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到出汁」的過氣藝人鄭敬基,遠走加拿大之後,被警方國安處通緝,財路斷了大半,周身唔掂,不過在當地反華政客眼中,其通緝犯身份反而有價,他亦憑此鯉魚翻身,一下子成為一張「靚牌」。近日加拿大總理卡尼宣布解散國會,提前於4月28日舉行大選,鄭敬基所屬的保守黨,看中多倫多北唐谷(Don Valley North)選區華人眾多,於是提名他在那區出選,試圖捧他入國會。
表面上這只是競選部署,但看深一層,其實是對華路綫的一場博弈,皆因該區現任議員、曾屬自由黨的董晗鵬,持對華友好立場,並獲得當地親中團體支持,鄭敬基被部署在這區出戰,明顯是想利用他擴大區內反華勢力,故此仗誰勝誰負,很值得關注。
鄭敬基獲加拿大保守黨提名,出戰下月的國會選舉,此舉背後涉及親中與反華勢力的博弈,想利用他硬攻對華友好議員,擴大反華陣地。
鄭敬基出生於移民家庭,擁有加拿大籍,因而具參選國會資格,他去年初已被保守黨招攬,並揚言今年會出馬參選,想不到選戰來得比他預期快。他上周赢得保守黨內初選,獲提名在上述選區出戰。
保守黨把這隻棋放在北唐谷選區,估計是藉着鄭敬基的背景,爭取移加「黄底」港人,以及對華不友善選民的選票,強撼獲當地親中力量支持的現任國會議員董晗鵬,希望一舉取而代之,在那裏建立反華山頭。
此一意圖,可從《自由亞洲電台》的報道中清楚見到。它說鄭敬基這次參選,可能改變加拿大華人社群的政治版圖,該區長期由自由黨掌控,現任國會議員董晗鵬因涉及「中國干預加拿大選舉」疑雲而備受爭議,鄭敬基可挑戰自由黨的優勢,若成功當選,將成為首個進入加拿大國會的「香港民主派代表」,進而提升香港議題的關注度。
這場博弈非自今日始,一些政客和加媒,以至《紐約時報》等,早就以「獵巫」手法針對董晗鵬及其支持者,指他獲親中力量支持,並與中國駐加領事館關係密切,據此營造「中方干預選舉」的假象。然而,他們始終找不到任何具體證據。可以預見,今次選戰開打後,鄭敬基勢必再挑起這爭議,而在他背後的搞手則會大吹「陰謀論」,瞄準對華友好的議員狂放冷箭。
鄭敬基的對手,是獲親中團體支持的該區現任國會議員董晗鵬,他被一些加媒及政客針對,指他涉及「中國干預選舉」疑雲,引起廣泛爭議。
還可一提的是,為鄭敬基撐腰的,除了保守黨政客,以及移加「黄友」組織,還有以英國為基地的亂港組織「香港觀察」(Hong Kong Watch),它在加拿大設有支部,與加拿大一批政客互相呼應,背後有一條反華脈絡相連。
目前看來,鄭敬基的勝算不會很高,一來近年移民加國的,以內地人居多,而移加港人中,「黄友」非佔多數,他的擁躉數目有限;二來他是通緝犯,任何人在港資助他競選,都屬違法,而居加的「捐款人」若然返港,也可能有麻煩,故他籌募競選經費未必順利;三來他在該區沒有實績,只能靠知名度拉票,亦甚蝕底。
不論如何,這一仗因涉及親中與反華兩股勢力較量,並可能影響香港,仍值得大家關注。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特朗普近期所言所行,令美國離民主國家越來越遠,更似一個朕即天下的封建王朝,「侵帝」隨己所欲,想砍誰就砍誰,最戲劇性的是,他身旁有個居心狠毒的「禍水紅顏」,不斷告枕頭狀,影響「侵帝」決策,破壞力比任何人更大。最近特朗普大刀闊斧清洗CIA等情報機構,以及早前撤國家安全顧問華爾茲和其部屬之職,都與她在背後發功有關。此人就是極右網紅盧默,而特朗普對她言聽計從,兩人的誹聞甚囂塵上。「特朝」宮廷劇原已夠荒誕,如今還加入「紅顏亂政」戲碼,更多意想不到的離奇事,尚在後頭。
