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9月16日8時56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實施分離。截至目前,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已在空間站組合體工作生活了90天,刷新了中國航天員單次飛行任務太空駐留時間的紀錄。
分離前,航天員乘組在地面科技人員的配合下,完成了空間站組合體狀態設置、實驗數據整理下傳、留軌物資清理轉運等撤離前各項工作。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實施分離。
6月17日,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搭乘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進入太空。根據計劃,此次任務時間為3個月,所以預計在9月中旬左右,他們將會返回地球。稍早前,航天員們已開始抓緊時間進行身體鍛煉為返回作准備。
中國航天員在太空站踩健身單車。
根據計劃,神舟十二號的返回一共分為4個階段:首先神舟十二號要先與天和核心艙解鎖,並且通過推進系統產生分離速度,雙方各自調整姿勢。飛船不會馬上返回,而是要在軌道上再飛行一圈。在此期間,它需要進行2次姿態調整,第一次是軌道艙與返回艙的分離,第二次是調整到制動姿態。完成調整後,飛船推進艙上的發動機就可以點火制動,降低飛船速度,准備下一步。
接下來,飛船會以無動力飛行狀態下降,在距離地表140公里的高度時,推進艙和返回艙分離,前者在大氣中燒毀,後者繼續下降。返回艙會再次調整角度,和地面呈1.5°--1.7°的再入姿態角。這個角度非常精細,同時也非常重要。一旦角度過大,就有可能導致返回艙像流星一樣在和大氣摩擦時燒毀,或者航天員承受不了最大過載而受傷。
神舟飛船主體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構成。
第三步就是進入大氣層了。距離地表100公里處被稱為卡門線,這是界定太空的最低標準。在這個高度上,返回艙的速度可以達到7.9公里/秒。雖然不會燒毀,但返回艙和大氣摩擦時還是會產生等離子氣體層將其包裹,形成電磁屏蔽。所以,從此時到飛船下降至40公里高空期間,地面都無法和返回艙內的航天員取得聯繫。
在距離地表10公里時,回收著陸系統就會展開工作。首先是通過降落傘,將返回艙的速度從每秒200米降低到每秒5-6米。隨後返回艙拋掉防熱大底,露出反推發動機,最終在著陸時將速度降低到每秒5米。
2021年7月21日,航天員湯洪波拍下的地球照片。
在飛船著陸之前,地面的搜救工作就開始了。6月16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說:著陸場從內蒙古四子王旗調整到東風著陸場,將首次檢驗東風著陸場的搜索回收能力,開啟著陸場系統常態化應急待命搜救模式。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早前介紹,今年9月和10月,中國還將分別實施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飛行任務,其中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上也將有3名航天員組成飛行乘組,在軌駐留6個月。2022年前後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實現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三步」的任務目標。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特朗普的極端言論刺激著台灣社會輿論神經,民進黨當局擔心隨著「特朗普2.0」時代的到來,島內會被狠狠「敲竹槓」,有台媒戲稱「賴清德們」慌了。
深圳衛視《直新聞》注意到,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曾多次聲稱台灣「偷走」美國的半導體生意,批評拜登政府推動的美國「芯片法案」補貼,並強調只要把關稅提高到一定水準,芯片製造商就會自動到美國設廠,這些說法也引起島內對特朗普上任後會對台積電採取何種措施的擔憂。
AP圖片
不過,美國國內輿論似乎更樂觀一些。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引述專家分析指,特朗普不太可能撤銷拜登政府的《芯片和科學法案》,但是在關稅方面會有更大動作。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波森也有類似觀點,認為特朗普不會撤銷該法案,但可能對其重新定義。
需要指出的是,台積電是美國蘋果公司和英偉達等高科技公司的主要供應商,同時投資了65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設立新工廠。美國半導體產業龍頭企業英特爾的市值只相當於台積電的10%,韓國三星更是被台積電遠拋在後。台灣財經媒體人謝金河認為,特朗普需不需要台積電,才是最核心的問題,島內人士不必樂觀過頭,也不必懷憂喪志。
對於特朗普捲土重來的諸多不確定性,有台灣名嘴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真正看中的並不是台積電的技術,而是希望將美國人自己從經濟困境中救出。台灣前立委郭正亮表示,「美國為什麼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在幾家科技公司的股價中,美國英特爾不斷下跌,所以才需要各方來支援」。
台灣淡江大學學者李大中認為,特朗普的看法就是台灣應該大幅提高防務預算,這很符合他一貫的想法。特朗普一直認為做美國的盟友或者伙伴,都不能搭美國的便車,要自己為自己的安全負責。李大中強調,可以想像,台灣在防務這個領域,「應該會有更大壓力」。
至於特朗普提及台灣芯片業者「搶走美國的生意」,台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丁樹範認為,特朗普未必會因此對台灣採取報復或懲罰措施,他真實的想法其實是「想把製造業帶回美國」。
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認為,特朗普要的不只是台積電,而是希望將整個供應鏈轉移到美國,以幫助相對落後的「鐵鏽」地區能重新繁榮發展。
孫明德認為,台積電「惹」到特朗普的不是技術,而是賺了美國的錢。有三件事不能對特朗普做,包括「靠貿易賺美國的錢、靠美國花錢保護、搶工作讓美國人賺不到錢」。
台媒此前報道,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芯片廠即將完工,會於下月舉行開幕典禮,屆時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及在任總統拜登可能同時出席。不過,也有芯片業者認為,說特朗普和拜登「同框」,那是不了解美國政情:「如果台積電邀了特朗普,怎麼可能還會找拜登?而如果拜登要去,特朗普也不可能現身。」
AP圖片
台積電雖未證實特朗普和拜登「同框」的消息,但台經濟部門負責人郭智輝曾宣稱,台積電下月會有個「很好的典禮」。台灣聯合新聞網等媒體還表示,屆時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董事長魏哲家和財務長黃仁昭等都有可能會出席。
台灣《中時電子報》稱,島內很擔心特朗普的「美國製造」政策,是否會要求台積電「2納米製程」提前赴美設廠。對此,郭智輝稱,根據相關法令,目前「2納米」還不能去海外生產,需台經濟部門審查。不過他坦言,「先進製程遲早會過去,只是不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