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推行、俗稱「中央收膠」的「塑膠可回收物料回收服務先導計劃」即將結束,由本月19日起,先導計劃下的屋苑塑膠收集服務將由「綠在區區」營辦團體接手。
香港減廢網站圖片
環保署強調,所有屋苑的塑膠回收服務不會受影響,市民可一如以往將廢塑膠掉到屋苑的三色回收箱。
環保署助理署長黃智華表示,現時先導計劃下的塑膠回收承辦商,在東區、觀塘及沙田3區的屋苑提供上游及下游塑膠收集回收服務,但同時「綠在區區」營辦商會在這3區的屋苑收集廢紙、廢金屬等其他種類的回收品,新安排下,全港18區可回收物品都由「綠在區區」收集,然後交由下游回收商處理,可以避免資源重疊,估計成本比在「先導計劃」下,減少約24%。
環保署
黃智華又指出,市場上有超過10間認可的下游回收商,不同種類的廢塑膠有不同價值,例如可用來製造環保磚、隔音物料等,相信不會出現「廢膠無人收」的情況;至於個別回收商可能要升級轉型,提高市場競爭力。
首階段「走塑」實施一周年,環保署助理署長黃智華形容成效令人鼓舞。至於第二階段管制幾時實施,他說第二階段涵蓋更多產品,包括食物容器及蓋等,當局正與餐飲業界及不同替代品的生產商保持溝通,了解成熟度、普及性及可負擔性,並會按實際情況考慮。
資料圖川
他在本台節目《千禧年代》說,環保署過去兩個月聽取餐飲業界對第二階段管制的意見,預計於今年中,與大型餐飲連鎖餐廳進行非塑膠替代品的場景實驗。黃智華說聽到有業界反映,由於外賣餐具要盛載一些食物液體、湯品,因此在安全性、密封性方面要有要求,環保署會繼續與業界商討如果達致有關要求。
資料圖片
被問到餐飲市道是否其中一個因素,以考慮幾時推行第二階段管制,黃智華說非塑膠替代品的價格已持續下降,相信對業界可以接受。
綠惜地球助理環境事務經理陳永傑在同一節目表示,首階段「走塑」的成效值得支持,又認為下一步要做得更好,建議有關方面推行可重用餐具借還服務,或利用按金制甚至鼓勵自攜餐具可獲減價等,從消費者行為上出發,達到「走塑」的風潮。他又相信第二階段的實施條件較以往充分,只要非塑膠替代品的價格有所下降,推行下一階段「走塑」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