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致命開關在美國手上!美製F-35或可遠程癱瘓 歐洲盟友嚇破膽

博客文章

致命開關在美國手上!美製F-35或可遠程癱瘓 歐洲盟友嚇破膽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致命開關在美國手上!美製F-35或可遠程癱瘓 歐洲盟友嚇破膽

2025年03月10日 13:28 最後更新:13:37

作為對烏克蘭的最強威脅手段之一,美國總統特朗普下令暫時切斷了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包括關鍵的情報支持。這一操作引起了歐洲意外驚覺和集體恐慌:如果美國能夠遠程切斷烏克蘭手中「海馬斯」火箭炮的目標探測和截獲能力,那麼歐洲多國採購的美製F-35隱形戰鬥機的控制開關,是不是也掌握在美國人手裡?

美國F-35相關信息

美國F-35相關信息

這並非杞人憂天,作為一款號稱「軟件定義」的隱形戰鬥機,美國從來嚴控F-35的關鍵源代碼,即便是歐洲盟友也沒有機會獲得,更不要說自行修改了。

根據此前媒體報道,美國已停止向烏克蘭提供戰場情報。英國天空新聞電視台援引烏克蘭消息人士的話稱,「美國已全面而非選擇性地停止與基輔分享情報,」英國《每日郵報》則說,就連英國等歐洲盟友也被禁止與烏克蘭分享美國方面獲得的情報。由於歐洲在獨立戰場情報獲取方面的能力與美國相去甚遠,美國此道禁令對烏克蘭帶來的影響顯然是歐洲無法彌補的。例如美國《華盛頓郵報》6日報道稱,失去美國的情報支持後,美國提供給烏克蘭的「海馬斯」火箭炮已經無法對遠距離目標實施精准打擊。

但對於歐洲國家而言,美國此舉彷彿打開了一個塵封許久的記憶開關:「原來我們從美國採購的F-35戰鬥機,其實也可以被美國輕易控制?」德國《圖片報》8日提到,在美國遠程關閉了已經交付給基輔的「海馬斯」系統的目標探測和截獲能力後,「歐洲擔心華盛頓可能會遠程禁用盟友裝備美製武器,例如F-35戰機內置由美方操控的致命開關」。

截至2024年,北約成員國的戰鬥機和地面攻擊機數量

截至2024年,北約成員國的戰鬥機和地面攻擊機數量

儘管F-35戰鬥機號稱是由美國、英國、意大利、荷蘭、土耳其、加拿大、澳大利亞、丹麥以及挪威等多國聯合研製,但從該項目啓動以來,F-35的核心源代碼一直牢牢掌握在美國手中。英國等盟友此前多次要求甚至威脅美國提供F-35的相關代碼,確保本國有能力對戰鬥機的維護和作戰規劃進行自行操作,但都被美國拒絕,「沒有任何盟友能夠得到F-35的核心源代碼」。

外媒相關報道截圖

外媒相關報道截圖

之所以美國對F-35的源代碼如此緊張,是因為作為「軟件定義」的戰鬥機,F-35的諸多飛行、作戰和維護功能都需要相關的軟件授權。《圖片報》稱,F-35戰機依賴美國製造商研發的自主後勤信息系統(ALPS)——以及將來會投入替代ALPS的「作戰數據綜合網絡」(ODIN)——提供持續更新與維護支持。這類系統能收集F-35戰機操作、維護、機身壽命預測、零件供應等各方面數據,若沒有美方批准,其許多基本功能可能會被禁用,戰機也會遠程癱瘓。報道援引航空航天與國防分析師薩什·圖薩的話稱,「這種先進設備存在的問題是,它需要供應商提供如此多的支持,一旦供應商決定停止支持,設備即使不是立即停止工作,也會很快停止工作。」

美軍F-35

美軍F-35

德國此前興高采烈宣佈引進F-35戰鬥機時,肯定沒有想到會有這樣一天。

德國亨索爾特防務公司是F-35戰機製造商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技術合作夥伴,其通訊部主管約阿希姆·施蘭卓夫直言:「F-35戰鬥機的『致命開關』不僅僅是一個傳言。」他還透露,還可以直接通過「任務規劃系統」來實現對盟友裝備的F-35的控制,「那樣的話,戰機甚至無法起飛」。

英國《金融時報》9日更諷刺地說,對於特朗普多次威脅索要格陵蘭島,丹麥號稱要出動F-35進行反擊,但防務專家認為,丹麥的F-35在美軍面前可能「毫無用處」。

其實後來美國還是將F-35的部分源代碼向更親密的盟友開放了——以色列。以色列的F-35I戰鬥機配備有國產航電設備和配套的任務軟件,獲得了更大的作戰自主性而不用獲得美國的「批准」。當然這也能從另一個層面證明,美國通過出口F-35,是如何強化了對盟友的控制。

如今歐洲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美國有能力讓花費巨資引進的F-35戰鬥機變成廢鐵。最為發愁的當屬德國:不但已經耗費83億歐元的天價引進35架美國F-35A戰鬥機(相比之下,美國自用的F-35A戰鬥機採購價為8000萬美元),而且還得耗費數十億歐元修建配套的設施。慕尼黑安全會議前主席沃爾夫岡·伊申格爾表示,如果華盛頓決定在美國F-35A戰鬥機上安裝遠程控制的「緊急開關」,即像向基輔提供的「海馬斯」多管火箭炮系統那樣,德國可能取消與美國採購35架該型戰鬥機的合同。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截圖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截圖

英國《金融時報》提出了更加聳動的問題:美國會不會關閉歐洲盟友的武器開關,甚至放棄對英國核導彈的維護?

