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警方拘捕53人理據全面睇 歹毒的計畫 長期的部署

博客文章

警方拘捕53人理據全面睇 歹毒的計畫  長期的部署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警方拘捕53人理據全面睇 歹毒的計畫 長期的部署

2021年01月06日 17:16 最後更新:01月07日 12:24

今晨(1月6日)約1000名警員就涉及違反國安法中的顛覆國家政權罪行,進行上門拘捕行動,截至今日下午3時半,警方一共拘捕53人,共45男8女,年齡23至64歲。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及警方國安處高級警司李桂華先後開記者會交代事件。

警方國安處高級警司李桂華開記者會交代事件。now 新聞截圖

警方國安處高級警司李桂華開記者會交代事件。now 新聞截圖

保安局局長李家超表示,涉案人士圖謀以一個「歹毒」的計畫,去癱瘓特區政府,他們圖謀通過「35+」和「攬炒十部曲」計畫,不顧一切一心要否決政府的財政預算案,令特首下台。

李家超指涉案人士會以大規模街頭暴動,加上國際政治和經濟上的制裁,令香港癱瘓,形容是「共同跳崖」,是有組織有計畫地令香港陷入深淵。如果計畫得逞,香港社會會受到極嚴重的衝擊和破壞,因此警方的行動是必要,強調政府絕不容忍顛覆國家政權的罪行。

下午2時半,警方國安處高級警司李桂華亦出來解話,指被捕人士與去年「35+民主派初選」有關,他們涉嫌違反國安法「顛覆國家政權罪」,其中6人涉嫌組織及策劃,另外47人則涉嫌參與相關行動。

警方共搜查了72個處所,並向4間公司包括《立場新聞》、《蘋果日報》、《獨立媒體》及香港民意研究所,發出有高院法官簽署的「物料提交令」,要求相關公司交出與案件有關的資料。此外,警方亦凍結了160萬港元資金。

被捕者包括:
前立法會議員—楊岳橋、陳志全、郭家麒、涂謹申、尹兆堅、林卓廷、胡志偉、鄺俊宇、黃碧雲、朱凱廸、譚文豪。
區議員—南區區議員袁嘉蔚、彭卓棋、東區區議員李予信、鄭達鴻、趙家賢、徐子見、中西區區議員梁晃維、西貢區議員范國威、鍾錦麟、柯耀林、深水埗區議員何啟明、劉偉聰、黃大仙區議員施德來、觀塘區議員李嘉達、荃灣區議員譚凱邦、岑敖暉、沙田區議員岑子杰、元朗區議員王百羽、伍健偉、屯門區議員張可森。
學者及法律界人士—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前副教授戴耀廷、「香港民意研究所」總監鍾庭耀、律師關尚義John Clancey。
其他泛民人士—民間集會團隊發言人劉頴匡、前記者何桂藍、長毛梁國雄、半島連線召集人馮達浚、「抗爭派」鄒家成、前學民思潮發言人黃子悅、醫管局員工陣線余慧明、印度裔社工安德里Alterin Jeffrey Andrews、前學民思潮黃之鋒(在囚人士)、社工呂智恆、殘疾及基層權益運動李芝融、前學聯抗爭者支援基金主席劉澤鋒、職工盟主席吳敏兒、前海關關員兼阿布泰國生活百貨創辦人林景楠。

李桂華分析背景,早在2020年3月已有人建議用35+方案,在2020年立法會選舉取得35票或以上,便可以癱瘓政府。到了4月提出更具體的「攬炒十部曲」,重點一是策略性投票,重點二是當選後可以兩次否決財政預算案,令特首下台,政府停擺。6月,出現更多細節,包括發起眾籌、宣布7月舉辦初選、舉行民意研究、在社交平台宣傳、舉辦論壇。7月,雖然「港區國安法」已經立法,但他們仍然在7月11及12日推行兩天初選,顯示出極大決心及盡用資源以達到目的,就是將特首拉下台,以及令政府停擺。

警方披露「攬炒十部曲」在6月出現的具體細節,包括發起眾籌、宣布7月舉辦初選、舉行民意研究、在社交平台宣傳、舉辦論壇。now 新聞截圖

警方披露「攬炒十部曲」在6月出現的具體細節,包括發起眾籌、宣布7月舉辦初選、舉行民意研究、在社交平台宣傳、舉辦論壇。now 新聞截圖

這些明顯的、有目的行為,已經觸犯了香港國安法第22條第三項:任何人組織、策劃、實施或者參與實施以下以武力、威脅使用武力或者非法手段旨在顛覆國家政權,作出以下行為:(三)嚴重干擾、阻撓、破壞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權機關或者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權機關依法履行職能。

