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移英港人買樓面對「苛稅猛於虎」窮政府刮到盡 「想移民」人數勢再跌

博客文章

移英港人買樓面對「苛稅猛於虎」窮政府刮到盡 「想移民」人數勢再跌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移英港人買樓面對「苛稅猛於虎」窮政府刮到盡 「想移民」人數勢再跌

2024年11月28日 20:19 最後更新:20:58

俗語說「隔籬飯香」,總有人覺得別的地方比自己的家好,所以香港人口流出,並不稀奇,只看多還是少。最近中大亞太研究所一項民調顯示,受訪者中有34.1%有打算移民,表面看似乎很多,其實當中只有2成多作了準備,即大部人都只是「諗過吓」,而且跟2021年的移民高峯期(主要是持BNO移英)比,足足跌了8個百分點,顯示移英潮已逐漸減退。

居英朋友同我講,剛上台的工黨政府最近拋出「極辣」預算案,增加稅收400億鎊(約4000億港元),其中買賣住宅都要被政府大吃一囗,對BNO港人的衝擊不輕。面對「苛稅猛於虎」,港人移英熱度勢必再挫。

英國工黨政府扭盡六壬救財困,財相李韻婷大刀闊斧加稅掠水,移英港人亦要硬食,買賣物業交稅大增,負擔百上加斤。

英國工黨政府扭盡六壬救財困,財相李韻婷大刀闊斧加稅掠水,移英港人亦要硬食,買賣物業交稅大增,負擔百上加斤。

人窮就要計縮數,政府亦一樣,本來在英國買住宅樓,低過25萬鎊可付零印花稅,但工黨政府上台後,要增加收入救亡,可掠就掠,由明年3月底起,只要樓價達12.5萬鎊,就要繳付印花稅,稅率則由3%加至5%。

至於首次置業及自住者,按過往政策,樓價低於42.5萬鎊可免稅,但到明年3月後,買30萬鎊以上住宅就要交稅。

遲到埗的BNO港人,或打算明年3月後置業者,將面對政府飛擒大咬,稅務開支要勁加一筆。最慘是按揭利率本已上升不少,雙重負擔壓下來,都幾惡頂。

另外,工黨政府又提高出售住宅物業的「資產增值稅」, 低檔稅率由10%增至18%,高所得者的高檔稅率就由20%增至24%,此一掠水招令政府增加25億鎊收入,但投資者獲利被它咬去一大囗,真是欲哭無淚。

居英朋友看到一段評論,指不少港人在英置業,除了作為居所,也是一項穩健投資,期待升值後沽出賺取利潤,為以後長期生活打好個底。但政府提高「資產增值稅」後,資本回報將減少一截,原來的算盤要重新打過。

政府加稅如此狼胎,一位英國物業代理商比喻為「抽血」,「即使沒有血仍要抽乾」,而BNO港人都要「硬食稅率」,避無可避,講得十分貼切。

英政府「苛稅猛於虎」,越來越難頂,勢進一步減弱港人移民意欲。

英政府「苛稅猛於虎」,越來越難頂,勢進一步減弱港人移民意欲。

居英朋友還指,其他新加稅項和收費林林總總,不能盡錄,例如子女讀私立學校,交學費要付20%銷售稅(VAT),大學學費亦將增加10%以上,以紓校方財困。此外,年薪5萬至15萬鎊人士,稅率達到40%,不少有專業工作的BNO港人,都達到這級數,收入4成要奉献給政府,又是另一重擔。

除了英國向港移民淋凍水,加拿大也大吹冷風,該國移民部預計,審批港人永居權申請,估計至少要4年,有議員更說達8年,真係等到頸到長,政府擺明用拖字訣趕客,令申請者知難而退。

政圈朋友向港府献計,說現在正是反守為攻的好時候,應趁勢吸引部分居英加的高質港人回流,或可名之為「英才通」和「加才通」,藉此帶動逆向流動。香港正求才欲渴,如真的風水輪流轉,絕對是好事。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兩場風波看「非常學者」鍾庭耀 涉事人物下場悲 收美國錢疑團待解

