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特朗普示範《交易的藝術》---- 靈活跪低

博客文章

特朗普示範《交易的藝術》---- 靈活跪低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特朗普示範《交易的藝術》---- 靈活跪低

2025年04月23日 19:25 最後更新:19:36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關稅問題上一日三變,如果內幕人士利用消息炒股,肯定會發大達。星期二(4月22日)發生的事情就是一個好例子。

經歷星期一的股匯債齊跌之後,特朗普團隊在星期二(4月22日)就全力放出好消息,時間線是這樣的。

美東時間中午12時,財長先開路。美國財長貝森特在摩根大通舉行的閉門投資者會議上表示,美國與中國的關稅戰不可持續,預料緊張局勢將會在「非常短時間」內緩和。貝森特說,在中美互相加徵超過100%關稅的情況下,雙方事實上實施了雙向貿易禁運,而兩國皆認知這個形勢是不可持續。他說特朗普的目標並不想讓中美經濟脫鈎,美方希望中國經濟向消費傾斜,而美國經濟則向製造業傾斜,但目前尚不清楚中方是否願意這樣做。貝森特指,美方目前尚未與中國展開談判,但他預計這將會是一場艱難的談判。

貝森特的講話有兩個重點,第一是證實特朗普之前只是「吹水」,中美尚未展開談判;第二是預料局勢將會在非常短時間內緩和。

美東時間下午1時,白宮再暖場。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特朗普正在為與中國達成貿易協定奠定基礎,與中國的關係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推進。

美東時間下午5點,特朗普親自下場。他在白宮接受記者訪問時親自表態,記者問特朗普「你會對中國來硬的嗎?」特朗普回答說,「我不會對中國來硬的,我們會非常友好。他們(中國)會非常友好。我們會看看發生些什麼,但最終,他們得達成協議,不然的話,他們就沒法在美國開展業務。所以我希望他們參加進來,但他或其他國家需要和我們達成協議。如果他們(和我們)達不成協議,就由我們來定協議,因為協議是由我們定的,由貝森特、盧特尼克和我、還有其他人,我們會敲定協議。這個協議會對每個人都公平。這個過程會很快完成。美國對中國的關稅將由目前145%的水準『大幅』下降,但關稅也不會降到零。中國將對最終的關稅稅率非常滿意。」

特朗普的講話認真新奇,主要重點是:第一,再傳達對中國友好的信息,話他不想硬來;第二,變相確認中國未與美國展開談判;第三,若中國不和美國談判,美國就會單方面決定一個「協議」,關稅水平將會從145%大幅下降,雖然不會降到零,但中國會對美國單方面決定的稅率非常滿意。

特朗普這個「單方面決定協議而對方都會滿意」的說法,令人耳目一新。背後蘊含了幾重意思。

第一,特朗普事前預估不到中國根本不願和美國談判,而是全面加徵關稅作出反制,讓貿易大半停頓,甚至直接朝向一個中美脫勾的狀態,這大大出乎特朗普意料之外。第二,特朗普唯有作好中國不談判的準備,所以說會單方面敲定一個所謂「協議」,將關稅大幅降低,而中國會對最終的關稅稅率非常滿意。如果要中國滿意,似乎也是假定一個很低的新增稅率。他這樣做是避免要跪求中國和他談判,因為金融危機逼在眉睫,他時間無多了。

特朗普這種極其魯莽的關稅策略和談判手法,朝令夕改,令人無所適從,完全沒有大國行事應有的審慎。或許我們可以回頭一看特朗普一直引以爲傲的所謂「交易的藝術」,研究一下他行事的動機。

他一直吹噓自己善於談判,並寫了《交易的藝術》一書。特朗普在書中講到的談判技巧包括:第一,設定宏大的目標,包括定出驚人的目標來製造談判空間;第二,利用媒體造勢,通過輿論強化威懾力,影響對方決策;第三,極限施壓,將局勢推向邊緣逼對方妥協;第四,製造不確定性,以反復無常的策略,令對手難以預測,增加談判籌碼;第五,錨定效應,設定高目標,然後再折衷,弄出一個對自己更有利的方案;第六,雙贏策略,有時他在談判中會尋求對方都能夠接受的解決方案;第七,靈活調整,遇到談判狀況變異的時候,不能夠一成不變,要調整談判策略。

回看特朗普這次與中國的關稅戰,在他的7條「交易藝術」原則當中,特朗普一方盡情表演,但一腳踢在中國這塊鐵板上。中國甚至不開始談判,全面走向中美脫鈎的狀態,特朗普想在談判中找下台階的機會也沒有。特朗普頭6招都失效,唯有實踐他的第7招「靈活調整策略」,馬上自行跪低,以免對美國的金融市場損害太深,觸發股災或債災。

特朗普演這場小丑獨腳戲,被世人看成一個笑話。一個天天要借錢去消費的「窮人國家」,還在吹噓全世界都想賺她的錢。當全世界都不想再借錢給她,不想再去買她的債時,就馬上露底了。自己沒有實力,又講什麼交易的藝術呢?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有什麼比記者的生命更重要?

