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一文讀懂中國經濟現況 海通證券姜超: 看淡內地樓市看好股市

博客文章

一文讀懂中國經濟現況 海通證券姜超: 看淡內地樓市看好股市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一文讀懂中國經濟現況 海通證券姜超: 看淡內地樓市看好股市

2019年04月22日 10:31 最後更新:10:59

中共中央政治局剛召開了會議,總結了中國經濟現況,香港人不懂內地語言,對內地經濟現況了解不深,看完會後的新聞報道,甚至連內地貨幣政策是鬆是緊也看不清。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發表了一篇文章,不但對政治局會議傳出的訊息有扼要解讀,還宏觀分析了過去10年中國貨幣超量發行的問題,中央如何應對,政府在對抗經濟下行時,如何避免大水漫灌。而未來中國以減稅減費為主的逆週期措施,如何會帶來一個利好內地股市,利淡內地樓市的局面。原文頗長,但值得細讀。

 貨幣鬆了還是緊了?
——如何解讀政治局會議和貨幣政策變化

更多相片
中國存款準備金率(%)

中國存款準備金率(%)

2019年第一季內地銀行同業借貸利率開始脫離區間下軌(%)

2019年第一季內地銀行同業借貸利率開始脫離區間下軌(%)

2019年第一季中國宏觀槓桿率開始回升

2019年第一季中國宏觀槓桿率開始回升

中國M2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

中國M2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

社會消費品零售名義增速、實際增速和限額以上零售增速(%)。

社會消費品零售名義增速、實際增速和限額以上零售增速(%)。

內地一綫城市房價和M2廣義貨幣供應量的關係。

內地一綫城市房價和M2廣義貨幣供應量的關係。

中國當前各類資產價格相對回報的倍數。

中國當前各類資產價格相對回報的倍數。

海通宏觀每週交流與思考第314期,姜超等

  上周我去了中國香港路演,對於我們看好中國股市的觀點,大多數海外投資者從長期的角度都表示了認同。但畢竟今年以來A股的漲幅已經超過了30%,大家表示對這個回報已經非常滿意了,因而從短期來看,外資更關注的是風險問題,希望瞭解那些可能導致市場變化的因素。而這其中的一大焦點就是貨幣政策,到底中國的貨幣政策有沒有收緊?

  而在上周的政治局會議公佈以後,對於寬鬆政策是否結束的爭論再次成為市場的焦點話題,支援寬鬆結束以及寬鬆持續的都大有人在。

  但客觀來說,今年以來的貨幣政策確實有收緊的跡象,無論是從政策表態還是央行的貨幣政策操作上,我們都可以找到足夠的證據支持。

  一、不走大水漫灌老路。

  對於貨幣政策態度的變化,從今年以來的政策表態中可以窺見端倪。

  首先是最新的政治局會議表態,明確表示注重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辦法穩需求,堅持結構性去杠杆,在推動高品質發展中防範化解風險,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這意味著去杠杆從未遠去,我們不會重走舉債刺激需求的老路,而是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品質發展的新路。

  其次是總理的多次表態。最早是在2月2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總理說:“我在這裡重申:穩健的貨幣政策沒有變,也不會變。我們堅決不搞‘大水漫灌’!”

  第二次是在今年的政府報告中,總理強調,穩健的貨幣政策在實際執行中,既要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不搞“大水漫灌”,又要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疏通貨幣政策傳導管道,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第三次是在總理記者招待會上,總理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強調,面對新的下行壓力,要有有力舉措。一種辦法是搞量化寬鬆,超發貨幣、大幅度提高赤字率,搞所謂“大水漫灌”,一時可能有效,但蘿蔔快了不洗泥,會帶來後遺症,所以不可取。

  第四次是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總理指出,面對新的下行壓力,我們不靠擴大赤字、放鬆銀根。

  第五次是在博鼇亞洲論壇上,總理強調,我們將保持戰略定力,不會實施“大水漫灌”式強刺激政策,不會走鋪攤子、粗放增長的老路。

  而在央行層面,其實也有類似的多次表態。

  在3月份的記者招待會中,央行行長易綱表示,我國三檔準備金率加權平均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目前是11%,我們銀行清算用的超額準備金率只有1%左右,所以我國銀行的總準備金率也就是12%左右,實際上跟發達國家的總的準備金率差不多,而且這個比例要遠低於日本的比率。而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一定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還是合適的,必要的。所以,我們通過準備金率下調,在中國目前的情況下,應該說還有一定的空間,但是這個空間比起前幾年已經小多了。