2025年01月13日 20:28 最後更新:20:39

幾日前我寫鍾庭耀的「民意研究所」陷嚴重財困,已山窮水盡,頻臨冧檔,我當時已想,其前拍檔鍾劍華被通緝,鍾庭耀很難與他完全撇清關係。果然,警方國安處今日把他帶走調查,估計是查清兩人有冇錢銀連繫,暫時看來與其民調項目無關。鍾庭耀再次成新聞焦點,勾起我不少回憶,其中與他有關的兩場風波特別深刻,一是2000年的港大民調風波,涉及事件的3個人物,都下場甚悲;二是2014年「港大民意研究計劃」被揭收美國政治機構NDI的錢,進行立會選舉民調,彼此還有什麼見不得光的關係,疑團至今未解。

鍾庭耀被警方國安處帶走助查,他曾涉及兩場政治風波,當中的港大民調風波更引起巨大震動,幾個涉事人物下場都甚悲,而另一場涉及美方「泵水」的風波,仍有不少秘密待揭。

鍾庭耀被警方國安處帶走助查,他曾涉及兩場政治風波,當中的港大民調風波更引起巨大震動,幾個涉事人物下場都甚悲,而另一場涉及美方「泵水」的風波,仍有不少秘密待揭。

先講第一場風波,當年7月鍾庭耀在《南華早報》和《信報》撰文,指時任特首董建華透過不同途經向他施壓,要求他停止進行特首民望調查,避免打擊政府施政。他蓄意爆料,隨即引起震動,直接涉及事件的港大副校長黃紹倫,以及董的特別助理路祥安,處於風眼浪尖,成為事件的焦點。

其後校委會成立三人調查小組,由非常任外籍法官鮑偉華任主席,傳召各人作供,當時反建制的輿論沸騰,激進學生又不斷向校友施壓,在這情況下,小組最後認定路祥安曾提過上述要求,而黃紹倫也有一定角色。

在巨大壓力下,本身是微電子學專家的鄭耀宗,只做了4年港大校長,雖建樹不少,不得不黯然辭職,可謂壯志未酬;在港大管理層如日方中的副校長黃紹倫,也因捲入風波請辭,大好事業之路戛然中斷,他上月因病去世,不少學術界朋友都感惋惜。

當年港大校長鄭耀宗,因鍾庭耀控訴「受董建華施壓」,而黯然辭職。

當年港大校長鄭耀宗,因鍾庭耀控訴「受董建華施壓」,而黯然辭職。

至於路祥安,因這事件被反對派譏為「路公公」,飽受侮辱,其後他加入中華能源基金會,出任秘書長,2017年該會秘書長何志平在美涉賄賂非洲官員被捕,3個月之後,路祥安因急性心肌炎猝逝,估計與巨大情緒壓力有關。

當年這場風波,鍾庭耀佔了道德高地,董伯則處於下風,看深一層,他大搞政府和特首民意調查,是由末代港督彭定康來港後開始,並非單純的學術民調,背後是否有政治動機?有冇隱密推手?從其後香港政治運動的發展看,兩個疑問的答案不言而喻。

第二場風波發生於2014年,有傳媒收到網上洩露的秘件,指鍾的「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收取美國政治打手「國際民主協會」(NDI)的資助,進行有關立法會選舉的民調。文件披露一份電郵,清楚顯示民意研究計劃與NDI簽訂合約,可說證據確鑿。

其後有傳媒再翻查資料,原來鍾庭耀主持的「民調計劃」,早於2004年就收取NDI的資助,進行「跨政黨香港政治發展調查」,顯示雙方聯繫多年,至於是否只「受託做研究」,還有沒有其他隱密合作,就不得而知。

究竟NDI是什麼來路?政圈朋友指,NDI直屬於有「第二中情局」之稱的「國家民主基金會」(NED),經費間接來自美國國務院和國會,任務是影響他國的政治發展,它在香港活動有何意圖,明眼人都一清二楚。

鍾庭耀今次被帶走助查之前,已急急與鍾劍華切割,並表明「民意研究所」奉公守法,不踩紅綫,顯然是自保,可見鍾劍華成為通緝犯令他大感惶恐。

究竟後續發展如何,有待警方調查,但這位屢掀風波的「非常學者」,見不得光的紀錄不少,還是早些「收山」為妙。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