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日テレNEWS NNN」報導,東京都內的贊育會醫院近日正式啟用源於德國、俗稱「嬰兒郵箱」的棄嬰保護艙制度,讓因各種困難無法撫養嬰兒的產婦可匿名託付出生後4周以內的新生兒。
「赤ちゃんポスト」都内に初設置、全国で2か所目 遺棄や虐待防ぐため…課題もhttps://t.co/cZ1GplkUSj
— 日テレNEWS NNN (@news24ntv) April 1, 2025
防止憾事發生的最後防線
該醫院同時推出「匿名生產」服務,允許孕婦僅向特定醫護人員透露身分,以保障私隱。該醫院院長賀藤均表示,當前社會中意外懷孕、獨自生產的案例增加,甚至導致新生兒遭遺棄或虐待的悲劇頻繁發生,因此設立「嬰兒郵箱」的制度,作為防止憾事發生的最後防線。院方也特別設立專門諮詢室,以確保產婦在託付嬰兒前,仍能獲得協助與建議。若有嬰兒被放進指定區域,在一分鐘內會啟動通報機制,醫療人員會立即前往協助。
【速報】「赤ちゃんポスト」東京・墨田区できょうから設置 医療機関では熊本に続き全国2例目 内密出産に対応も 賛育会病院で午後1時から受け入れ開始 #FNNプライムオンライン https://t.co/L2VFISt5x3
— FNNプライムオンライン (@FNN_News) March 31, 2025
熊本醫院已設「棄嬰保護艙」迄今收容179名嬰兒
這是日本第二間設立「嬰兒郵箱」制度的醫療機構,首例為2007年熊本慈惠醫院成立的「送子鳥搖籃」,迄今已收容179名嬰兒,許多無法獨立撫養孩子的母親選擇前往求助,而其中有七成產婦並非熊本縣民。專家指出,東京為人口稠密的大都市,未來收容的嬰兒恐將超過單一醫院能夠負荷的範圍,勢必面臨相當挑戰,而嬰兒之後的安置、養育,以及成長之後若想知道自己身世時的相關協助支援,也是十分重要的課題。

示意圖
源自德國 打開後會有軟床及暖氣裝置
「嬰兒郵箱」是日本的俗稱,此名稱源自德國設置的棄嬰保護艙,這次保護艙以橫向開啟式投遞窗口作為設計,因外觀類似郵件投遞口而得名,並非指像投遞信件般遺棄嬰兒。棄嬰保護艙通常設置於醫院,外表是一扇小門,打開之後其中會有一張柔軟的床,可能會有暖氣裝置或至少不會太過寒冷。在床上裝有偵測感應器,當嬰兒被放入時,能自動通知負責管理的特定人士,以便即時前來取走並照顧嬰兒。
素晴らしい取り組みすぎる。この設置で救われる母や子が絶対いると思う。
— hinata@2y (@hinata20201103) April 1, 2025
「赤ちゃんポスト」運用開始 東京 墨田区 なぜ今 課題は|NHK 首都圏のニュース https://t.co/2XS8Fs27oo
同步設立懷孕諮詢窗口 更早介入協助
此外,東京醫院的「匿名生產」費用需自付約50萬日圓。熊本慈惠醫院理事長蓮田健批評,這對大多數經濟困難的產婦而言過於悖離現實。但他仍強調,最終目標是能有一個不再需要「嬰兒郵箱」的社會,因此也同步設立懷孕諮詢窗口,希望能更早期介入協助,減少發生遺棄、虐待嬰兒的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