  而在最新的1季度貨幣政策例會上,央行表示下一步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不搞“大水漫灌”。其中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也是在時隔半年之後再度提出。

中國存款準備金率(%)

中國存款準備金率(%)

二、降准資金全部回籠。

  從央行的實際貨幣政策操作上,我們也可以找到數量和利率兩方面的證據。

  首先是貨幣投放的減少。

  普通人看央行的貨幣政策,能記住的無非就是降息、降准,加息、加准,前者代表放鬆,後者代表緊縮。今年央行曾經在1月份全面降准1%,而去年的降准還是只是定向降准,所以很多人以為今年的貨幣政策還在繼續寬鬆,都降准了怎麼可能沒放水呢?

  但其實央行今年還真的沒放水。因為央行的貨幣政策工具除了降准、降息之外,還有其他的很多工具,而這裡面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央行每天的公開市場操作,也就是通過回購、MLF等工具投放貨幣。今年以來雖然央行全面降准投放貨幣1.5萬億,但央行通過公開市場回籠資金1.8萬億,綜合來看央行依然是淨回籠貨幣。

  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去年央行降准2.5%,降准投放貨幣3.5萬億,與此同時央行公開市場投放基本持平,因而淨投放貨幣3.5萬億。

  所以,去年的3次定向降准才是真降准,而今年的全面降准其實是假降准,因為今年降准投放的資金都被央行從公開市場收回去了。

三、貨幣利率脫離下軌。

  其次是貨幣利率的回升。

  普通人眼中央行的利率政策,無非就是加息和降息。但其實自15年10月份的最後一次降息之後,在過去3年半時間內央行從未調整過存貸款基準利率,而在此期間中國的利率依然在大幅波動,那麼該如何判斷央行的利率政策?

  其實目前最能代表央行利率政策的是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利率,也就是金融機構通過公開市場向央行借錢的成本。

  而在所有公開市場利率當中,最為核心的是兩個利率指標:一是央行7天逆回購招標利率,代表大型金融機構向央行借錢的成本,目前的水準是2.55%;另一個是央行7天SLF(常備借貸便利)利率,代表的是中小金融機構向央行借錢的成本,目前的水準是3.55%。這兩個利率的重要性在於,它們分別代表了市場7天回購利率R007的下限和上限。

  在中國的金融市場上,7天回購利率R007是最重要的貨幣利率指標,代表了市場平均的融資成本。由於中國的大型金融機構往往是資金融出方,而中小型金融機構往往是資金的融入方,所以也可以把R007視為中國中小金融機構向大銀行借錢的成本。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既然大銀行通過逆回購找央行借錢的成本是2.55%,那麼市場利率R007就不會低於2.55%,因為大銀行不會虧本向外借錢。同樣,既然中小金融機構最差可以通過SLF找央行借錢,那麼市場利率R007也不會長期高於3.55%,因為超過這個水準之後中小金融機構就沒必要找大銀行借錢了。

  而觀察市場7天回購利率R007在上述利率上軌和下軌之間的變化趨勢,就可以體會利率政策的變化方向。

  比如在2016年4季度以後市場利率R007就逐漸向上脫離了利率下軌,而到17年3月份R007上行到了利率區間的上軌運行,代表了貨幣政策的逐步收緊,之後中國的各類利率先後全面上升。

  而從18年初開始R007逐步向下脫離了利率區間的上軌,並在18年下半年靠近貨幣利率區間的下軌運行,隨後中國的各類利率先後全面下降。

  而在19年以來,我們觀察到市場利率R007又開始向上脫離利率區間的下軌,4月以來R007的均值為2.7%,高於前兩月的2.58%,也高於7天逆回購招標利率2.55%,這其實也代表著央行貨幣政策出現了邊際收緊的跡象。

2019年第一季內地銀行同業借貸利率開始脫離區間下軌(%)

2019年第一季內地銀行同業借貸利率開始脫離區間下軌(%)

四、貨幣數量難更寬鬆

  如何理解當前貨幣政策的邊際收緊?