極右女網紅盧默(右)不斷向特朗普打「密報」,篤國安及情報部門高層的背脊,指部分人是不忠的「叛徒」。兩人的誹聞也越來越顯得是事實。
美國政壇地震消息不絕,鑊鑊新鮮鑊鑊金,美媒最新爆料,特朗普政府將對情報機構「洗太平地」,單是CIA就裁減1200人,其他如國家安全局、國防情報局等,亦削數千人。這次大清洗,並非「政府效率部」(DOGE)大裁公務員計劃的一部分,目的不單純是縮減公共開支,背後顯然另有所圖。CIA揸弗人拉特克利夫在一份聲明中,便透露了箇中玄機,他說「行動是確保員工能響應政府的國家安全優先事項」,並為機構「注入新能量」。說得白些,就是清除不可靠的叛徒,換入忠於「侵帝」的新血。
整個「洗太平地」計劃,早在特朗普競選時已有腹稿,自從他上次敗選落台後,一直把情報機構上下視為「深層政府」重要部分,懷疑許多人對他心懷不軌,暗中與他作對,甚至密謀把他推倒,所以他未等到回朝,已準備日後進行大整肅。他甫上台,即任命曾助他對抗「通俄」指控的拉特克利夫做CIA局長,並把追隨者加巴德捧上「國家情報總監」之位,牢牢控制住整個情報系統。
在這過程中,一位全無官職的極右女網紅,竟一直貼身影響着特朗普的决策,那人就是只有31歲的盧默。去年特朗普競選期間,美媒已注意到她經常陪伴特朗普坐專機出遊,儼如「他背後的女人」,而其一些聳人聽聞的陰謀論,更滲入了「特老闆」的施政大計。例於她曾指出,奥巴馬和拜登任命的情報官員,多數欠缺操守,也缺乏把職責武器化的道德認知。因此,兩人留下的官員,很多都應被炒掉。
盧默這套「陰謀論」,與特朗普可謂心靈相通,對方自然十分啱聽,而整肅國安和情報機構的構思亦逐步成形,由意念變成具體行動計劃。更不可思議的,是她還向特朗普提出「炒魷」名單,點名指那些人是不忠於「侵帝」的叛徒,必須早日砍掉。
被她篤背脊而被炒的最新例子,是國家安全顧問華爾茲,此人本以為個位可坐得穩陣,想不到上任百日未到,竟成被特朗普飛走的首個核心官員,可見這「禍水紅顏」如何厲害。
盧默與華爾茲去職有關,從她一個舉動可見。她在炒魷消息出街後,即在社媒平台X發文「慶祝」,並說華爾兹和副國家安全顧問黄之瀚被炒,是她的「功勞」。事實上,她早在日前已指名道姓建議撤走華爾茲,並說更多官員應隨他執包袱,如今「侵帝」終於聽她所言落刀,令她為成功「清君側」沾沾自喜。
原來獲特朗普器重的白宫國安顧問華爾茲,突然被撤職,與盧默在背後放毒箭,有一定關係。她在消息公布後,坦言這是自已的「功勞」。
盧默煮死華爾茲之前,早於3月就向華裔副國家安全顧問黄之瀚放毒箭,指他把中國利益放在美國利益之上,不應繼續留低。黄之瀚最後逃不過被炒厄運,「死」在這女子手下。
盧默給特朗普「密報」的殺傷力的確很大。在華爾兹和黄之瀚落馬前,她先發功搞垮國家安全局長霍爾,指他與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有景轟」,而米利乃特朗普的「死對頭」,故他其實是潛伏在國安局的「反侵分子」,必須清除。特朗普隨即快速落刀,將他斬掉,並一併清除他在白宫國安委員會的「黨羽」。
一個女網紅,竟有這麼大威力,實在匪夷所思。有分析指,特朗普只是「放狗咬人」,盧默乃幫他出撃的惡犬。但也有美媒從另一角度看,指盧默與特朗普的關係殊不尋常,兩人誹聞有一定可信性,她因而可密密向特朗普告枕頭狀,直達天聽。
特朗普上台後瘋狂出招,已經夠亂,想不到竟還加演「紅顏亂政」的戲碼,更顯得一團糟,令人嘩然。看來「特朝」核心崩散,已為時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