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對烏克蘭的最強威脅手段之一,美國總統特朗普下令暫時切斷了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包括關鍵的情報支持。這一操作引起了歐洲意外驚覺和集體恐慌:如果美國能夠遠程切斷烏克蘭手中「海馬斯」火箭炮的目標探測和截獲能力,那麼歐洲多國採購的美製F-35隱形戰鬥機的控制開關,是不是也掌握在美國人手裡?

美國F-35相關信息
這並非杞人憂天,作為一款號稱「軟件定義」的隱形戰鬥機,美國從來嚴控F-35的關鍵源代碼,即便是歐洲盟友也沒有機會獲得,更不要說自行修改了。
根據此前媒體報道,美國已停止向烏克蘭提供戰場情報。英國天空新聞電視台援引烏克蘭消息人士的話稱,「美國已全面而非選擇性地停止與基輔分享情報,」英國《每日郵報》則說,就連英國等歐洲盟友也被禁止與烏克蘭分享美國方面獲得的情報。由於歐洲在獨立戰場情報獲取方面的能力與美國相去甚遠,美國此道禁令對烏克蘭帶來的影響顯然是歐洲無法彌補的。例如美國《華盛頓郵報》6日報道稱,失去美國的情報支持後,美國提供給烏克蘭的「海馬斯」火箭炮已經無法對遠距離目標實施精准打擊。
但對於歐洲國家而言,美國此舉彷彿打開了一個塵封許久的記憶開關:「原來我們從美國採購的F-35戰鬥機,其實也可以被美國輕易控制?」德國《圖片報》8日提到,在美國遠程關閉了已經交付給基輔的「海馬斯」系統的目標探測和截獲能力後,「歐洲擔心華盛頓可能會遠程禁用盟友裝備美製武器,例如F-35戰機內置由美方操控的致命開關」。

截至2024年,北約成員國的戰鬥機和地面攻擊機數量
儘管F-35戰鬥機號稱是由美國、英國、意大利、荷蘭、土耳其、加拿大、澳大利亞、丹麥以及挪威等多國聯合研製,但從該項目啓動以來,F-35的核心源代碼一直牢牢掌握在美國手中。英國等盟友此前多次要求甚至威脅美國提供F-35的相關代碼,確保本國有能力對戰鬥機的維護和作戰規劃進行自行操作,但都被美國拒絕,「沒有任何盟友能夠得到F-35的核心源代碼」。

外媒相關報道截圖
之所以美國對F-35的源代碼如此緊張,是因為作為「軟件定義」的戰鬥機,F-35的諸多飛行、作戰和維護功能都需要相關的軟件授權。《圖片報》稱,F-35戰機依賴美國製造商研發的自主後勤信息系統(ALPS)——以及將來會投入替代ALPS的「作戰數據綜合網絡」(ODIN)——提供持續更新與維護支持。這類系統能收集F-35戰機操作、維護、機身壽命預測、零件供應等各方面數據,若沒有美方批准,其許多基本功能可能會被禁用,戰機也會遠程癱瘓。報道援引航空航天與國防分析師薩什·圖薩的話稱,「這種先進設備存在的問題是,它需要供應商提供如此多的支持,一旦供應商決定停止支持,設備即使不是立即停止工作,也會很快停止工作。」

美軍F-35
德國此前興高采烈宣佈引進F-35戰鬥機時,肯定沒有想到會有這樣一天。
德國亨索爾特防務公司是F-35戰機製造商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技術合作夥伴,其通訊部主管約阿希姆·施蘭卓夫直言:「F-35戰鬥機的『致命開關』不僅僅是一個傳言。」他還透露,還可以直接通過「任務規劃系統」來實現對盟友裝備的F-35的控制,「那樣的話,戰機甚至無法起飛」。
英國《金融時報》9日更諷刺地說,對於特朗普多次威脅索要格陵蘭島,丹麥號稱要出動F-35進行反擊,但防務專家認為,丹麥的F-35在美軍面前可能「毫無用處」。
其實後來美國還是將F-35的部分源代碼向更親密的盟友開放了——以色列。以色列的F-35I戰鬥機配備有國產航電設備和配套的任務軟件,獲得了更大的作戰自主性而不用獲得美國的「批准」。當然這也能從另一個層面證明,美國通過出口F-35,是如何強化了對盟友的控制。
如今歐洲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美國有能力讓花費巨資引進的F-35戰鬥機變成廢鐵。最為發愁的當屬德國:不但已經耗費83億歐元的天價引進35架美國F-35A戰鬥機(相比之下,美國自用的F-35A戰鬥機採購價為8000萬美元),而且還得耗費數十億歐元修建配套的設施。慕尼黑安全會議前主席沃爾夫岡·伊申格爾表示,如果華盛頓決定在美國F-35A戰鬥機上安裝遠程控制的「緊急開關」,即像向基輔提供的「海馬斯」多管火箭炮系統那樣,德國可能取消與美國採購35架該型戰鬥機的合同。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截圖
英國《金融時報》提出了更加聳動的問題:美國會不會關閉歐洲盟友的武器開關,甚至放棄對英國核導彈的維護?

面臨同樣困境的還有英國、波蘭、挪威、丹麥、荷蘭等 「歐洲盟友」,以及美國的「北美貼心小夥伴」加拿大。加拿大國防部承認,美國負責加拿大F-35戰鬥機的軟硬件升級。毫無疑問的是,此事必然將繼續加大這些國家與美國的「離心離德」,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美國武器的外銷前景。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