  在我們看來,關鍵在於如何避免重新陷入過去十年舉債過度的陷阱。

  過去10年,我國宏觀債務率持續上升。從07年到17年,我國宏觀槓桿率(即非金融部門總負債對GDP的比率)從130%上升到243%,主要原因就在於舉債過度。這十年我國債務年均增速高達19.2%,而同期GDP名義增速僅為11.8%,債務增速遠超GDP名義增速,使得我國宏觀槓桿率逐年上升。

  而經過17、18兩年的金融去槓桿之後,18年末我國宏觀槓桿率穩定在243%,源於去槓桿幅降低了我國債務增速至9.7%的水準,與當年9.7%的GDP名義增速基本匹配。

2019年第一季中國宏觀槓桿率開始回升

2019年第一季中國宏觀槓桿率開始回升

  但是在19年1季度,我國宏觀槓桿率再次出現明顯上升,從243%升至247%,創下歷史新高,源於1季度我國債務增速回升至10.6%,而GDP名義增速僅為7.8%,債務增速再度顯著超過GDP名義增速,是導致債務槓桿率再度上升的核心原因。

  而要想保住過去兩年金融去槓桿的不易成果,關鍵點其實寫在了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要和GDP名義增速相匹配”,而在央行1季度貨幣政策例會中,也再次強調了這一點。

  從這個角度來說,今年1季度度的M2增速回升至8.6%,社融增速回升至10.7%,均超過了1季度GDP名義增速,這其實是一個不好的信號。在中國香港的路演交流中,我們說貨幣和融資增速的繼續回升將是未來市場最大的風險點,因為如果還是靠貨幣和融資的高增來發展經濟,歷史已經證明根本帶來不了經濟增長,只會導致高通脹或是地產泡沫,以及更高的債務陷阱。

  反過來說,既然政治局會議定調堅持結構性去槓桿,總理多次表態絕對不會“大水漫灌”,央行行長表示降准空間下降,而且今年以來央行其實並未放水,貨幣市場利率甚至在往上脫離下軌,那麼我們相信本輪貨幣和融資增速將很難持續回升,更大的概率是L型甚至倒V型,只有這樣才有希望真正穩住我國的宏觀杠杆率水準。

中國M2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

中國M2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

五、改革釋放增長潛力。

  從公式的角度理解宏觀槓桿率,等於債務與名義GDP的比值,因而要穩住宏觀槓桿率,可以從分子的債務以及分母的名義GDP兩端入手,要麼降低債務的分子,要麼擴大名義GDP的分母。而從4月的政治局會議中,我們看到了政府解決債務率上升的思路:

  首先是在貨幣方面,控總量、調結構。

  在貨幣總量方面,堅持結構性去槓桿,央行表態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只有控制住貨幣總增速,才能防止債務增速大幅上升。

  在貨幣結構方面,大力發展股權融資。過去我們主要是靠貸款發展經濟,而這一次政治局會議提出要以關鍵制度創新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科創板要真正落實以資訊披露為核心的證券發行註冊制。如果能通過股權融資來幫助中國的創新企業發展,其實就可以減少對債務的依賴。

  其次是在經濟方面,改革提高潛力。

  政治局會議提出,注重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辦法穩需求,這意味著本輪需求的提升絕非以往舉債刺激投資的模式,而是通過改革供給釋放出經濟增長的潛力。我們認為本輪經濟回升的主要動力將是消費和創新,減稅降費和國企改革則是主要手段。

  一方面,從三大需求來看,消費將取代投資成為穩增長的主力。

  本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抓手是減稅降費,其中個人所得稅的減免是居民部門直接受益,而給企業減增值稅、社保繳費等之後居民部門也會間接受益,我們測算本輪減稅降費歸屬居民部門的金額約1萬億,可以增加8000億的居民消費,提升消費增速2-3%,今年消費增速有望從8%回升至10%以上,足以對沖未來投資增速小幅下滑的影響。

社會消費品零售名義增速、實際增速和限額以上零售增速(%)。

社會消費品零售名義增速、實際增速和限額以上零售增速(%)。

         另一方面,創新將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政治局會議要求,宏觀政策要立足於推動高品質發展,更加注重質的提升,更加注重激發市場活力。要把推動製造業高品質發展作為穩增長的重要依託,引導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做強做大新興產業。而高品質發展的核心內涵就是靠創新、靠效率來發展經濟。

  對於民營企業,促進其創新的核心手段是減稅降費。我們測算本輪減稅降費歸屬到企業部門的金額約1萬億,而民營企業是中國繳稅的主體,其最受益于減稅降費政策。

  而對於國有企業,促進創新的核心手段是國企改革。在十八大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首次提出來要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從“管企業”轉變為“管資本”。

