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置的沙頭角中英街檢查站推出人面辨識先導計劃,持有有效禁區許可證的人士,預先登記後,便可使用「無感通道」出入檢查站,取代人手查核禁區紙。
沙頭角重置的中英街檢查站開幕典禮今日舉行。 政府新聞處圖片
新界北立法會議員、民建聯的劉國勳體驗「無感通道」後說,有關技術非常方便和快捷,大幅提升通關效率,便利人員往來;同時提升檢查站的處理效率,配合將來旅遊發展的需要;期望隨著日後技術成熟後,有條件可逐步推行至擬建的河套口岸及其他港深口岸,相信將提升各口岸的人流處理能力,為往來過關人士提供更加便捷和優質的體驗。
劉國勳。資料圖片
劉國勳又說,政府自2022年6月起逐步開放沙頭角禁區,但不包括中英街。而沙頭角接壤香港與深圳,對於促進北都建設,推動港深兩地對接,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地位舉足輕重,加上沙頭角濃厚的歷史文化及優美的生態環境,極具旅遊價值。他期望隨著「無感通關」正式實施,亦可逐步開放中英街,包括可先實施「團進團出」,吸引更多遊客往來沙頭角及中英街旅遊。
立法會舉行前廳交流會,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及發展事務委員會主席盧國偉聯合主持其中一個討論小組,討論精簡程序、降低建築成本的措施,以及北部都會區如何改進土地行政安排等事宜。
甯漢豪
對於如何減低建築成本及精簡審批流程,甯漢豪表示,政府會擴大自行認證的規模,減輕政府人手壓力,提高審批效率,並準備在某些環節採用中央採購。她又表示,政府會研究「按實補價」的概念,即改變過去依賴土地「最高發展價值」定其補價的模式,而按實在將會興建多少定其補價,讓北部都會區一些發展項目能早日「去馬」及成事。
對此,劉國勳立法會議員(新界北)在會後回應稱,對政府動態規劃、戰略先行的研究和改革表示支持。對於審批過程的自行認證,他希望當局可以在某些地方先行先試,逐步變成常態,充分調動市場力量。
針對北部都會區的城鄉共融,劉表示應利用好鄉郊土地,拆牆鬆綁,在鄉村發展式土地用途中加入商業元素,釋放用地。可考慮在鄉郊土地上容許商業活動,如發展飲食、民宿等用途。他舉例說,在現時的村屋改造中,只允許在首層發展上述商業活動,日後可適當放寬限制,讓整棟建築都可發揮經濟價值,分享發展成果。
至於土地程序和行政安排,劉國勳認為,目前北部都會區引入私人市場的進度緩慢,當局應優化措施,利用彈性批地政策,加快產業落地,和鼓勵私人市場參與北部都會區的規劃和發展。他指出,過去按「最高發展價值」的定補價模式,會對發展商覺得前期成本過高,而市場上未必有大需求,導致不積極參與發展。而「按實補價」的改革落實後,相信有利於北部都會區私人市場力量的發展。並應按照土地實際的商業用途進行補價,而非只分住宅和非住宅兩種形式。
劉國勳。巴士的報記者攝
劉國勳強調,現時 3至5年的短期批地租約過短,或會令發展商因為年期不足而卻步。他建議可發展長期租約模式,例如批出15至20年的發展年期,讓發展商有足夠時間實現投資和回報。他表示,當局可參考現有的特殊用途租契形式,不過這種模式目前只適用於政策局提出政策支持的行業。既然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將「產業先行」,他希望發展局在北都採用特殊用途租契,租約年期至少以15年起步;亦可直接與私人用地進行商議,儘快完成特長租約的研究並推出市場。
北部都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