 

西方對香港的雙重標準,真的到了令人齒冷的地步。

「無國界記者」(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RSF)發表最新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香港的排名跌至歷史新低點,在180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140。「無國界記者」指,香港的情況跌入「非常嚴重」範圍,歷史上首次在新聞自由地圖上顯示為最差的紅色,外媒被拒入境,本地傳媒又被查稅等等。

我專門去「無國界記者」網站看一看它的排名,看看比香港排名高的地區,有什麼新聞自由操作,值得香港學習觀摩。

看到台灣排24。台灣綠營政府對不喜歡的媒體直接關停,在2020年就決定不續牌給藍營電視台中天新聞台,理由是中天新聞台內控機制失靈,以及持有人蔡衍明嚴重介入新聞製作等。用「無國界記者」的標準,這些理由全是莫須有的理由,可能「無國界記者」喜愛獨派政府,就把台灣捧到天上去。

看到美國排57。美國的新聞有那麼自由嗎?據記錄美國違反新聞自由的智庫「新聞自由追蹤者」數據顯示,2022年全美發生128起違反新聞自由的事件,其中攻擊新聞記者40宗,逮捕或起訴15宗。2023年,美國至少12名記者被捕及面臨指控,多名記者因正常新聞報道遭刑事定罪。所以說香港起訴記者,美國對記者也絕不客氣。

到特朗普政府上任就更厲害了,他把《美國之音》封掉,因為那裏有很多他不喜歡的記者。美國政府亦以「媒體年度輪換計劃」為由,更換傳媒在官方大樓內的採訪資格名單。被撤銷的4間媒體,都曾報道特朗普負面新聞。特朗普對《美聯社》最不客氣,因為《美聯社》不肯把墨西哥灣改名美國灣,特朗普一度直接禁止《美聯社》進入白宮採訪。

當然更嚴重的是殺害記者了,這些情況屢見不鮮。當中最典型的是「維基解密」公開的美國駐伊拉克軍隊一段秘密片段,顯示美軍阿帕奇直升機2007年7月12日在伊拉克巴格達向手無寸鐵者開火,路透社伊拉克籍攝影記者納米爾努爾-艾爾丁和司機賽義德查馬赫,遭美軍殺害。其實美軍涉嫌殺害記者的事件有很多,這件事的震憾性在於有影片記錄完整事發經過。事後並無美軍要負上殺人的責任,亦無跡象顯示美國有任何措施可以阻止類似事件再發生。「無國界記者」把美國排上57的高位,在他們的眼中,記者的命不是命。

也看到以色列排112位,這就更精彩了。2023年以軍攻入加沙,當年11月2日,巴勒斯坦電視台記者穆罕默德(Mohammed Abu Hatab)及其11名親屬,在加沙南部汗尤尼斯的家中遭以色列軍隊空襲,全部喪生。噩耗令穆罕默德正在做直播的同僚崩潰,對着鏡頭失聲痛哭。

記者在鏡頭前被殺也所在多有。2022年5月11日清早,《半島電視台》最知名巴勒斯坦記者──夏琳.阿布阿克利赫(Shireen Abu Akleh)──在報導以色列軍隊掃蕩巴勒斯坦難民營時,遭以軍打來的子彈貫穿頭部,當場死亡,終年51歲。

敢問「無國界記者」,香港有殺過一個記者嗎?有什麼比記者的生命更重要?為什麼這些公然射殺記者的國家的新聞自由排名,比香港高那麼多?死了的記者還有自由嗎?面對強權不敢吭一聲的「無國界記者」,憑什麼對香港指指點點?你們那麼厲害,先去為死去的巴勒斯坦記者討回公道吧。

香港《基本法》和《香港國安法》保障新聞自由。但新聞自由是有邊界的,沒有濫發假新聞的自由,沒有煽動香港暴亂的自由,也沒有接受外國政府資助顛覆香港政府的自由。香港新聞界是專業的,但也有被政治凌駕的慘痛歷史,對2019年的慘痛教訓,我們沒法忘記。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