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印太司令部的《重新獲得優勢》報告,建議用200億美元,在太平洋重建威懾,目標是針對中國。這份「最浪費錢」的計畫,上月中得到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通過,旋即被美國媒體狠批。美軍印太司令部追加200億美元就想起到恫嚇中國的作用,只是幻覺。
美國的「太平洋威懾倡議」,是在6月11日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通過的《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單列出來的針對中國的條款。
根據這一條款,美國將設立「太平洋威懾倡議」基金。具體來說,2021年財年授權撥款14億美元,在2022財年授權撥款55億美元,目的是確保美國在印太地區擁有足夠的戰略資源和軍事能力,以應對所謂的「中國軍事威脅」。
「太平洋威懾倡議」不是憑空出現的,有「母本」和「母本的母本」。「母本」,是今年3月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菲爾•大衛森向國會提交的一份名為《重新獲得優勢》的報告。報告建議,未來6年在印太地區實施太平洋威懾倡議,在2021財年追加投資16億美元,在2022-2026財年再投資184.6億美元,總投資大約200億美元。
「母本的母本」,是特朗普政府2018年1月頒佈的充滿冷戰色彩的防務戰略,把應對與中國和俄羅斯的長期競爭列為了首要任務,同時劃定了美軍重點部署的六大區域,其中,印太地區列在首位。這份報告宣告了特朗普時代美軍軍改的啟動。
軍改,就意味著不同軍種、部隊對軍費蛋糕的爭奪。既然印太地區和「大國對抗」是特朗普政府的重點,對於美軍印太司令部來說,自然要獅子大開口,搞出一份「最浪費錢」的計畫來。
根據美軍印太司令部的《重新獲得優勢》報告,200億美元這樣花:
1. 58.5億美元將用於在西太地區島嶼分散部署一支具有精確打擊網路、生存能力強的聯合作戰部隊。這其中包括:
在第一島鏈部署陸基反艦和防空導彈系統;
在第二島鏈部署一體化防空反導系統;
2. 16.7億美元建立關島防禦圈;
3. 10億美元部署 「海上打擊戰斧」和增程型「聯合防區外空對地導彈」;
4. 1.85億美元在帛琉群島部署高頻雷達系統;
5. 花費10億美元在夏威夷部署國土防禦雷達,用於探測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和高超聲速武器;
6. 19億美元建設天基持續感測器,用於跟蹤全球威脅等。
看看這些花錢的計畫,大致可以發現以下幾點變化:從過去集中使用大型軍事基地,到分散部署作戰部隊、反艦和防空導彈系統,目的是改善主動和被動防禦局面。
在帛琉群島部署高頻雷達系統,是因為帛琉群島和周邊地區是太平洋進入東南亞的門戶之一。
自吉里巴斯與台灣斷交後,美國、台灣地區就有擔心帛琉群島等戰略要衝「失守」的言論出現;在夏威夷部署國土防禦雷達探測高超聲速武器,與美國高超音速武器研發現階段落後中俄有關。
可以說,這就是一個在西太平洋島嶼、陸地層層疊疊挖「戰壕」、同時企圖保持美軍反登陸、戰場資訊主導權和海空優勢的計畫。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7月2日發表題為「與中國新對抗的真實代價」的署名文章,對美國軍方意圖針對中國實施的名為「太平洋威懾倡議」(PDI)的軍事計畫提出批評。
CNN認為,該計畫是美國立法者們可以找到的對抗中國「最浪費錢、最適得其反、最具有煽動性」的計畫。
文章稱,到目前為止,針對中國的「新冷戰」式造勢大多停留在口頭上。美國並沒像當初真正冷戰時期那樣在東歐大幅增加兵力。但「太平洋威懾倡議」可能會改變目前狀況。
文章表示,面對中國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大多數美國人更願意選擇減少而不是增加美國的軍事存在。很清楚也很容易理解的一點是,美國人認為他們的國家在過去幾十年裡過度擴張了,他們不想也沒有興趣讓美國在亞洲捲入新的紛爭中。
美軍「太平洋威懾倡議」從總體上看,整個計畫如同得了「受迫害幻想症」。
首先,沒有哪個國家說要把印太地區當作自己的勢力範圍。美軍在海外建立了514個軍事基地,40%以上部署在日本、韓國、新加坡、菲律賓等地,借助這些軍事存在,美國屢屢干預地區內國家的正常主權要求。誰是印太地區的安全風險因素不言而喻。
其次,給美軍印太司令部追加200億美元能起多大作用不確定。「太平洋威懾倡議」和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東烏克蘭事件後美軍針對俄羅斯制定的「歐洲威懾倡議」(EDI)相彷彿。「歐洲威懾倡議」到2020財年花費了220億美元了,除了個別歐洲國家,並沒有在歐洲造出聯合對抗俄羅斯的局面。
第三,印太地區多數國家並不打算在中美之間選擇「站隊」。
去年,菲律賓、韓國在不同時間段表態美國不能部署導彈。近日,日本以疫情嚴重、國內經濟萎縮為由,拒絕部署美國的「宙斯盾」反導系統。美軍對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的使用、租借越南金蘭灣基地的計畫,也不是沒有引發當地的疑慮。可以有限使用、訪問,但不想完全綁到美軍戰車上當棋子,是這些國家的普遍看法。
可以說,給美軍印太司令部追加200億美元就想起到恫嚇中國的作用,不過是幻覺,也不可能有任何效果。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