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本地疫情未能一如大陸清零,幸好國慶中秋長假後未見有大型爆發,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在昨日(10月15日)更宣布,將與新加坡合搞旅遊氣泡。
新加坡交通部長王業功昨日在Facebook貼文,話他周三還和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在Zoom上開會,邱騰華馬上注意到他的背景是新加坡港口的景色。邱騰華調好相機,讓王業功也看到他辦公室的維多利亞港景色,並說:「香港和新加坡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新加坡交通部長王業功昨日在Facebook的貼文。
王業功話,新加坡和香港都是小地方,被大海包圍,有區域性的航空樞紐,也有充滿活力的外向型城市。此次兩個航空樞紐之間的首次搞「航空旅遊氣泡」,大家將穩步、謹慎、安全地開放、復興兩地的航空樞紐。
特區政府提出旅遊氣泡已有一段時間,點解到現在才出台呢?據聞除了疫情多變外,主責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要搞個「真·氣泡」都係原因。
過去新加坡同香港競爭多於合作,但在疫情下終於坐埋一條船,聯手先搞個氣泡,希望有辦睇之後,會陸續吹出多幾個泡。今次搞到起泡,對於久處嚴冬的旅遊業來說,就好似打了一針提神劑,即時醒了一醒。
旅遊業自農曆年以來,可以話經歷從未有的嚴峻挑戰,生意幾乎係個個月食白果,加上本來有選舉,故此業界代表喊打喊殺,差不多天天都有人拉橫額開記招,叫政府打救,壓力不可以說不大。有人就奇怪,政府點解不整點色水交交差。據聞,都有人叫政府留意下其他地方的做法,弄點「假泡」交交功課。
何謂假泡呢?即是大家傾好如果入境免隔離,但旅客入住和活動地點就嚴加控制,基本上是兩地點對點的往返,這樣風險就很低,又可以做到免隔離。不過,商經局覺得這種氣泡要做容易,但經濟效應有限,而且想外出的市民未必會滿意,故此要做的話就要做真泡,即是入境後可以到不同的地方,至少可以多點活動。
要做到真泡,就有很多細節要考慮,同時還要有配套,譬如檢測驗証,需要大家都有信心。如果各項安排做得好,往後就較容易推展,終於經過一輪相親後,終於找到門當戶對的夥伴,大家可以抱團取暖。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政府星期三(4月30日)向立法會提交控煙修訂條例草案,將分階段推行「控煙十招」,預計2027年第二季起禁售薄荷味以外的加味煙,酒吧亦不能出售加味水煙。香港酒吧業協會主席錢雋永星期五(5月2日)在電台節目表示,雖然控煙政策對酒吧業有一定衝擊,但感謝當局聽取意見,提供約2年的緩衝期讓業界適應,強調對本港營商環境有信心。
錢雋永指,香港是國際城市,只要酒吧是走中高端路線,仍能夠吸引內地客,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錢雋永表示,感謝當局聽取意見,提供約2年的緩衝期讓業界適應管制加味水煙,強調對本港營商環境有信心。(網上圖片)
他指出,酒吧生意額在通關後下跌了3成,但現已逐步回復至疫情前的8成,因政府推出高才通計劃,令市面增加不少「高才」客,加上內地旅客光顧,相關客群的生意佔比增至1成半,足以彌補到流失了的港人生意。
他又說,現時來港的內地旅客主要是20多至30多歲的年青人,他們願意到酒吧消費,但其消費模式亦有所轉變,期望獲得另類文化體驗,若酒吧能夠有不同的打卡位,又推出特色產品,將有助提升吸引力。
個別酒吧業界反對當局限制出售加味水煙,認為趕絕水煙客,影響生意額,因現時估計有6至7成酒吧露天客人吸食水煙。醫務衞生局早前指出,水煙和其他傳統吸煙產品的管控措施,一直以來都是一致,水煙的規管向來並無特別豁免。
根據《吸煙(公眾衞生)條例》,任何人士均不可在法定禁煙區,如酒吧或食肆的室內區域吸煙,當中就包括水煙,不論該地方的用途或是否領有任何牌照;而售賣吸煙產品包括水煙,都有法定條文需遵守,包括對推廣和銷售吸煙產品的嚴格限制。
醫衞局指,在室內吸食水煙尤其危險,除水煙本身所含的有害物質外,其所用的助燃物在燃燒時會產生一氧化碳,令吸煙人士、其他顧客和員工曝露於高濃度一氧化碳,於室內禁煙區提供水煙形同「集體燒炭」。
局方指,過去衞生署的巡察發現,在提供水煙的酒吧中,逾半涉違法提供水煙給顧客在禁煙區內吸食,違規情況嚴重。由2023年1月至2025年3月期間,衞生署就違例在室內禁煙區吸食水煙共發出305張定額罰款通知書,另也向協助及教唆在室內禁煙區吸煙的酒吧職員發出170張傳票。
衞生署過去巡察發現,在提供水煙的酒吧中,逾半涉違法提供水煙給顧客在禁煙區內吸食。
當局強調,水煙是吸煙產品,不應視為一般商品或服務。呼籲業界不應違法推廣或銷售吸煙產品,甚至以吸煙產品作為生意招徠手段,推動其它業務。
當局又指,煙草商一直在傳統吸煙產品中添加不同種類的味道來掩蓋煙草煙霧的刺喉性,令非吸煙者更容易開始吸煙,並以為加味產品的危害較小,惟數據顯示,近7成人首次吸煙時吸食的便是加味煙。
醫衞局在2023年7月就控煙策略展開公眾諮詢時已提出,可考慮規管煙草產品所含的添加劑成分,調查顯示接近9成受訪者均贊成此方向。
近年加入味道的水煙漸見普遍,為防止水煙成為煙草商另一個引誘市民特別是年輕人吸食的手段,禁止於傳統吸煙產品中加入味道的建議亦適用於水煙,以貫徹政策的一致性,以保障公眾健康。
高人話,政府計劃待完稅標籤制度全面實施後、即2027年第2季左右才分階段禁止加味的傳統吸煙產品,而在首階段先禁含有除薄荷味外的指明添加劑的傳統吸煙產品,對市民和業界來說,都已有充足時間適應和作出配合。現在看到業界協會更聚焦吸引內地年輕人的消費模式,特別是走中高端路線,相信香港營商環境優勢仍在,外國的經驗也是能在保障市民健康和爭取更好營商機會之間,取得平衡。
由於水煙的產品特性、銷售及使用模式都與一般捲煙不同,容易引起誤會,以為水煙的禍害比其他吸煙產品低、或規管較其他吸煙產品寬鬆。但事實不然,水煙同樣會導致多種癌症、心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統疾病,甚至吸食者體内的一氧化碳水平會急增,且因吸食時間更長,暴露在高水平有害物質的時間亦更久。
年青人切忌被部分商家蒙蔽真相,以為水煙沒有尼古丁及焦油成分,有水作過濾,且不易上癮,對健康無關痛癢,其實只是墮入了慢性中毒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