李桂華補充說,有證據顯示參與初選的人需要簽署立場聲明,如果初選落敗便會退選,這明顯不是公平或誠實的選舉。

李桂華特別提到,今次行動是針對那些組織及策劃初選的人,他們企圖癱瘓政府。至於參與投票的人,沒有證據顯示,他們將受到刑事調查。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政府星期三(4月30日)向立法會提交控煙修訂條例草案,將分階段推行「控煙十招」,預計2027年第二季起禁售薄荷味以外的加味煙,酒吧亦不能出售加味水煙。香港酒吧業協會主席錢雋永星期五(5月2日)在電台節目表示,雖然控煙政策對酒吧業有一定衝擊,但感謝當局聽取意見,提供約2年的緩衝期讓業界適應,強調對本港營商環境有信心。

錢雋永指,香港是國際城市,只要酒吧是走中高端路線,仍能夠吸引內地客,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錢雋永表示,感謝當局聽取意見,提供約2年的緩衝期讓業界適應管制加味水煙,強調對本港營商環境有信心。(網上圖片)

錢雋永表示,感謝當局聽取意見,提供約2年的緩衝期讓業界適應管制加味水煙,強調對本港營商環境有信心。(網上圖片)

他指出,酒吧生意額在通關後下跌了3成,但現已逐步回復至疫情前的8成,因政府推出高才通計劃,令市面增加不少「高才」客,加上內地旅客光顧,相關客群的生意佔比增至1成半,足以彌補到流失了的港人生意。

他又說,現時來港的內地旅客主要是20多至30多歲的年青人,他們願意到酒吧消費,但其消費模式亦有所轉變,期望獲得另類文化體驗,若酒吧能夠有不同的打卡位,又推出特色產品,將有助提升吸引力。

個別酒吧業界反對當局限制出售加味水煙,認為趕絕水煙客,影響生意額,因現時估計有6至7成酒吧露天客人吸食水煙。醫務衞生局早前指出,水煙和其他傳統吸煙產品的管控措施,一直以來都是一致,水煙的規管向來並無特別豁免。

根據《吸煙(公眾衞生)條例》,任何人士均不可在法定禁煙區,如酒吧或食肆的室內區域吸煙,當中就包括水煙,不論該地方的用途或是否領有任何牌照;而售賣吸煙產品包括水煙,都有法定條文需遵守,包括對推廣和銷售吸煙產品的嚴格限制。

醫衞局指,在室內吸食水煙尤其危險,除水煙本身所含的有害物質外,其所用的助燃物在燃燒時會產生一氧化碳,令吸煙人士、其他顧客和員工曝露於高濃度一氧化碳,於室內禁煙區提供水煙形同「集體燒炭」。

局方指,過去衞生署的巡察發現,在提供水煙的酒吧中,逾半涉違法提供水煙給顧客在禁煙區內吸食,違規情況嚴重。由2023年1月至2025年3月期間,衞生署就違例在室內禁煙區吸食水煙共發出305張定額罰款通知書,另也向協助及教唆在室內禁煙區吸煙的酒吧職員發出170張傳票。

衞生署過去巡察發現,在提供水煙的酒吧中,逾半涉違法提供水煙給顧客在禁煙區內吸食。

衞生署過去巡察發現,在提供水煙的酒吧中,逾半涉違法提供水煙給顧客在禁煙區內吸食。

當局強調,水煙是吸煙產品,不應視為一般商品或服務。呼籲業界不應違法推廣或銷售吸煙產品,甚至以吸煙產品作為生意招徠手段,推動其它業務。

當局又指,煙草商一直在傳統吸煙產品中添加不同種類的味道來掩蓋煙草煙霧的刺喉性,令非吸煙者更容易開始吸煙,並以為加味產品的危害較小,惟數據顯示,近7成人首次吸煙時吸食的便是加味煙。

醫衞局在2023年7月就控煙策略展開公眾諮詢時已提出,可考慮規管煙草產品所含的添加劑成分,調查顯示接近9成受訪者均贊成此方向。

近年加入味道的水煙漸見普遍,為防止水煙成為煙草商另一個引誘市民特別是年輕人吸食的手段,禁止於傳統吸煙產品中加入味道的建議亦適用於水煙,以貫徹政策的一致性,以保障公眾健康。

高人話,政府計劃待完稅標籤制度全面實施後、即2027年第2季左右才分階段禁止加味的傳統吸煙產品,而在首階段先禁含有除薄荷味外的指明添加劑的傳統吸煙產品,對市民和業界來說,都已有充足時間適應和作出配合。現在看到業界協會更聚焦吸引內地年輕人的消費模式,特別是走中高端路線,相信香港營商環境優勢仍在,外國的經驗也是能在保障市民健康和爭取更好營商機會之間,取得平衡。

由於水煙的產品特性、銷售及使用模式都與一般捲煙不同,容易引起誤會,以為水煙的禍害比其他吸煙產品低、或規管較其他吸煙產品寬鬆。但事實不然,水煙同樣會導致多種癌症、心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統疾病,甚至吸食者體内的一氧化碳水平會急增,且因吸食時間更長,暴露在高水平有害物質的時間亦更久。

年青人切忌被部分商家蒙蔽真相,以為水煙沒有尼古丁及焦油成分,有水作過濾,且不易上癮,對健康無關痛癢,其實只是墮入了慢性中毒的圈套。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