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再在社交平台X分享一段美國前總統列根1985年的講話影片,並引述列根說「發動貿易戰是摧毀就業,讓美國人丟飯碗的最快方式」。
twitter截圖
列根在講中表示,如果交易伙伴無法對美國銷售產品,他們又怎麼有錢購買美國出口的商品?結果只能是更多美國人失業。貿易保護往往只會讓受保護行業變得更弱,愈發喪失與外來商品競爭的能力。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官網圖片
列根說,貿易平衡已成情緒化議題,有人聲稱貿易赤字導致數百萬人失業,1980年美國存在貿易順差時,就業人口約9900萬。如今出現貿易逆差,就業人口突破1.07億。在貿易赤字持續擴大的背景下,美國自1980年以來,淨增就業崗位逾750萬個,自由、開放、增長的經濟使美國1985年創造了史上最高就業記錄。
美國關稅戰影響全球,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出席一個電視節目時被問到,地緣政治有否影響民間學術交流時說,當局一直留意相關情況,本港高等教育高度國際化,國際發生的事自然會有一定影響,但香港教育同時多元化,不集中於某些國家或地區,暫時沒有收到關稅戰或政治問題而影響與歐美的教育學術交流。
教育局局長。 政府新聞處資料圖片
蔡若蓮提到,本港高等院校教職員比例,本地佔3成、海外佔3成,內地則佔3成多,相信隨著香港希望發展的範疇而再吸納相關人才,有關的「334成比例」會是動態過程。對於內地學者的比例會否進一步增至5成,她相信不會是現階段的事,由於國家高速發展,內地亦需要尖端學者留在國家,看不到會有很大比例讓香港搶到。
香港
另外,蔡若蓮相信,大學非本地生比例達至4成,需要幾年時間消化,因為目前未有新的教學空間或大量宿舍,強調最重要配套要齊,不希望學生有不好的體驗,不會為追求量而犧牲質。被問到是否北部都會區大學教育城建好,才可以上調非本地生的比例,蔡若蓮說,要視乎課程及香港整體人才需求及經濟發展。
另外,蔡若蓮指出,當局非常關注太空油對青少年的影響,會加強教育宣傳,做好第一防線,特別是老師的專業培訓,當求助電話多時,就要提高敏感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