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古代戰役兵力隨便都幾十萬?

歷史長河

古代戰役兵力隨便都幾十萬?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古代戰役兵力隨便都幾十萬?

2023年11月27日 10:00

當我們留意古代有記載的大規模戰役,不難發現出兵的數目驚人。好像戰國時期的長平之戰,白起坑殺趙軍俘虜就已有40萬;三國赤壁之戰,曹操揮軍80萬南下;東晉淝水之戰,前秦出兵80餘萬;隋煬帝楊廣率大軍113萬征高句麗......古代戰爭動輒幾十萬,真的能有這麼多人嗎?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在古代社會,人數100萬,有如一個移動的巨型城市,在戰國時期,最大城市齊國的臨淄與燕的下都,計到盡各均人口30萬。當時固定地點才能養活30萬人,一旦是移動中的百萬大軍,單單喝一次水,足以令到一條河乾涸。

更多相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敦煌莫高窟刻畫戰鬥場面 (網上圖片)

敦煌莫高窟刻畫戰鬥場面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明代軍隊 (網上圖片)

明代軍隊 (網上圖片)

在古代,要組織一支軍隊,要先解決他們的吃飯問題。如果把後勤、補給、運輸、徵收等這些問題通通虛化,那麼實際上能夠組織強大軍隊出征,實際上取決於該勢力生產食物的能力,也許可以這個標準來估計,歷代重要戰役中的軍隊數目有沒誇大。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根據出土的居延漢簡記載來換算,漢代一個士兵每月的口糧是200斗,三人合10石,換算成現今單位,100萬人一個月就需要3.9萬立方米糧食,對於只有畜力和人力,道路狀況極差的的古代來說,移動百萬大軍幾乎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即使運輸條件允許,也沒有那麼多的軍糧。有學者針對歷代糧食畝產研究,估算漢代一畝地大概均產是3石,在運輸儲存沒有損耗的情況下,需要13畝地才夠供給一名士兵。其實《三國志》中都說過:「破賊文書,舊以一為十」,反映軍隊數字上與實有較大偏差。

敦煌莫高窟刻畫戰鬥場面 (網上圖片)

敦煌莫高窟刻畫戰鬥場面 (網上圖片)

就以「長平之戰」為例,秦將白起坑殺40萬趙軍來分析。先不考慮到歷史上誇張的問題,《史記》有云:「長平之事,秦民之十五以上者皆荷戟而向趙」,也有記載趙國在長平之戰後,所有青壯年幾乎損失殆盡。所以,秦國60萬、趙國45萬的數字與實際偏差可能不太大,或許略有誇大,但是按照估計,兩邊軍隊數字,應該不可能全部都是戰鬥人員,應該包括後勤。考慮到戰爭的地點是趙國最富庶的地方,所以趙國採用運輸和自給自足的耕種,應該能夠基本滿足軍隊與秦軍相持三年所需,而秦國應是頃全國之力出戰。《呂氏春秋》載:「秦雖大勝於長平,三年然後決,士民倦,糧食匱」,所以基本上估計,秦國60萬大軍,可能有一半或大部分是運輸部隊和後勤耕種部隊。

至於坑殺40萬方面。事實上趙國發動45萬人馬,戰鬥不大可能還有40萬餘部。當時天下未定,秦國以「坑殺」來削弱趙國、「殺雞儆猴」是合邏輯,只是數字上有所誇大。有學者估計,秦國可能坑殺了10幾萬到20萬的軍隊。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古代的軍隊數目並不精準,原因之一是當時的軍隊,不像現在有這麼明確的編制,不少更寓軍於民、軍民一體,即使是最高統帥,也未必真正知道到底有多少士兵。加上在冷兵器時代,人數多寡基本上就是決定成敗關鍵,敵對雙方吹噓也是常事,手下有30萬人的,可敢號稱「百萬之師」。耳熟能詳的赤壁之戰,曹操號稱80萬大軍,但是史載曹操得青州兵30萬,擇其精銳得三萬。再據人口和後勤計算,曹操實際上人馬最多不超過十萬。

明代軍隊 (網上圖片)

明代軍隊 (網上圖片)

吹噓兵力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嚇唬對手。但時代不斷進步,誇大數目來靠嚇,這支歌仔都未必能唱到。好像明末與女真的戰事中,雖然軍隊出戰依舊誇大,但已沒有甚麼人相信。比如明朝第一次討伐努爾哈赤,8萬多明軍,1萬多朝鮮軍,就敢自吹47萬。公元1766年,清皇帝乾隆派雲貴總督楊應琚討伐緬甸,區區3000個大頭兵,乾隆卻去信給緬甸王說他帶領50萬大軍來討伐。及後滿清討伐尼泊爾,乾隆也把幾千清軍吹噓成了幾十萬。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太監血淚史:「玉莖重生」是傳說還是真?

2024年10月18日 10:00

歷朝歷代宮中已去勢的太監,少了生殖能力,有如現代人不舉般,成為男士人生一大恥辱,現代人不舉就可以吃藥妙手回春,但古代太監已閹,生理物理條件上已經沒有完整性器官,那麼如何回復性能力?一直流傳有方法「玉莖重生方」。

古時有傳太監會靠一些特別藥物,使切掉的,不完整的陰莖再生。當然有很多人不敢深信,但是有少數人在進宮閹割後,真的會達到「重生」的目的。事實上,「玉莖重生」文史的確有記載過,明筆記《棗林雜俎》敘述過大太監魏忠賢與當時熹宗皇帝的奶媽客氏私通,享受顛鸞倒鳳之樂;清代《棲霞閣野乘》也有敘述魏忠賢玉莖重生:「相傳忠賢乃自宮者,機能尚未根絕,進宮後秘密治療,幸得回原陽,仍可人道。」

1901年,太監被拍下已去勢的部分 (網上圖片)

1901年,太監被拍下已去勢的部分 (網上圖片)

據了解,宮中流傳一套「玉莖重生方」。民國時期上海一名名醫陳存仁著有《被閹割的文明》,表示自己買過一本由道教人士寫的一本書,叫《寶元帶》,書中有一張「玉莖重生方」,不過到真正想去研究的階段時,這本書已由上海移居至香港時散失了。

陳存仁亦提及,一班太監到十三四歲,發育未完成時,都會求玉莖重生方;明末西方傳教士利瑪竇亦記載了自己想入宮時,遇過太監向他求玉莖重生金丹,否則不能進宮,利瑪竇自已一度應付不了。

清代太監 (網上圖片)

清代太監 (網上圖片)

陳存仁又說,小太監如果淨身未徹底,玉莖是可以重生(當然功能會比正常打個折扣),所以宮廷都會有制度,去定期檢查小太監下體會否有息肉長出,不過制度總有漏洞,有些小太監靠宮廷的關係可以避過檢查,另外有些以「慢性閹割」的幼童太監,在發育時期有可能會回復性能力,只要在檢查時有人受賄、「隻眼開隻眼閉」,那些擁有性能力的太監就可蒙混過關。

所以,玉莖重生較科學的看法,很大機會是因為淨身不徹底,再補身加快回復「男士之勇」,歷代也有不少太監能夠生育的傳聞,包括清代受慈禧寵幸的太監李蓮英,傳說亦能人道,而且還有妻妾四名,有兒有孫。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