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憂加外患,要心狠手辣。
明朝最有名的大太監魏忠賢,任司禮監秉筆太監,有著「九千歲」的稱號,可媲美「王爺級別」的「頭銜」,可想而知魏忠賢獨掌朝政權力之大,也幾乎能夠不需要將皇帝明熹宗朱由校放在眼內。大多數人都知道魏忠賢欺君罔上、殺害朝臣,無惡不作,但殊不知,魏忠賢升為司禮監秉筆太監後,做了一件大好事,直接關係到明室的「前景」。
影視中的明熹宗及魏忠賢 (網上圖片)
魏忠賢算是白手起家,目不識丁,卻極會諂媚於人,又與明熹宗的奶媽客氏相好,在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朱由校即位的第三年,魏忠賢終於爬上東廠第一把交椅,並與當時的東林黨抗衡。
明熹宗本身不愛朝政,大多時間醉心於製作木匠工藝,手藝非常精緻,構思也極為巧妙,所以後世都稱朱由校為「木匠皇帝」。明熹宗將很多朝廷大權賜予魏忠賢。
魏忠賢升為司禮監秉筆太監之前,對手東林黨在朝廷中就已經擁有很大勢力把握朝政,甚至威脅皇帝權威。然而,東林黨基本上是一群沒有多少政治遠見,缺乏治國才能的士大夫,代表主要為當時江浙商人和地主豪強,打著「開放言路,反對宦官干政,反對礦稅」的旗號,更多的是為自己謀求更多利益,其中包括減免鹽稅、茶稅、礦稅等等。但魏忠賢上位之後,不但沒有減免這些稅收,而且增加海外貿易稅、礦稅、鹽稅、茶葉稅等稅種。以魏忠賢為首「閹黨」的興起,無疑給予東林黨最實際的打壓。
明熹宗畫像 (網上圖片)
不過,這些東林黨最多屬於內部之爭,對外明室有著更大的「安全隱患」,那就是在北方虎視眈眈的後金。據《明史》載,朱由校剛即位時,後金的努爾哈赤率軍攻陷了瀋陽,明總兵尤世功、賀世賢都戰死。後來去援助遼東戰事的軍隊,和後金軍在渾河大戰,但全軍覆沒。之後「大清兵取遼陽,經略袁應泰等死之。巡按御史張銓被執,不屈死。」
清乾隆年間繪畫的袁崇煥像 (網上圖片)
可以看出,後金異軍突起,靠著驍勇善戰的鐵騎,打得明室軍隊節節敗退。兵敗遼東的熊廷弼與東林黨關係甚密,魏忠賢藉著打壓東林黨之勢,直接取了他的性命,並且傳首九邊。雖然手段過於極端,並且極具爭議,但熊廷弼戰敗是事實,而魏忠賢就任命袁崇煥守寧遠。
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努爾哈赤率領後金軍進攻寧遠,袁崇煥臨危不懼,召集諸將議戰守,採取堅壁清野之策,組織全城軍民共同守城。不久用紅衣大砲擊敗了努爾哈赤,史稱「寧遠大捷」。「二月乙亥,袁崇煥為僉都御史,專理軍務,仍駐寧遠。」
要知道,這個時期正是魏忠賢在位期間,聖寵正濃之時,朱由校也將朝廷要事與決策交由魏忠賢,也間接說明袁崇煥是魏忠賢為了抵禦後金,為大明江山所安排的一個重要而又安全的北方保護屏障。為了進一步鞏固北方防禦,魏忠賢把從南方東林黨這些士族、商人手中收來的稅賦,大量投入到北方的軍事上,使後金始終被隔於山海關外。
魏忠賢在位期間雖然做了不少壞事,但他所做的事也許都是為了大明江山社稷。作出一些「過激」行為,為了排除異己,殺了不少忠貞之士,令朝廷整個政局有了一個制衡與發展,不過,這一切在魏忠賢被崇禎殺掉後,東林黨再度興起,破壞原有平衡,使明朝快速走向滅亡。
第一眼看「開平碉樓」,總覺得平平無奇,甚至可以用「村屋」來形容。再仔細去看,配合近代中國大歷史角度觀之,才發現只有細想欣賞,才知道「開平碉樓」的獨特的味道。這是一段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華僑奮鬥的辛酸史,也見證了那年開平土匪橫行鄉里的日子。
「開平碉樓」因形狀似碉堡而得名 (資料圖片)
