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丘一女子年幼時遭親生父母拋棄,被養父母收養並撫養長大。隨著養父母相繼去世,她在養姐和養姐夫的照顧下完成了學業。時隔38年,其親生父母竟找上門相認,女子磕頭拒絕。
年幼遭親生父母拋棄 被養父母收養並撫養長大
據了解,這名女子的親生父母因為計劃生育的政策,選擇將女兒送人。當時,為了避免罰款,女子的母親在懷孕期間四處躲藏。在女嬰出生後,得知是女孩的他們便將她送走。後來,這名女子被養父母收養,儘管他們不是親生父母,但卻視她如己出。
示意圖。設計圖片
河南女子:養姐和養姐夫是真正的親人
在她9歲時,養母去世,隨後養父和養兄也相繼離世。養姐和養姐夫供她讀完大學,養姐夫在工地上搬運鋼筋,用辛勤的勞動支持她的學業。對她而言,雖然這些養家人沒有血緣關係,但卻是她成長過程中的真正親人。
微博圖片
磕頭拒絕:我這些年受的罪算什麼
38年後,女子回鄉創業養羊,而她的親生父母在得知她的下落後,假裝成買羊的客戶,偷偷見她並留下10萬元以表達歉意。然而,當女子得知自己被拋棄的真相後,情緒崩潰,質問父母:「你們為什麼當年不掐死我,為什麼要把我送人?」最終,她向親生父母磕了三個響頭,明言以後永不相見。
微博影片截圖
事件引發網友熱議
這一事件在網絡上引發了廣泛的討論,許多網友紛紛留言表示理解,紛紛表示「看哭了,很心疼她,也理解她的做法」、「願她的人生從此順利,心中的傷痕慢慢撫平」、「姐姐姐夫真的很善良」、「苦難是最好的試金石,養父母和養兄嫂才是真正的家人」、「三個響頭就算是結束這段關係了」、「這樣的結局,給自己和親生父母一個交代。」
微博圖片
日媒「日テレNEWS NNN」報導,東京都內的贊育會醫院近日正式啟用源於德國、俗稱「嬰兒郵箱」的棄嬰保護艙制度,讓因各種困難無法撫養嬰兒的產婦可匿名託付出生後4周以內的新生兒。
防止憾事發生的最後防線
該醫院同時推出「匿名生產」服務,允許孕婦僅向特定醫護人員透露身分,以保障私隱。該醫院院長賀藤均表示,當前社會中意外懷孕、獨自生產的案例增加,甚至導致新生兒遭遺棄或虐待的悲劇頻繁發生,因此設立「嬰兒郵箱」的制度,作為防止憾事發生的最後防線。院方也特別設立專門諮詢室,以確保產婦在託付嬰兒前,仍能獲得協助與建議。若有嬰兒被放進指定區域,在一分鐘內會啟動通報機制,醫療人員會立即前往協助。
熊本醫院已設「棄嬰保護艙」迄今收容179名嬰兒
這是日本第二間設立「嬰兒郵箱」制度的醫療機構,首例為2007年熊本慈惠醫院成立的「送子鳥搖籃」,迄今已收容179名嬰兒,許多無法獨立撫養孩子的母親選擇前往求助,而其中有七成產婦並非熊本縣民。專家指出,東京為人口稠密的大都市,未來收容的嬰兒恐將超過單一醫院能夠負荷的範圍,勢必面臨相當挑戰,而嬰兒之後的安置、養育,以及成長之後若想知道自己身世時的相關協助支援,也是十分重要的課題。
示意圖
源自德國 打開後會有軟床及暖氣裝置
「嬰兒郵箱」是日本的俗稱,此名稱源自德國設置的棄嬰保護艙,這次保護艙以橫向開啟式投遞窗口作為設計,因外觀類似郵件投遞口而得名,並非指像投遞信件般遺棄嬰兒。棄嬰保護艙通常設置於醫院,外表是一扇小門,打開之後其中會有一張柔軟的床,可能會有暖氣裝置或至少不會太過寒冷。在床上裝有偵測感應器,當嬰兒被放入時,能自動通知負責管理的特定人士,以便即時前來取走並照顧嬰兒。
同步設立懷孕諮詢窗口 更早介入協助
此外,東京醫院的「匿名生產」費用需自付約50萬日圓。熊本慈惠醫院理事長蓮田健批評,這對大多數經濟困難的產婦而言過於悖離現實。但他仍強調,最終目標是能有一個不再需要「嬰兒郵箱」的社會,因此也同步設立懷孕諮詢窗口,希望能更早期介入協助,減少發生遺棄、虐待嬰兒的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