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行動」的聲音,最近漸見平息,是適當時候讓社會認真檢討一下自由行對香港的影響。無疑自由行一直為香港零售業及餐飲業帶來生意,卻對一些地區構成不便甚至滋擾,因此,最近有提議興建邊境購物城,不失為一個權宜之計,但首先要確定購物城是歡迎所有人進入,其次是購物城售賣的貨品亦是香港市民購買的;如果做得到,邊境購物城可能改變港人的購物習慣,是一個商機。
邊境購物城這個零售概念,香港亦有,但未能夠發揮得最好,東涌東薈城是香港人最熟識的商場,裡面有許多品牌店以outlet形式經營,成為市民及旅客的購物熱點,這裡售賣的貨品是市區同一品牌店的貨物,只是不追趕潮流,價錢方面有很大的折扣,所以不論假日或平日,總是擠滿了顧客。這些店鋪沒有通宵經營,如果有,可能會成為一個午夜蒲點;韓國首都首爾的東大門是一個活生生例子,香港人到過首爾的,多數不會錯過。
另一個例子是以批發式經營的零售集團Costco,該店在日本、英國、美國及加拿大等地,為顧客帶來新的購物經驗。Costco採會員制,但可以即時入會即時購物,店內最為人熟識是貨物售價比市區零售店便宜許多,而且賣的都是市民的生活用品,不同之處是貨物以批發形式售賣,例如罐裝飲品以一盒24罐為單位,大減價可以低至半價售賣,還有新鮮焗製的麵包及蛋糕,海鮮及扒類,售價亦低。
籌劃中的香港邊境購物城,最理想是以Costco形式經營,因為香港人喜歡格價,如果發覺那個店的價錢超低,即使路途較長亦樂意光顧;至於購物要大量入貨,也不是問題,港人與親友湊併購物可以培養成為潮流;另一方面,市區一些家庭式經營的商店及茶餐廳,估計亦會定期到購物城入貨,節省成本。
說到底,邊境購物城要成功,不能單為自由行旅客而設,必須同時吸引香港人,而且要有足夠泊車位,讓香港人假日可以駕車一家出動,各買所需。不駕車的市民,邊境購物城也要提供充足的交通接駁方便香港人,這種購物方式估計會受市民歡迎。
chanchan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