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搭載中國太空站核心艙的長征5號B型重型運載火箭,於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然而中國火箭成功將太空站核心艙送入軌道後,箭艙分離後,西方媒體卻開始大肆炒作火箭殘骸跌落地球的「威脅」,甚至公然宣稱「中國火箭或釀成慘劇」。面對這種荒唐的指控,有俄羅斯航天專家站出來公開回擊:「請美國人幹點正事」。
長征5B發射升空。
路透社、衛報等多家外媒5月6日報道,自中國發射的長征5號B型火箭成功與核心艙分離後,長5 B火箭的殘骸正以大約22馬赫(約合每秒7.5公里)的超高速繞著高度300公里左右的近地軌道高速飛行,但由於地球引力的影響,它的飛行軌道已經下降了80公里,並且隨著飛行速度的減緩,它的飛行軌道還將進一步降低,將會跌下地球。
長征5號B火箭殘體劃過空中。
根據美國空軍和航空航天局發佈的數據顯示,長5B火箭的殘骸已經因為外形破損而發生了飛行失穩。美國哈佛大學航天專家喬納森·麥克道爾也表示,雖然該火箭最有可能會墜入大海,但由於飛行速度過快,因此無法預測它的準確降落地點。因此,一些西方媒體開始惡意炒作「該火箭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無法控制的再入大氣層人造物」,宣稱「該火箭即將失控墜毀,一旦墜入居民區將釀成慘劇。」
長5 B火箭的飛行軌跡。
不得不說,這種炒作不是第一次。早在去年長5 B型火箭首飛時,西方媒體就已經炒作過一輪「中國火箭威脅」。當時,許多西方媒體都強調「從未有如此巨大的高速飛行物飛過各大城市上空」,還高呼「這是自蘇聯的禮炮7號太空站以來最大的重返大氣層物體」。然而事後證明——什麼也沒有發生。
而且,要說具有威脅的意外墮落的航天器,最經典的是1986年美國重達81噸的「挑戰者」號穿梭機在起飛73秒後發生致命事故解體,數以千計的碎片飛過了美國得克薩斯州上空,並墜毀在德克薩斯、路易斯安那和阿肯色州的森林和田野中。這就是真的事故了。
起飛時解體的「挑戰者」號穿梭機。
而且,針對外界的擔憂,中國方面已經做出了明確合理的解釋。此前中國航天專家已經表示,雖然長5 B火箭的質量很高,但實際上在大量燃料消耗殆盡後,其質量就只剩下了「一層鋁皮」,這種輕薄的鋁合金殼體很容易在大氣層中焚毀,並沒有什麼墜入市區的威脅。
而俄羅斯航天專家伊留申也表示,中國火箭和美國、俄羅斯一樣,都保留了「鈍化離軌處理設置」,墮落地球時基本上不會威脅到人類。美國與其天天盯著中國火箭,還不如去幹點正事。
事實已經證明,中國火箭殘骸從未對人類造成過實質性的威脅。西方現在鼓吹「中國火箭威脅論」,事實上是對中國有能力自行設立太空站的一種酸葡萄心理。現在美俄合作的國際太空站快將退役停止運作,兩國沒有資金及意願去重建國際太空站,到中國太空站在2022年開始運作後,很快就變成唯一的太空站。西方面對中國的重大成就,唯有使出一招唱衰。反正一兩個月後,中國火箭殘體跌回地球時全無影響,大家又不會留意,何不現在先行唱衰,自娛自樂一番呢?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7日發生規模6.8地震後,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救援行動仍持續進行。不過,近日網絡上卻瘋傳一張有小男孩被重壓在倒塌的建築物下的相片,引發大量網友轉發,紛紛留言關注男孩的生命安全。
西藏日喀則市發生6.8級地震。央視新聞圖片
1月8日凌晨,在日喀則市人民醫院,醫護人員將剛送來的地震受傷人員轉入急診。新華社圖片
圖片中,一名戴著帽子的小男孩被壓在廢墟下面,全身佈滿了灰塵,還張著無辜的大眼睛,引發不少人擔憂其生命安全「有小孩被壓還不趕緊搶救」、「心都碎了」。
「西藏小男孩被壓廢墟」相片。
不過,經過媒體查證後,卻發現其實畫面是由AI產生的。
根據《央視新聞》報導,畫面中的小男孩左手為6根手指,經聯繫到該位上載相片的網友,對方也提供原始版的AI生成視頻。短視頻截圖顯示,這段視頻首度出現的時間是在2024年11月18日,並非此次西藏地震期間發布。
央視新聞截圖
何先生告訴記者,自己創作這段AI圖片和視頻的起因,是看到加沙戰爭地區的孩子家園遭到破壞、流離失所,希望通過視頻傳遞和平願望。但他沒有想到,自己發佈在短視頻平台上的素材遭到他人盜用,並和西藏地震進行了關聯。
央視新聞截圖
何先生說:「我不是為了拿它來宣傳、造謠,但這個網絡搬運內容的事情很惡劣。」現在他在所有平台把作品的下載功能都關閉了,就是為了防止別人盜走視頻。
記者注意到,實際上這些圖片存在諸多不合理地方,也被平台標注「疑似使用了AI生成技術,請謹慎識別」的提示,但仍被不少網友轉發。
地震救援現場牽動著全社會,而沒想到,何先生去年11月發佈的視頻被人移花接木,將此次地震相關的信息肆意拼湊,這種用災難博取流量的行為,令人憤慨。
有法律人士則提醒,用假圖連結到真實事件的行為,違背社會公序良俗,有擾亂社會秩序之嫌,恐將面臨法律處罰。
中國慈善聯合會法律顧問張凌霄說,自媒體是盜用了別人的AI製品,在抗震救災突發事件當中來博取眼球,吸引流量,構成治安管理處罰,嚴重的會構成犯罪。同時因為它利用了救災的心理,是違反社會的公序良俗和道德最基本的要求。
律師張曉玲則稱,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央視新聞截圖
央視記者也試著用了一款剪輯軟件,只用30秒就生成了一則所謂的「地震報道」。
記者在一款用戶量龐大的剪輯軟件中,使用其提供的AI視頻生成功能,輸入一句關於小女孩在地震中被救出的文字描述,不到30秒鐘,軟件就生成了一段20秒左右的視頻,並提供畫外音解說。視頻中並未標注「AI生成」字樣,軟件也沒有要求用戶添加這樣的標識。
而在引發大量關注的「被壓廢墟的小男孩」圖片和視頻中,何先生也告訴記者,AI軟件沒有強制要求標注「AI生成」字樣,是自己在視頻上方添加了水印,但後來被盜用者刪掉了水印。
有人工智能研究者表示,目前亟須建立統一的規範要求,避免AI以假亂真。
1月8日,在定日縣措果鄉塘仁村安置點,消防救援人員和小朋友互動。新華社圖片
1月8日,定日縣長所鄉通來村的受災群眾措姆抱着自己的孩子在領取志願者送來的禦寒衣物。新華社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