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入內房新盤,基本概念與香港一樣,都是支付訂金、簽合同、支付首期及尾數等,首要確定自己的購買資格及資金安排。
如果以「香港人」身份購買,就要特別留意購買資格、支付方式及是否可承造按揭等,以免最後賠了夫人又折兵。
由於國內不同城市或政策執行方式有別,甚至每個發展商的流程都有輕微不同,最好先向發展商了解清楚。

資料圖片
7天支付首期或全數
相對於香港簽「臨時買賣合約」,買入內地「商品房」需要簽訂認購書,再支付訂金,一般是5,000元至2萬元不等(人民幣)。
簽訂認購書後約3至7天內,就要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最特別是要「打指摸」,同日支付首期或全數支付餘額,如需要按揭貸款,就需要持有首期支付證明及合同等資料,再到指定銀行申請按揭。
內地按揭利率比香港高
如果要在當地進行按揭,必須要了解那些指定銀行接受按揭,因為中國地大物博,不是任何一間銀行都可以隨意申請,必須要向發展商查詢可以承造按揭的銀行。另一點要留意,身份也是障礙之一,部份城市的銀行會因為貸款人是香港人,會降低按揭成數,或者需要當地人做擔保,甚至不會按揭予非當地人。
此外,按揭息率是按內地銀行而定,現時平均約5厘左右,可選擇浮動息率或全期定額還款,準買家必須要查詢清楚。

資料圖片
港人限1套按揭 限購資格要留神
國家不時會推出不同的樓市政策,其中限購政策是按城市執行,例如大家熟悉的珠海、深圳、廣州等,非當地居民購買商品房需要5年社保(即類似強積金),證明買家在當地是有工作、有實際居住需要;而不同城市、不同的物業類型(公寓、商舖等)也有不同限制,準買家應先了解是否有資格購買才落訂。
此外,現時全國通行的限貸政策,香港人基本只可以進行「第1套房」的貸款,如果買家本身在內地同一個城市或其他城市有樓宇按揭,將不會批出第2個單位的按揭貸款。
有關按揭申請是由銀行進行審批,買家必須按照銀行的要求,提交相關身份證明文件、收入證明或公證文件等。

資料圖片
預留雜費開支 穿梭不同地點
香港買樓要交印花稅,內房同樣,內地主要交的是「契稅」,按樓宇面積而定,稅率主要介乎1至3%,再視乎城市政策,有些城市首次置業可享減稅優惠。
此外,業主要按法例到指定銀行開立「住宅專項維修基金」帳戶(以單位計,非業主),每戶按單位面積計算金額並存入指定金額,用作公用部份的大型維修等;管理費也有機會在此時或交樓時收取訂金,視乎發展商而定。
而這些交稅費、開戶等等的工作,都要業主親自到不同部門或機構進行,所以有意向購入內房的業主,成交初期「舟車勞頓」是不可避免的。
當完成全數樓價支付或銀行放出按揭貸款,業主的忙碌會暫告一段落,直至收樓才會忙碌起來。
【內房入市攻略】延伸閱讀
睇樓前做足準備(上):http://www.bastillepost.com/hongkong/article/2840520
睇樓前做足準備(下):http://www.bastillepost.com/hongkong/article/2840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