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神舟十二號回航 與天和核心艙分離 3名航天員太空駐留90天創紀錄

博客文章

神舟十二號回航 與天和核心艙分離 3名航天員太空駐留90天創紀錄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神舟十二號回航 與天和核心艙分離 3名航天員太空駐留90天創紀錄

2021年09月16日 11:45 最後更新:09月19日 08:32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9月16日8時56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實施分離。截至目前,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已在空間站組合體工作生活了90天,刷新了中國航天員單次飛行任務太空駐留時間的紀錄。

分離前,航天員乘組在地面科技人員的配合下,完成了空間站組合體狀態設置、實驗數據整理下傳、留軌物資清理轉運等撤離前各項工作。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實施分離。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實施分離。

6月17日,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搭乘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進入太空。根據計劃,此次任務時間為3個月,所以預計在9月中旬左右,他們將會返回地球。稍早前,航天員們已開始抓緊時間進行身體鍛煉為返回作准備。

中國航天員在太空站踩健身單車。

中國航天員在太空站踩健身單車。

根據計劃,神舟十二號的返回一共分為4個階段:首先神舟十二號要先與天和核心艙解鎖,並且通過推進系統產生分離速度,雙方各自調整姿勢。飛船不會馬上返回,而是要在軌道上再飛行一圈。在此期間,它需要進行2次姿態調整,第一次是軌道艙與返回艙的分離,第二次是調整到制動姿態。完成調整後,飛船推進艙上的發動機就可以點火制動,降低飛船速度,准備下一步。

接下來,飛船會以無動力飛行狀態下降,在距離地表140公里的高度時,推進艙和返回艙分離,前者在大氣中燒毀,後者繼續下降。返回艙會再次調整角度,和地面呈1.5°--1.7°的再入姿態角。這個角度非常精細,同時也非常重要。一旦角度過大,就有可能導致返回艙像流星一樣在和大氣摩擦時燒毀,或者航天員承受不了最大過載而受傷。

神舟飛船主體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構成。

神舟飛船主體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構成。

第三步就是進入大氣層了。距離地表100公里處被稱為卡門線,這是界定太空的最低標準。在這個高度上,返回艙的速度可以達到7.9公里/秒。雖然不會燒毀,但返回艙和大氣摩擦時還是會產生等離子氣體層將其包裹,形成電磁屏蔽。所以,從此時到飛船下降至40公里高空期間,地面都無法和返回艙內的航天員取得聯繫。

在距離地表10公里時,回收著陸系統就會展開工作。首先是通過降落傘,將返回艙的速度從每秒200米降低到每秒5-6米。隨後返回艙拋掉防熱大底,露出反推發動機,最終在著陸時將速度降低到每秒5米。

2021年7月21日,航天員湯洪波拍下的地球照片。

2021年7月21日,航天員湯洪波拍下的地球照片。

在飛船著陸之前,地面的搜救工作就開始了。6月16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說:著陸場從內蒙古四子王旗調整到東風著陸場,將首次檢驗東風著陸場的搜索回收能力,開啟著陸場系統常態化應急待命搜救模式。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早前介紹,今年9月和10月,中國還將分別實施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飛行任務,其中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上也將有3名航天員組成飛行乘組,在軌駐留6個月。2022年前後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實現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三步」的任務目標。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西藏地震「男孩被壓廢墟」相片瘋傳 因一線索被識破是AI生成

2025年01月10日 14:48 最後更新:14:56

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7日發生規模6.8地震後,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救援行動仍持續進行。不過,近日網絡上卻瘋傳一張有小男孩被重壓在倒塌的建築物下的相片,引發大量網友轉發,紛紛留言關注男孩的生命安全。

西藏日喀則市發生6.8級地震。央視新聞圖片

西藏日喀則市發生6.8級地震。央視新聞圖片

1月8日凌晨,在日喀則市人民醫院,醫護人員將剛送來的地震受傷人員轉入急診。新華社圖片

1月8日凌晨,在日喀則市人民醫院,醫護人員將剛送來的地震受傷人員轉入急診。新華社圖片

圖片中,一名戴著帽子的小男孩被壓在廢墟下面,全身佈滿了灰塵,還張著無辜的大眼睛,引發不少人擔憂其生命安全「有小孩被壓還不趕緊搶救」、「心都碎了」。

「西藏小男孩被壓廢墟」相片。

「西藏小男孩被壓廢墟」相片。

不過,經過媒體查證後,卻發現其實畫面是由AI產生的。

根據《央視新聞》報導,畫面中的小男孩左手為6根手指,經聯繫到該位上載相片的網友,對方也提供原始版的AI生成視頻。短視頻截圖顯示,這段視頻首度出現的時間是在2024年11月18日,並非此次西藏地震期間發布。

央視新聞截圖

央視新聞截圖

何先生告訴記者,自己創作這段AI圖片和視頻的起因,是看到加沙戰爭地區的孩子家園遭到破壞、流離失所,希望通過視頻傳遞和平願望。但他沒有想到,自己發佈在短視頻平台上的素材遭到他人盜用,並和西藏地震進行了關聯。

央視新聞截圖

央視新聞截圖

何先生說:「我不是為了拿它來宣傳、造謠,但這個網絡搬運內容的事情很惡劣。」現在他在所有平台把作品的下載功能都關閉了,就是為了防止別人盜走視頻。

記者注意到,實際上這些圖片存在諸多不合理地方,也被平台標注「疑似使用了AI生成技術,請謹慎識別」的提示,但仍被不少網友轉發。

地震救援現場牽動著全社會,而沒想到,何先生去年11月發佈的視頻被人移花接木,將此次地震相關的信息肆意拼湊,這種用災難博取流量的行為,令人憤慨。

有法律人士則提醒,用假圖連結到真實事件的行為,違背社會公序良俗,有擾亂社會秩序之嫌,恐將面臨法律處罰。

中國慈善聯合會法律顧問張凌霄說,自媒體是盜用了別人的AI製品,在抗震救災突發事件當中來博取眼球,吸引流量,構成治安管理處罰,嚴重的會構成犯罪。同時因為它利用了救災的心理,是違反社會的公序良俗和道德最基本的要求。

律師張曉玲則稱,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央視新聞截圖

央視新聞截圖

央視記者也試著用了一款剪輯軟件,只用30秒就生成了一則所謂的「地震報道」。

記者在一款用戶量龐大的剪輯軟件中,使用其提供的AI視頻生成功能,輸入一句關於小女孩在地震中被救出的文字描述,不到30秒鐘,軟件就生成了一段20秒左右的視頻,並提供畫外音解說。視頻中並未標注「AI生成」字樣,軟件也沒有要求用戶添加這樣的標識。

而在引發大量關注的「被壓廢墟的小男孩」圖片和視頻中,何先生也告訴記者,AI軟件沒有強制要求標注「AI生成」字樣,是自己在視頻上方添加了水印,但後來被盜用者刪掉了水印。

有人工智能研究者表示,目前亟須建立統一的規範要求,避免AI以假亂真。

1月8日,在定日縣措果鄉塘仁村安置點,消防救援人員和小朋友互動。新華社圖片

1月8日,在定日縣措果鄉塘仁村安置點,消防救援人員和小朋友互動。新華社圖片

1月8日,定日縣長所鄉通來村的受災群眾措姆抱着自己的孩子在領取志願者送來的禦寒衣物。新華社圖片

1月8日,定日縣長所鄉通來村的受災群眾措姆抱着自己的孩子在領取志願者送來的禦寒衣物。新華社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