面臨同樣困境的還有英國、波蘭、挪威、丹麥、荷蘭等 「歐洲盟友」,以及美國的「北美貼心小夥伴」加拿大。加拿大國防部承認,美國負責加拿大F-35戰鬥機的軟硬件升級。毫無疑問的是,此事必然將繼續加大這些國家與美國的「離心離德」,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美國武器的外銷前景。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近年來,美軍一直為遠程空對空導彈的射程不足問題而發愁。

美國「動力」網站稱,美國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在近日發布的武器研發項目介紹中,首次公開新一代AIM-260A超遠程空對空導彈的外形設計圖。《環球時報》旗下軍事微信公眾號「樞密院十號」注意到,盡管該導彈的真身還沒有公開,但台媒就興奮地指著PPT說,「台灣有望獲得這種先進導彈」。

美媒稱,該項目自2017年啟動以來,一直處於高度機密狀態,2022年時任美國空戰司令部司令凱利曾發布一張改進型F-22「猛禽」隱形戰鬥機發射「未知新導彈」的概念圖,如今才確認該導彈就是AIM-260A。

應該說,美軍如今是迫切希望盡快獲得超遠程空對空導彈。此前俄軍已經研製並裝備R-37M超遠程空對空導彈,射程可達300公里,專門為攻擊位於二線的運輸機、加油機和預警機等重要的特殊機型而研製。有報道稱,不久前俄軍蘇-35戰鬥機曾發射一枚R-37M導彈,在130公里外擊落一架烏軍戰鬥機。

至於中國方面,珠海航展上公開展示了射程超過150公里的「霹靂-15」遠程空對空導彈,此外,中國空軍官方發布的照片顯示,殲-16已經掛載體積更大的超遠程空對空導彈,西方猜測射程可能遠達300公里。相比之下,美軍在相關領域已經處於明顯劣勢,美國空軍現役射程最遠的AIM-120D極限射程約180公里。報道稱,「美國軍方曾明確表示,擔心射程越來越遠的中國空對空導彈是啟動AIM-260A項目的關鍵動力。」

那麼AIM-260A性能到底如何呢?這次公布的設計圖首次對外詳細展示了它的外形設計特點:外形尺寸與現役AIM-120系列空對空導彈基本相當,這也意味該導彈可以納入隱形戰鬥機的內部彈艙中,從而避免外掛模式破壞隱形效果。從這次公布的設計圖上看,它的外形還針對高速和降低阻力進行優化,彈體非常光滑,只有4片尾翼。相比之下,AIM-120不但有4片尺寸更大的尾翼,彈體中部還有4片彈翼。

與此同時,為應對未來複雜的空戰環境,AIM-260A採用先進的複合制導模式,可能包括有源相控陣雷達導引頭、紅外成像導引頭和採用被動射頻元件的反輻射導引頭。此外,「動力」網站還猜測,該導彈很可能具備通過專用數據鏈從其他平台獲取空中目標信息的能力,從而可以在不開啟自身雷達的情況下實現隱蔽的「一擊斃命」。

至於AIM-260A的實際射程,美軍沒有透露具體數據。「動力」網站猜測,由於它的外形尺寸與AIM-120系列相差無幾,不太可能像中俄新一代超遠程空對空導彈那樣,用加大體積的辦法增加更大的內部燃料空間,換取更遠射程,更可能是借助更先進的燃料和新一代雙脈衝火箭發動機,再加上減阻設計,從而獲得更高飛行速度和更遠射程。美國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此前發布的消息稱,通過新一代導彈動力組合,可以將導彈射程額外增加一半。

報道還提到另一種可能,就是縮小戰鬥部體積,並採用更先進的引導頭,千方百計騰挪出部分內部空間容納更多燃料——反正在外形尺寸大體不變的情況下,提升導彈射程就只有這些辦法。

而台灣《自由時報》則注意到,在美國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的介紹中,列舉了其負責的各種先進空對空導彈,以及裝備這些美製武器的海外用戶。其中引進美製F-16戰鬥機的台灣,在美軍介紹中赫然在列。台媒由此猜測,台灣2023年已經獲批從美國引進AIM-120D空對空導彈,根據這次美軍的介紹,未來台灣有望引進這種先進空戰武器。

不過,「動力」網站對AIM-260A的前景並沒有那麼看好。報道稱,目前尚不清楚該導彈何時才能加入美軍。該項目於2019年首次公開,當時目標是在2022年服役。此後盡管不斷有消息稱,AIM-260A在進行各種測試,但一直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它開始服役,甚至連AIM-260A的真實照片也從未公布。去年,美國海軍「超級大黃蜂」戰鬥機甚至開始掛載尺寸巨大的AIM-174B超遠程空對空導彈,它屬於艦載「標準-6」防空導彈的空射版本。美國海軍之所以這麼做,就是因為AIM-260A的研製進度不順,而被迫採取應急措施。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