  而經過5年的發展,我們觀察到國企混改經歷了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混改停留在央企子公司層面,國資保有國有股權的絕對控股地位;第二階段是混改進入上市公司層面,國有股權降至50%以下,但仍是第一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第三階段是國有股權比例降低,且第一大股東、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

  19年4月份,珠海市國資委宣佈戰略性減持格力電器(64.160, -0.84, -1.29%),標誌著在競爭性行業的國企混改進入第三階段。此外,今年上海醫藥(20.820, -0.06, -0.29%)等公司均發佈了面對管理層的股權激勵計畫,這說明在非競爭性行業的混改也開始破冰。

  而國企混改的突破對於中國經濟的未來有著重要意義,這既有助於國資的保值增值,也可以更好地提高國企的經營效率。

六、看淡房市看好股市。

  如果我們不走貨幣超發的老路,而是走改革創新、高品質發展的新路,那麼對於中國未來的各項資產而言,我們認為股市將最為受益,而對房市則不太有利。

  沒有了貨幣超發,房市將失去核心支撐!

  如何看待過去10年中國房價的持續上漲?在我們看來,本質原因在於貨幣超發。從07-17年,中國的貨幣總量從40萬億增長到160萬億,年均增速超過15%,考慮影子銀行以後的貨幣增速或接近20%,這差不多也是同期中國許多城市的房價平均漲幅。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老百姓的買房行為:由於貨幣每年增長15%-20%,所以大家默認貨幣每年對內貶值了15-20%。雖然貨幣可以印出來,但房子是印不出來的,尤其是在一二線城市,土地就那麼多,所以買房以後就可以對抗貨幣的大幅貶值,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把15-20%的貨幣增速看做是買房的潛在收益增速。

  如果我們把房地產市場當做是一檔股票,那麼在過去10年這檔股票是一個高成長股,它的業績每年增長15-20%,所以市場給了它很高的估值,目前一線城市的房價租金比平均高達60倍,比騰訊和阿裡巴巴的市盈率還要貴。

  但如果未來我們不再大水漫灌,而是把貨幣增速控制在8%的GDP名義增速附近,這意味著買房的潛在收益增速從15-20%降至8%,這也意味著房地產從一隻“成長股”變成了一隻“銀行股”,而目前銀行股的市盈率不到10倍。

  因此,在貨幣增速大幅回落之後,高估值的房地產作為投資性資產而言就太貴了。

內地一綫城市房價和M2廣義貨幣供應量的關係。

內地一綫城市房價和M2廣義貨幣供應量的關係。

  其實,對於房地產泡沫的長期危害,相信每個人都會有清楚的認識。而本次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房住不炒,“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體責任的長效調控機制”,這也在告訴市場不要指望再度出現大水漫灌的地產泡沫。

  收縮貨幣、改革創新,股市將迎來估值和業績雙升!

  而伴隨著貨幣增速的大幅回落,中國的利率中樞將發生永久性下降。

  過去中國的實際利率水準高企,原因在於影子銀行中存在大量高成本的融資,提高了中國整體的利率水準。比如過去中國地方政府舉借了大量高息債務,但又從來不違約,而這些利率高達8-10%的非標資產就成為國內金融機構的最愛、尤其是保險公司,所以市場要求中國股市也需要提供8-10%的收益率,因而股市市盈率一度跌到10倍以下。

  但這一次我們通過金融去杠杆關上了影子銀行,同時出臺了《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問責辦法》,要求地方政府新增的隱性債務要終身追責,這意味著未來高收益的非標資產將逐漸消失,無風險利率將歸位於3-4%的國債和地方政府債利率。而保險類金融機構要填補高收益資產的缺口,在國內各類資產中唯一的選擇就是大量低估值的藍籌股。

  而伴隨著減稅降費和改革創新,企業的盈利也會得到明顯改善。

  比如說今年減稅降費歸屬到企業部門的有1萬億,由於沒有任何成本,這相當於給企業部門增加了1萬億的稅前利潤,可以直接提升企業利潤增速7%。

  而減稅降費更大的意義在於形成了新的利潤迴圈。過去的中國企業利潤主要來自於債務和投資,不僅波動大、而且不可持續。但減稅降費增加了居民消費和企業創新,消費的上升可以增加企業收入,而企業收入增加以後可以增加研發創新,而創新又可以帶來新的消費,這樣就形成了消費和創新互相促進的良性迴圈。

