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周三出爐,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政府將會繼續優先為北都項目投入資源,其中重點產業包括創科、高端專業服務和現代物流、專上教育及文化體育及旅遊。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2025至26年度財政預算案。 (政府新聞處圖片)
在創科方面,陳茂波指出,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河套合作區)香港園區連同新田科技城會提供大量創科用地,它們與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優勢互補。政府亦會推出新政策,促進創新要素跨境便捷流動;
陳茂波表示,河套合作區是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合作平台,在政策創新、要素流動、科研項目落地等方面具備獨特優勢。政府高度重視河套合作區的發展。香港園區今年將進入營運階段,第一期的首三座大樓正陸續落成,首批涵蓋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數據科學等產業的租戶將會在年內進駐。

陳茂波指,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河套合作區)香港園區連同新田科技城會提供大量創科用地。 網上圖片
陳茂波指出,已預留37億元加快完成香港園區第一期的基建及公用設施。同時,政府將揀選合適地塊並會於今年徵求私人發展計劃,借助市場力量加快發展。預期香港園區全面發展完成後,對香港經濟的貢獻每年可達520億元,並創造約5萬2000個職位。
而新田科技城是推動創科的重要項目,當中20公頃用地將於2026/27年起陸續交由科技園公司發展和營運。科技園公司正進行總體規劃研究,預計在本年第三季完成。
政府去年已啟動程序,把北區沙嶺十公頃土地改劃用途,發展沙嶺數據園區。改劃程序預計可在年中完成,政府正積極籌備把土地推出市場。

為配合北都商業及創科發展,政府亦區內物色合適地方,供興建設施切合不同類型的需求。 資料圖片
為全力推進土地發展,繼去年開展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第二期、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餘下階段,以及新田科技城首批土地平整及基礎設施工程三個大型項目後,政府今年將啟動元朗南新發展區第二期的工程,完成沙嶺數據園區用地的改劃程序,並會敲定牛潭尾以至新界北新市鎮和馬草壟的土地用途建議,其後展開環境影響評估和其他法定程序。北部都會區在未來數年的房屋單位和產業用地將有可觀產出。
而為配合北部都會區的商業及創科發展,政府亦會在區內物色合適地方,供興建設施以切合不同類型的會議和展覽需求。

政府在北部都會區預留約90公頃土地,發展「北都大學教育城」。 資料圖片
陳茂波指出,在專上教育方面,為配合創科產業發展及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政府在北部都會區預留約90公頃土地,發展「北都大學教育城」,包括第三所醫學院;至於文化體育及旅遊方面,陳茂波表示,北部都會區將預留用地建設文化及體育設施,亦保存傳統鄉鎮及歷史人文資源。政府會因應區內獨有的特色,發展文體旅產業,包括推動生態旅遊。

北部都會區。政府網站圖片
戴德梁行環球董事、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趙錦權表示,樂見政府以片區開發模式推進北部都會區建設,此模式能借市場之力加速住宅、產業及公共設施落成,還能節省超 10 億公帑,減輕財政負擔。不過,片區開發規模大、周期長,前期高額成本與風險轉移至發展商,考驗其資金可持續性。但發展商在土地平整時可自主規劃設計,壓縮項目時間,靈活應對市場。
趙錦權又建議,政府應參考新加坡引入外地勞工降低做地成本,同時妥善規劃新發展區內及對外交通設施,如深圳灣公路大橋和港深西部鐵路,提升交通便利性,吸引更多發展商參與,保障片區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