯和教授(第二排左十)會同一眾傑出學生運動員新生、香港體育學院代表、運動員的教練、中學校長、老師及家人等,慶祝各精英運動員即將展開人生新一頁。

      除SALSA外,科大「學生運動員入學計劃」(SAAS)提供獎學金、彈性課程及專屬輔導:

      經濟支援:最高全額學費減免連生活津貼HK$104500(可續領),另設海外比賽津貼。
      生活配套:四年宿舍住宿、免費醫療及心理輔導。
      學術彈性:允許延長修業期、調整學分負荷,並配備學術導師團隊。

      科大近年設立專屬顧問委員會,並為頂尖選手提供考試時間調適等便利。校方表示,此舉旨在平衡香港體育人才培養與國際競技需求,助力運動員在學界與專業領域同步精進。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