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印尼外長防長「2+2」對話機制4月21日落幕,作為中國在全球建立的第一個「2+2」部長級對話機制,印尼為何是首選?有內媒分析認為,這除了跟中國與印尼地緣戰略位置有關,同時也與兩國長年經貿發展成績亮眼有一定關聯。

4月21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和國防部長董軍與印尼外長蘇吉約諾、國防部長沙夫里共同主持中印尼外長「2+2」對話機制首次會議。
上海《新民時報》刊文指出,按照新華社、中新社等媒體所言,過去的一年,在中國和印尼兩國元首的共同擘畫下,「命運共同體邁上新台階」。
而邁上新台階的標誌具體的展現,就是中國在全球建立的第一個「2+2」部長級對話機制時,印尼成了首選。而印尼之所以也選擇中國為「2+2」對話夥伴,同樣源於中國是印尼的友好鄰邦,兩國在海疆上也有直接連接。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和印尼外長蘇吉約諾。
另一方面,也因為印尼有發展的需求。
印尼是東盟大國,其近年經濟發展速度較快。有統計表明,印尼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大約相當於本世紀第一個十年末期的中國。也正因此,十五六年前中國推進的一些基礎設施建設等等,其經驗如今正好到印尼派用場。例如,雅萬高鐵的成功通車,使得印尼成了東南亞第一個擁有高鐵的國度。而中國的一些螺旋槳支線客機早已在印尼的航空公司投入使用。未來,諸如C909、C919等噴氣式客機,也可能應用到印尼航空市場。

C919和ARJ21飛機去年2月在越南、老撾、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尼五國開展演示飛行。
今年一季度,中國不鏽鋼出口中,有不少就是發往印度尼西亞,與出口日韓相當。印尼的發展,借助了中國的「東風」。與此同時,中國也收穫了印尼的市場。而印尼的諸如椰青等農產品也運往中國。
簡言之,中國與印尼之間的互通有無,在當下世界貿易格局下,對雙方來說,都顯得彌足珍貴。
文章指出,「2+2」機制可以看到國防、外交方面的相互提攜,相互關聯。這一模式是近年來全新的國與國交往模式。比起元首外交之難得,「2+2」模式雙方接觸的機會要大很多,且又比單純的外長會、防長會能夠加深交往,甚至不用動用政府諸如總理層級官員聯絡,會晤起來比較方便。
相比美日印澳、日本英國的類似對話機制,中國、印尼所開展的「2+2」對話機制相當不同。中國與印尼的「2+2」機制,主要體現印尼同中國關係的全方位、高水平和戰略性。在當前動盪和充滿挑戰的國際形勢下,和平穩定與開放合作尤顯重要。
簡單來講,就是兩國關係要達到「你好我好大家好」。這當然不是說中國或者印尼是純充當和事佬的角色。而是指兩國發展關係,要達到中國好、印尼好,同時對周邊發出更多善意,對全球也做出更多貢獻。
如今的世界,某些地方某些領域充滿波譎雲詭之氣象。比如印尼附近的菲律賓,原本與中國好好的關係,就因為領導人更替,而變得單方面的劍拔弩張。中國根本不想與菲律賓交惡,可菲律賓屢屢挑釁。
這時候就需要一個類似如今的印尼這樣的國度,能在東盟內部起到示範作用。天下哪有如此胸懷天下的大國?地球哪有如此顧及鄰居發展的雙邊關係?周邊朋友看明白了,局勢也就明白了。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