  而國企混改的突破也會帶來利潤的改善,競爭性行業的國企股權退位、以及非競爭性行業引入社會股權,都可以提高國企的經營效率。

中國當前各類資產價格相對回報的倍數。

中國當前各類資產價格相對回報的倍數。

  因此,我們認為這一次我們絕非重複大水漫灌的老路,而是堅定不移走收縮貨幣、改革創新的新路,未來股市有望迎來估值和盈利雙升的長牛,而對房地產的投資需謹慎。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平均5天交付一艘新船 中國造船業領跑全球15年 船企造船秘訣大曝光

2025年01月17日 12:25 最後更新:12:33

一邊緊鑼密鼓地交付用戶,一邊馬不停蹄地接下新單,中國造船業捷報頻傳,不僅在世界市場份額連續15年位居全球第一,更在LNG船、超大集裝箱船等高技術船舶領域不斷取得突破,穩穩駛向國際一流。

新華社資料圖片

新華社資料圖片

中國造船業為何能領跑全球?首先,我們先具體了解一下中國造船成績單。

中國造船業三大指標連續15年全球第一

2024年,中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三大指標分別佔世界市場份額的55.7%、74.1%和63.1%,繼續穩步增長。引人關注的是,2024年中國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均創中國造船史的最好水平。

最新數據還顯示,2024年,中國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長13.8%;新接訂單量同比增長58.8%;截至12月底,手持訂單量同比增長49.7%。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秘書長李彥慶表示,中國船舶工業手持訂單總體看能夠滿足未來近4年的工作量,這說明中國船舶工業在未來穩定工作方面走出了關鍵的一步。中國船協(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的預測模型給出的數據表明,每年海運貿易量增幅,給出的新船的需求,大概在2500萬到5000萬載重噸,總體來講還是保持上升的趨勢。

接下來,再來關注這份成績單中三個亮眼數據。

第一個,造船完工量佔世界市場份額55.7%,這意味著2024年全球交付的船中,有一半以上是中國製造。

第二個,新接訂單量佔世界市場份額74.1%,這意味著後續所造的船中有七成以上是中國製造。

第三個,手持訂單量佔世界市場份額63.1%,更是創下中國造船史的最好水平。2024年,中國造船業不僅在訂單數量上持續領跑,建造交付的速度和質量也在不斷提高。一大批高附加值船型相繼交付。

三大造船廠平均五天交付一艘新船

上海長興島是中國最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被稱為「造船島」,在過去一年,這裡的外高橋造船、江南造船和滬東中華造船三大造船廠幾乎平均五天就要交付一艘新船。

全球首艘第五代17.4萬立方米大型LNG運輸船「綠能瀛」號在滬交付。

全球首艘第五代17.4萬立方米大型LNG運輸船「綠能瀛」號在滬交付。

全球首艘第五代大型LNG運輸船,代表了當今世界大型LNG運輸船領域的最高技術水平。

全球首艘230萬桶通用型海上浮式生產儲卸油船,它的交付,也讓上海外高橋造船成為中國第一家完工總量突破1億載重噸大關的船企。

全球裝載量最大的LNG動力汽車運輸船「安吉威信」輪。人民網圖片

全球裝載量最大的LNG動力汽車運輸船「安吉威信」輪。人民網圖片

全球裝載量最大的LNG綠色動力汽車運輸船,一次可運送7800輛汽車,具有排放清潔度高、油耗低、盈利能力強等諸多特點。

最新數據顯示,上海三大船企2024年累計交船69艘,新接訂單128艘,同比增長19%和70%。其中,中高端船型達到98%以上,實現效率效益雙增長。

2024年中國高技術船型有新突破

2024年,中國高技術船型也有了新突破。

中國首艘大洋鑽探船「夢想」號正式入列,它的最大鑽深可達11000米,標誌著中國深海探測關鍵技術裝備取得重大突破。

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正在建造,有了第一艘的建造經驗,它的建造週期將縮短8個月以上。

中國首艘「深遠海多功能科學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探索三號」正式入列,它能極地破冰,可深遠海探測,裝備全國產化,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一艘艘大國重器接連交付,不僅證明了中國造船業的先進製造能力,也為中國深海科學探測奠定了重要基礎。