「開平碉樓」是一個統稱,現存的開平碉樓數目有1833座,不過大都保護不佳,所以外觀上看十分破舊。碉樓因形狀似碉堡而得名,不限於一地,但當中又以「開平碉樓」最為有名,所以目前談碉樓差不多等於「開平碉樓」。從名字所見,碉樓有很強的防禦性質,現存最早的「開平碉樓」建於明代,而主要建於清代及民國年間。自明代以來,開平因位於新會、台山、恩平、新興四縣之間,為「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社會治安混亂;加上河流多,每遇颱風暴雨,洪澇災害頻發,當地民眾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樓以求自保。
碉樓上的門窗普遍外加鋼板作防衛之用,並且多建成高樓。 (資料圖片)
為防土匪,不少碉樓設有瞭望亭,以及圖中上寬下窄的槍眼作防衞之用。(網上圖片)
走進樓內,會發現擺設與一般村屋無異。(資料圖片)
另一方面,在清朝年間美國的西部大開發需要大量華工,造成開平地區華僑紛紛到歐美打工賺錢,他們回國後生活條件比較富裕,吸引土匪集中在開平一帶作案。當時縣內較大的土匪有張韶、朱炳、胡南、候晚、譚欽、吳金髮、張沾、黃保諸幫,他們四處劫掠,製造了無數慘案。據粗略統計,1912年至1930年間,開平較大的匪劫事件約有71宗,殺人百餘,擄耕牛210餘頭,掠奪其它財物無數,曾3次攻陷當時的縣城蒼城,連縣長朱建章也被擄去。 從民國元年(1912年)至民國十五年(1926年)這14年中,匪劫學校達8次,擄教師、學生百餘人。其中,民國十一年(1922年)12月眾匪夥劫赤坎地區開平中學時,被鷹村碉樓探照燈照射,四處鄉團及時截擊,截回校長及學生17人。此事轟動全縣,海外華僑聞訊也十分驚喜,覺得碉樓在防範匪患中起了作用,因此,在外節衣縮食,集資匯回家鄉建碉樓。後來,一些華僑為了家眷安全,財產不受損失,在回鄉建新屋時,紛紛建成各式各樣碉樓式的樓宇。
立園主樓 (資料圖片)
立園的涼亭及小河 (資料圖片)
立園的「泮立」別墅內,牆上金雕壁畫更值三萬美元,相等於在香港開一間小型銀行。(資料圖片)
然而,防禦功能僅屬「開平碉樓」的部分,在開平地區部分碉樓如「眾人樓」的確是有這樣的作用,其次是部分學校及倉庫等等。對於僑眷、歸僑等富裕人士來說,他們財政優厚,而且較接受歐美的生活方式,往往要求建築師加入古希臘、古羅馬及伊斯蘭等建築風格,成為中西合璧的民居,比較有名的如「立園」等。「立園」是目前公認保存情況較好的「開平碉樓」。「立園」由旅美華僑謝維立花十年興建的私家園林別墅,外設花園、涼亭及小河等等。園內建築雕欄玉砌,如立園的「泮立」別墅內,牆上金雕壁畫更值三萬美元,相等於在香港開一間小型銀行,令人作舌。
「開平碉樓」普遍遠離市中心,不便改成酒店。(資料圖片)
不少「開平碉樓」已日久失修 (資料圖片)
走進「開平碉樓」內,樓內往往會收藏昔日樓主或家人使用的大行李箱。話說當時華僑是否衣錦還鄉,主要看其是否提著大行李,如上面的行李箱就不及下面較大的樟木箱,當時有說:「金山伯、南洋客,無一千,都有八百。」即說華僑都甚有錢。另外,開平村落有「加拿大村」、「自力村」(代表自力更新),可見村民普遍往歐美地區發展。
「開平碉樓」的故事已被改成電影。圖為「讓子彈飛」劇照。(網上圖片)
2017年,香港郵政更發行以「開平碉樓」為題的特別郵票,充份肯定其歷史價值。(網上圖片)
在今天來說,「開平碉樓」已失去昔日的防禦價值,而且大部分遠離市中心。加上「開平碉樓」先天設計則重防禦性能,通氣不良,加上日久失修,因此不見有把「開平碉樓」改作酒店或民宿之用,僅能作為旅遊景點,讓遊人重溫那段華僑的辛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