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巡查了52間餐飲處所(包括酒吧),作出12次口頭警告。
食物環境衞生署與警方昨晚至今日凌晨展開聯合行動,加強巡查中環蘭桂坊酒吧等餐飲處所,並提醒有關餐飲業務負責人須嚴格遵從《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示)(業務及處所)規例》的規定及指示,市民在光顧餐飲處所時亦須遵守各項防疫規例及指示中有關羣組聚集及佩戴口罩的規定。
政府新聞處圖片
行動期間,食環署與警方共巡查52間餐飲處所(包括酒吧),作出12次口頭警告,並向兩名涉嫌違反《規例》中處所內每枱人數限制的餐飲業務負責人展開檢控程序。
政府新聞處圖片
另外,為積極推動酒吧/酒館員工踴躍參與自願性質的免費2019冠狀病毒病檢測,食環署明日下午會安排檢測承辦商(Prenetics Limited)前往蘭桂坊酒吧區派發樣本瓶,並會在酒吧區附近停泊流動車輛,鼓勵酒吧/酒館的從業員及顧客接受自願性質的病毒檢測。由10月1日至今,檢測承辦商已向逾1 000間酒吧及酒館派發超過15 000個樣本瓶,並已收回約8 000個樣本作檢測。
北京、上海等地近日掀起了「學術酒吧」風潮,各地的酒吧舉辦非正式的學術討論會,邀請人文社會學科的名校博士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吸引眾多大學生和剛畢業的年輕人參與。
內地掀「學術酒吧」風潮
央視新聞報導指,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掀起了「學術酒吧」的風潮,主辦單位會邀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博士或青年學者到酒吧與聽眾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而聽眾主要是大學生或職場年輕人。
《澎湃新聞》微博圖片
北京某學術酒吧活動的籌辦者張家寧首次舉辦了一場活動,邀請到一名北京大學哲學系和牛津大學聯合培養的博士來討論「不自制的本質」。當天現場有60至70名聽眾,而直播群組也有近500人參與。之後,張家寧與朋友每週舉辦一次活動,至今已辦了18場。
價值在於將研究結果傳遞給大眾 提供面對面的交流空間
張家寧表示,人文社會科學是關於世界、人生和社會的思考,學術酒吧的價值在於將研究結果傳遞給大眾,同時提供面對面的交流空間。他認為,這樣的討論與交流即使在陌生人之間,也能帶來極大的滿足感。
《澎湃新聞》微博圖片
反映了民間對學習知識及交流思想的需求增加
曾在北京、上海的學術酒吧擔任主講人的哈佛大學經濟系博士陸子奇表示,參加學術酒吧是走出「學術小房間」的方式,聽眾從生活角度與他討論普通人關心的問題,讓他意識到之前研究中忽略的一些問題。
《澎湃新聞》微博圖片
他認為,學術酒吧的興起反映了民間對學習知識、交流思想的需求增加,「離開學校後,深入交流思想文化的機會變少了。有了需求,自然就會有供給,學術酒吧應運而生」。
指引生活並融入生活
已經工作10多年且擁有社會學碩士學歷的小路表示,參加學術酒吧是為了讓自己保持持續成長的狀態,而學術酒吧的氛圍讓學術不再高高在上,「可以很接地氣,可以指引生活、融入生活」。
《澎湃新聞》微博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