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財經博客陸羽仁現真身 求變搞網媒

政事

財經博客陸羽仁現真身 求變搞網媒
政事

政事

財經博客陸羽仁現真身 求變搞網媒

2014年04月08日 07:47 最後更新:04月09日 21:43

《巴士的報》社長兼總策展人盧永雄接受頭條日報訪問,自揭《頭條》財經專欄作家陸羽仁正是他本人。他將會同時點評時事和財經,以「真身」重返新聞的最前線。「有人奇怪我為何要離開comfort zone(CEO職位)去冒險搞新嘢,但我就愛嘗試新意念,不是說『做人如果無夢想,同條鹹魚有咩分別』嗎?我希望能在有限時間和空間下,嘗試新事物。」

在新聞最前線衝鋒陷陣,屢爆獨家新聞,早於四十歲前任《星島日報》老總,然後執掌整個傳媒集團,他去年毅然選擇放下原有職務,啟動網絡媒體《巴士的報》,擁抱有無限可能的網絡世界。他在訪問笑言,離開「comfort zone」創業,是實踐個人一貫求變的作風。今次他來一次大變身,由搶新聞變身評論員,為讀者揭開新聞內幕。

盧永雄指目前本港的網媒市場競爭,「話大唔算大」,相對外國而言,外國不同類型的網媒多不勝數,包括財經、八卦、特別內容導向等,而本港網媒數目仍不算多,且傾向以既有政治立場的評論為主,這些都並非《巴士的報》的市場取向。

他強調,《巴士的報》將走「網絡原生媒體」路線,包羅軟硬新聞、網絡熱話、社會趣聞,即使是政治新聞,亦是有趣角度,如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等,而非單純推銷某個政治觀點或立場,「所以我們有plastic news(膠聞),好多網聞未必是真,可能是惡搞或改圖、或有意識地假,這是傳統媒體未必報道,但網媒快,有報道這類消息的優勢,而且背後亦有一定程度反映市民心態。」

盧永雄過去以筆名「陸羽仁」在《頭條》撰寫財經專欄多年,他決定不再隱藏身份,他認為,以鮮明性格的「真人」為市民作投資建議,代入散戶的思考模式,用他們的語言,會令讀者更易接受和獲得共鳴。

對於網媒的發展,盧永雄不諱言,互聯網本質就是變化大,要成功生存和發展,就要開拓更多收入來源。

他希望,未來《巴士的報》能達到收支平衡,甚至有錢賺,「是不容易的,要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走出一條路,但網媒只要能生存和發展,就可進一步對社會發揮影響力。」

往下看更多文章

拆局國家隊透過基金入市 能源股最受惠

2024年06月21日 10:15 最後更新:10:25

港股周三爆升514點,因為國家隊入場,今次國家隊是用比較公開方式入場,搞出交易所上市基金買港股。

國務院國資委旗下中國國新控股周三公告,中國國新旗下國新投資,聯同廣發基金、南方基金、景順長城基金等市場頭部機構,合作推出的中證國新港股通央企紅利交易所上市基金正式開始發行,國新投資自己率先認購了那隻交易上市基金首次發行的部份份額。

中國國新當時在公告指出,此舉傳遞出堅定看好港股央企上市公司長期價值的積極訊號,同時彰顯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在維護央企市場價值,提升港股央企上市公司定價權方面的責任擔當。

今次國家隊入市買央企股票的玩法相當透明,不是暗中在市場掃貨,而是先製定一個央企港股的指數,然後按這個指數成份股搞出追踪該指數的交易所上市基金,等如按指數比例買貨,再然由搞這個基金的中國國新自己帶頭認購,以顯示對基金的信心。

搞央企港股交易所上市基金是一個由中央投資公司牽頭、拉動市場資金投入的方法,除了成立基金時已有非官方資金認購外,以後若這個基金受歡迎,市場需求大,可以不斷增發新基金單位,然後基金管理公司按指數成份比例,透過港股通增購那些央企港股。

過去已經有兩類“國新”系上市基金了,即央企創新和央企科技,但它們只是投資內地A股。此次國新公司把“保值增值”的觸角延伸到港股。

這隻央企紅利基金背後的指數,都是選取選取能體現央企的價值與特點,行業地位突出、經營穩健、現金流充沛、分紅水平較高的港股央企上市公司作為成分股。該基金股息率逾5.5厘,追踪今年至今表現是上升27%。

中證國新港股央企紅利基金各類股份佔比。

中證國新港股央企紅利基金各類股份佔比。

這隻央企紅利所有股份均是港股,當中49.5%是能源股,19.9%是通訊服務股。頭4大股份佔比最多,中海油(0883)佔12.3%、中石油(0857)佔11.8%、中國神華(1088)佔11.2%、中石化(0386)佔9.4%,其餘頭十大股份是中移動(0941)、中電信(0728)、中聯通(0762)、中煤能源(1898)、中廣核電力(1816) 和華潤電力(0836)。其他是一些基建、電力等股票,內銀股只有招商銀行(3968),它排在11位,佔比2%。

中證國新港股央企紅利基金中的個股佔比。

中證國新港股央企紅利基金中的個股佔比。

中證國新港股央企紅利基金中的個股佔比。

中證國新港股央企紅利基金中的個股佔比。

阿爺認為中港股市跌得太過份,在2022年提出「中國特色估值體系」,簡稱中特估,意思是透過發展符合中國國有企業特點的估值方法,以提高它們在金融市場的估值。今次這隻港股央企紅利基金是純正的“中特估”主題,內地更認為是被港股放大波動的“中特估”概念。可以預計,這隻基金的成份股較多內地資金吸納,較有長線升值的空間。

(陸羽仁《金融High Tea》專欄,逢周一至五,在「石榴台」獨家發布,歡迎您訂閲石榴台收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