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衛星雲圖揭新疆植樹治沙成就 10年間荒漠變「綠色奇蹟」

兩岸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Â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兩岸

      兩岸

      衛星雲圖揭新疆植樹治沙成就 10年間荒漠變「綠色奇蹟」

      2024年11月29日 10:20

      內地衛星雲圖揭新疆10年沙漠治理和植樹成就,成功將荒涼沙漠打造成一片「綠色奇蹟」。

      衛星雲圖展示新疆人民10年沙漠治理成果

      綜合內媒報導,內地一部紀錄片近期透過衛星影象的今昔對比,展示了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人民10年來在沙漠治理和植樹方面的努力和成就。在過去10年,各族人民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鋪設了33,680公頃的草方格,完成了11,840平方公里的人工造林,種植了20億棵樹。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且末縣人民10年來在沙漠鋪設逾6200公頃草格

      巴州且末縣是一個被沙漠包圍的小城,人口只有7萬多人。過去,這裡的沙漠每年以3到5米的速度向城市逼近。透過衛星雲圖可見,2014年,這裡被沙漠覆蓋,一片蒼茫。如今,這裡已經披上「綠裝」。近10年來,該縣人民在沙漠中鋪設了超過6,200公頃的草格,相當於超過8,700個標準足球場。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民豐縣人民種植逾3700公頃樹木還建立農田防護林

      由於地勢原因,且末縣的風向從東向西,一路來到和田民豐縣。近年來,民豐縣的40,000多名居民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種植了超過3,700公頃的樹木,建立了1,600公頃的農田防護林,並種植了1,065.6萬株防沙植物,足以覆蓋整個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

      于田縣人民梯田種植植被抵禦風沙

      另一個受風沙侵襲嚴重的地區是和田地區于田縣。2014年,于田縣的全年的風沙天數為225天。從衛星雲圖上可以看出,這裡滿是被風沙侵襲過荒涼。在抗擊風沙的過程中,當地人民研究出了「于田治沙模式」。在這片原本寸草不生的漫漫黃沙中,用梯田的方式種出了梭梭、紅柳、四翅濱藜等植物。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策勒縣人民種植逾2000萬株樹木和1.2萬公頃經濟作物

      沿著於田縣再往西走,便到達了和田地區受風沙侵襲最為嚴重的策勒縣。衛星雲圖顯示,這片地區不僅覆蓋著茂密的植被,還有當地人民種植的大片果園。近年來,策勒縣人民積極參與到治沙工作中,在沙漠中相繼種植了2148.28萬株樹木和1.2萬公頃的經濟作物,如核桃和紅棗等,使這裡逐漸變成了和田地區沙漠中的「奇跡之城」。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柯柯牙森林覆蓋率達到驚人73%

      新疆的柯柯牙鎮曾經風沙肆虐,寸草不生,最近的沙漠距離城區僅6公里,且每年以5米的速度逼近。1986年,這裡的森林覆蓋率僅為8%,但現在已驚人地達到73%。到目前為止,阿克蘇地區近400萬人參與了自願植樹活動。

      立陶宛自5月起正式實施現金支付金額尾數調整制度,以提升現金使用效率、減少對環境的衝擊,並降低民眾與商家的營運成本。

      立陶宛5月起正式實施現金支付金額尾數調整制度

      根據這項新制度,現金支付的交易金額將會根據尾數自動向上或向下調整至0或5歐分。尾數為1、2、6或7歐分將向下調整,而尾數為3、4、8或9歐分則向上調整。舉例來說,4.89歐元的交易金額會調整為4.90歐元,而4.57歐元的金額會調整為4.55歐元。此舉不影響非現金交易,如電子支付、貨幣兌換或銀行存提款。1歐分和2歐分硬幣仍然具有法定貨幣地位,可繼續用於交易支付。

      歐元區第8個實施類似制度的國家

      立陶宛國會於2024年3月通過這項法案,使其成為歐元區第8個實施類似制度的國家,效仿芬蘭、荷蘭、義大利等其他國家。這項政策旨在提高效率、促進永續發展並增進民眾的便利性。

      政策實施有多重好處

      立陶宛中央銀行指出,這項政策的實施有多重好處,包括降低現金使用成本、減少環境污染並提高支付便利性。根據立陶宛央行的資料,約有7成的1歐分和2歐分硬幣沒有重新流通回央行,這些小面額硬幣大多僅被使用一次便遺失或被閒置在家中,導致每年損失價值約30萬歐元,累積至今超過250萬歐元的硬幣。製造這些硬幣的成本高於其面額,對國家財政造成額外負擔。

      此外,立陶宛央行指出,繼續鑄造和處理這些硬幣不僅耗費資源,還增加了金屬、塑料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導致環境汙染。透過實施尾數調整制度,可以降低這些貨幣的使用成本,同時有助於減少汙染、提高支付便利性。

      逐步引導社會轉向更永續和有效率的支付模式

      立陶宛央行表示,69%的立陶宛受訪者支持尾數調整制度,29%表示反對,還有一部分受訪者尚未決定。立陶宛央行強調,是否停止流通這些硬幣將取決於歐盟層級的決定。目前,立陶宛的政策並非強制民眾放棄1歐分和2歐分硬幣,而是逐步引導社會轉向更永續和有效率的支付模式。

      AP圖片

      AP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