中國有14種船型新接訂單量位居全球首位

如今,全球造船行業競爭激烈,誰能第一時間掌握訂單,就可以拿到這一領域的話語權。

而最新數據顯示,在全球18種主要船型中,中國多用途船、汽車運輸船、集裝箱船等14種船型新接訂單量位居全球首位,全國各家造船廠都超額完成了全年的經營指標,市場需求快速增長。

中國造船業領跑全球,不僅是在量上領先,更是在質上不斷提高。在造船技術上從仿制引進到自主創新,中國造船業已經在國際賽道中跑出了加速度。

從量變到質變 高附加值綠色船型成主流

在中國船舶滬東中華的研究院,這裡的設計師正圍繞更新的綠色新能源產品進行技術儲備,為接下來的新能源造船熱潮打基礎。

現在全球造船行業競爭激烈,環保政策不斷更新,市場也會不斷產生新需求,為此,船企都在全譜系發展,爭做造船行業的全能選手。

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新接綠色船舶訂單國際市場份額達到78.5%,並實現了對主流船型的全覆蓋。

多家船企實現2025年「開門紅」

新年伊始,中國多家船舶企業就接連完工交船,實現了今年的「開門紅」。

由中國船舶集團上海外高橋造船建造的11.4萬噸阿芙拉型成品油船「海洋偵探」號正式交付,這也是中國船企2025年交付的第一艘新造船。央視新聞截圖

由中國船舶集團上海外高橋造船建造的11.4萬噸阿芙拉型成品油船「海洋偵探」號正式交付,這也是中國船企2025年交付的第一艘新造船。央視新聞截圖

2025年的第一個工作日,中國船舶上海外高橋造船就交付了11.4萬噸成品油船「海洋偵探」號,成為今年首個交船船企。

1月3日,中國自主研發建造的82600噸散貨船和62000噸重吊多用途船在江蘇交付。

1月7日,廣船國際為比亞迪建造的第一艘7000車LNG雙燃料汽車運輸船交付起航,同一天,一艘21萬噸氨預留散貨船也在青島完成簽字交付。

一艘艘高附加值船舶接連交付,船塢中的工作也是熱鬧非凡。

在上海滬東中華造船,船塢中建造的LNG運輸船剛下水,第二批就進來了。今年,上海滬東中華造船廠將創紀錄地達到同時在建19艘LNG運輸船舶。

時間縮短一半 船企的造船秘訣

面對越接越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訂單,船企也有幸福的煩惱,如何能提高效率按期交付呢?來看看船企的秘訣。

上海滬東中華造船廠。央視新聞截圖

上海滬東中華造船廠。央視新聞截圖

今年,中國船舶滬東中華計劃完成13艘大型LNG船的建造交付,按以前的生產條件和工藝,建造一艘大型LNG運輸船需要20多個月的時間,要想交付13艘,至少需要3~4年的時間。

那到底要如何實現1年交付13艘的目標呢?

中國船舶滬東中華LNG副總建造師黃華兵告訴央視記者,船廠為提升建造效率,準備了幾大秘密「武器」,圍繞著快速造船,一大批智慧化設備和方法齊上陣。

曹逸飛說:「我們現在就大力地推進模塊化製作,整個LNG船總共有107個模塊化單元。原來這些管系全部是吊上船之後,靠人工這樣一根根對接出來。現在是推廣高空作業平地做,散裝的作業模塊化做,碼頭週期整體提升將近2~3個月的時間。

模塊化建造,讓一艘LNG運輸船的工期可減少2~3個月,這樣13艘就能減少26~39個月的時間。剩下的時間如何省?還得從造船的源頭——鋼材選取下功夫。」

上海滬東中華造船廠引進的國內最大的型鋼立體庫。央視新聞截圖

上海滬東中華造船廠引進的國內最大的型鋼立體庫。央視新聞截圖

據中國船舶製造一部技術質量科科長吳維真介紹,他們引進的國內最大的型鋼立體庫,每次可以存放684根型材。

為什麼船廠要建立體庫?吳維真說,立體庫作為一個中間的紐帶可以通過信息化的系統來實時調取相應要使用的型材,相比以前手工作業、人工調取、人工查看,效率是大大增加的。

吳維真說,通過新設備與新技術的結合,一艘大型LNG運輸船的生產時間由最早的30多個月縮短到了17個月,確保了訂單的如期交付。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