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葉玉如表示,科大正積極籌辦第三間醫學院,正跟隨政府十項主要考慮的條件作準備。
葉玉如在科大新春團拜中提到,現時距離提交第三間醫學院意見書的截止時間尚餘一個月,團隊正努力寫好建議書。她說科大過去一年進行多項工作,包括與不同的醫學院溝通,一定要學習如何將醫學院做得最好,包括要設立硬件令學生得到最好的培養環境,希望科大建立的醫學院能達至最高水平,並能夠做到創新及國際化。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葉玉如。資料圖片
她又說,科大正跟隨政府十項主要考慮的條件作準備,包括制定符合國際高標準的四年制第二學位課程,並透過創新教學,期望培育新一代具備臨床實力及有研究思維和精通科技的醫療人才。
被問到對合辦新醫學院的說法,葉玉如表示有關說法由媒體得知,但未收到政府的相關資訊,相信屆時會再商討如何做得最好。
另外,她指科大將致力協助香港發展三大樞紐,包括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國際創新科技樞紐及國際醫療創新樞紐。其中在發展成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方面,除了成立第三間醫學院外,亦包括加強生物醫藥技術研發轉化。
在匯聚醫療專業人才方面,科大已開辦一項有關藥品監管事務與政策的碩士課程,首年已經取錄40名學生。
另外,葉玉如表示知道政府在大學經費方面會有一些政策,但暫時仍未收到指示,亦未知道經費方面調整幅度。被問到如果被削減資助會否削減人手,葉玉如強調,要保持教學質素一定要有高質素教師才能做到。至於會否調整學費,她相信每間大學都在思考,科大未有定案。
香港科技大學。資料圖片
理大宣布日前已就籌建第三所醫學院向政府提交建議書,當中籌建了專家諮詢委員會及籌備委員會,旨在培育更多優秀醫生,以應對香港及大灣區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
理大日前已就籌建第三所醫學院向政府提交建議書。巴士的報記者攝
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表示,在2023年8月時,理大已向政府建議在「北部大學教育城」建立新醫學院,與2024年《施政報告》提出的新建本港第三間醫學院的規劃不謀而合,相信能夠在將來配合社會需求造福社會,正如理大肩負國家航天任務一樣,相信理大憑藉豐富經驗、良好基礎、優良業績、雄厚的科研實力及堅定決心一定會不負所托,辦好新醫學院。他強調,校董會權利成員已一致通過支持開辦醫學院,會「出錢出力」,並承諾在醫學院搬入牛潭尾前可以負擔一切財政開支。
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巴士的報記者攝
校長滕錦光表示,籌建本港第三間醫學院是為配合國家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發展需要及香港在應對迫切的醫療需求和助力香港發展成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的的發展戰略。而理大在醫療科技教研方面擁有45年的經驗,歷年來培訓了5萬名包括醫療化驗、醫療影像、放射治療、物理治療、職業治療、護理、眼科視光、義肢矯形等相關專業的畢業生,擁有逾1300名醫療相關教研人員,同時亦在醫療科學、工程與人工智能等相關領域根基深厚,並擁有大量醫工結合醫療科技成果,相信在申辦新醫學院方面「性價比好高」。
理大校長滕錦光。巴士的報記者攝
他續指,新醫學院將以AI作為驅動,開展創新、高效益及AI賦能的四年制醫學課程,面向未來AI賦能的醫療生態並採用AI賦能的嶄新及高效益醫學教育模式,採用書院制提供深度跨學科科研訓練,為AI時代培養新一代醫生。同時理大將成立「AI+研究院」,並邀請大語言模型專家楊紅霞將擔任AI+研究院執行長,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醫療發展。
理大圖片
他強調,理大醫學生在畢業後除需具備家國情懷及紮實的臨床診斷與操作能力外,還需精通人工智能醫療解決方案 ,並擅長跨學科、跨專業協作,擁有創新思維與科研能力。此外,亦會與北京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附屬醫學院等多間內地頂尖醫院進行臨床實習合作。
理大圖片
為籌建本港第三間醫學院,理大是次邀請21位醫學及人工智能領域的重量級專家組成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名單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鍾南山、前瑪麗醫院行政總監周一嶽、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院長董家鴻在內的內地與香港的17位專家組,及200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Barry Marshall、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院長CHONG Yap Seng等在內的4位海外專家。而籌備委員會則以常務及學術副教授黃永德為主席,眼科視光學院科研眼科講座教授何明光為副主席之一。
理大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