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雷軍承諾徹查小米SU7致命事故 家屬質疑車門為何鎖死

兩岸

雷軍承諾徹查小米SU7致命事故 家屬質疑車門為何鎖死
兩岸

兩岸

雷軍承諾徹查小米SU7致命事故 家屬質疑車門為何鎖死

2025年04月02日 09:56 最後更新:10:54

小米SU7電動車上星期六(3月29日)在安徽高速公路撞擊護欄爆燃,事件中三名女大學生死亡,引發社會對新能源車安全性的質疑。小米創辦人雷軍於星期二晚(4月1日)發布微博回應,表示「小米不會迴避」,將配合警方調查。不過遇難者家屬直言回應「避重就輕」,並要求釐清車門鎖死、自動煞車失效等關鍵問題。

雷軍回應小米SU7事故微博截圖

雷軍回應小米SU7事故微博截圖

雷軍在微博發文稱,對事故感到「心情非常沉重」,已成立專項小組趕赴現場,並向警方提交車輛數據。他強調,由於尚未接觸事故車,「很多問題此刻無法回答」,但承諾「用行動回答大家的問題」。小米之前聲明指出,事故前車輛處於NOA智能輔助駕駛狀態,駕駛員在系統提示後接管車輛,但以約97公里/小時速度撞上水泥護欄。

肇事車輛嚴重焚燬。網上圖片

肇事車輛嚴重焚燬。網上圖片

遇難者母親在微博發文稱,事故現場有人試圖破窗救人,但火勢迅速蔓延,最終救援失敗。網上影片截圖

遇難者母親在微博發文稱,事故現場有人試圖破窗救人,但火勢迅速蔓延,最終救援失敗。網上影片截圖

其中一名遇難者父親接受內地傳媒採訪時痛批:「小米所謂的專項小組,根本沒與家屬聯繫!」他透露,女兒遺體已碳化,「只剩骨頭架子」,質疑小米為何未解釋「車門為何鎖死」「AEB為何未觸發」等問題。該遇難者的亦母親在微博發文稱,事故現場有人試圖破窗救人,但火勢迅速蔓延,最終救援失敗。家屬強調:「我們只希望釐清車輛是否存在安全隱患,避免悲劇重演。」同時要求小米公開詳細事故報告,並對生命「保持敬畏」。

小米汽車回應小米SU7事故微博截圖

小米汽車回應小米SU7事故微博截圖

小米汽車星期二晚亦在微博發布《關於大家關心問題的回答》,強調事故車輛未「自燃」,起火原因可能為猛烈撞擊導致系統損毀。針對車門鎖死質疑,小米表示尚未接觸事故車輛,就事故時車門是否能夠打開,沒有準確的結論。

一輛小米SU7電動車上星期六晚(3月29日)在安徽銅陵高速公路上發生嚴重事故。《大河報》引述銅陵市樅陽縣政府指,事故造成3人身亡。

肇事車輛嚴重焚燬。網上圖片

肇事車輛嚴重焚燬。網上圖片

肇事車輛嚴重焚燬。網上圖片

肇事車輛嚴重焚燬。網上圖片

根據多間媒體報導,事故發生於當晚10時44分,意外後肇事車輛前部和底部嚴重損壞,懷疑電池組受到衝擊後發生局部短路,引發爆燃。

事故現場影片顯示,火焰迅速吞噬車輛。網上影片截圖

事故現場影片顯示,火焰迅速吞噬車輛。網上影片截圖

事故現場影片顯示,火焰迅速吞噬車輛,濃煙直衝天際。由於車門未能解鎖,3名乘客無法逃生,最終不幸遇難。

車主接受有內地傳媒訪問時透露3名遇難者之一是其女友,兩人只差一場婚禮,均是小米的忠實粉絲。目前他與女友家人暫未收到警方和小米的任何回覆。

小米發聲明指已向警方提交完整的行車數據及系統操作記錄。小米微博截圖

小米發聲明指已向警方提交完整的行車數據及系統操作記錄。小米微博截圖

小米汽車於星期二(4月1日)發布聲明,對事故深表遺憾,並宣布成立專案組全力配合警方調查。公司已向警方提交完整的行車數據及系統操作記錄,以協助釐清事故原因。聲明指碰撞發生後,小米立即與車主取得聯繫,了解非車主本人駕駛。同時,緊急救援呼叫車上乘客,並報警及呼叫急救服務。

小米表示,事故發生前車輛處於NOA智能輔助駕駛狀態,以116km/h時速持續行駛。事發路段因施工修繕,用路障封閉自車道、改道至逆向車道。車輛檢測出障礙物後發出提醒並開始減速。隨後駕駛員接管車輛進入人駕狀態,持續減速並操控車輛轉向,隨後車輛與隔離帶水泥樁發生碰撞,碰撞前系統最後可以確認的時速約為97km/h。小米表示將與遇難者家屬溝通善後事宜,同時承諾根據調查結果採取必要措施。

銅陵市應急管理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該宗事故屬於單方責任事故同時是道路交通事故,不屬於安全生產事故。銅陵市公安亦稱,涉事車輛當時就被拖下高速公路。

小米汽車去年面世。AP圖片

小米汽車去年面世。AP圖片

沃達福數字汽車國際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翔指出,此類事故的責任認定面臨複雜性,現有法律框架尚未完全適應智能汽車技術的快速發展。他表示智能汽車操作需經過預控制器計算執行指令,此次事故從風險提示到碰撞僅有2秒,駕駛員反應時間不足。另外軟件系統複雜且存在潛在風險,事故調查數據主要由車企提供,公正性仍然存在廣泛爭議。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