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新聞報道中經常聽到一些國際會議又或者大型體育盛會,會以「東道主」來形容「主辦國」,比如中國是2022年冬奧會的東道主。究竟「東道主」一詞是怎麼來的呢?為什麼不是「南道主」或「西道主」?
網上圖片
「東道主」這個詞語,早在兩千年前已經使用。在先秦著作《左傳·魯僖公三十年》中,就記載一個相關的故事。話說在魯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晉文公和秦穆公的聯軍包圍了鄭國國都,鄭文公請老臣燭之武出馬解救鄭國。
點擊看圖輯
2017年金磚五國領袖峰會東道主是中國,峰會在福建省廈門市舉行。
網上圖片
燭之武私下會見秦穆公,巧妙地利用秦晉之間矛盾,遊說秦穆公:「秦晉聯軍攻打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自己必然會滅亡了。若是鄭國滅亡了,對貴國有什麼好處的話,那就請您攻打好了。但是從地理位置上講,秦國和鄭國之間隔著一個晉國,貴國要越過晉國來控制鄭國的土地,恐怕是難於做到的吧。您何必滅掉鄭國而讓晉國得到實惠呢?晉國的實力增加一分,就是秦國的實力削弱一分啊!」
秦穆公覺得燭之武說得有理,燭之武於是進一步說:「如果您能把鄭國留下,讓它作為你們東方道路上的主人。你的使者來往經過鄭國,鄭國可以給他們供應財物,這對你有什麼不好? 」
《左傳·僖公三十年》局部 (網上圖片)
於是秦穆公終於被說服了,不但跟鄭國簽訂了和約,還派了部分秦軍留守鄭國。晉國無奈也只得退兵了。鄭國的一場危機得到了化解。因為秦國在西,鄭國在東,所以鄭國會對秦國自稱「東道主」,即是在東方道路上的主人:「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後人就以「東道主」,來指稱接待或宴客的主人。唐代李白《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詩》載載:「君為東道主,於此臥雲松。」
中國是2022年冬奧會東道主。
後來人們漸漸的把「作東道」作為請客的代稱,也有簡省一個字稱為「作東」。所以,請客也就被稱為「作東」。《紅樓夢》第卅十七回就有這樣的用法:「李紈等因說道:『且別給他看,先說給他韻腳﹔他後來的,先罰他和了詩。要好,就請人入社﹔要不好,還要罰他一個東道兒再說。』」
「作東」我們現在偶爾也用,而「東道主」泛指某項賽事、會議的主辦國家、城市或單位等。
2017年金磚五國領袖峰會東道主是中國,峰會在福建省廈門市舉行。
「見怪不怪」這個成語是出自於宋代洪邁所寫的《夷堅三志己》,當中有言:「畜生之言何足為信?我已數月來知之矣。見怪不怪,其怪自壞。」
宋朝的時候,有一個名叫姜七的旅店主。因為他的旅店位於城鎮中央,所以生意十分興隆。他不僅會接待客商,有時也會幫忙代銷貨物,所以生活過得滋潤無比。
一年春天,怪事卻發生在姜七的旅店中。每到子時,姜七便會聽見後院傳來隱隱約約的哭泣聲。那哭聲低沉悲涼,在深夜中顯得尤為嚇人。姜七想知道哭聲的來源,便提燈查看,可是到了後院卻又是一無所見。久而久之,姜七也就習慣了在午夜出現的悲鳴,甚至在泣涕中他也能安然入睡。
有天,有五個客商到旅店借住。聽到奇怪淒清的哭聲後,五個客商都嚇得從床上滾落。五人起來後,便決定一同到後院查探一番。一開始他們在後院發現不了甚麼蛛絲馬跡,但突然其中一人抬起了手,指着後院附近的豬圈說:「哭聲是從那個豬圈中傳來的!」眾人聽後,便邁着不安的腳步到豬圈裡去。
網上圖片
走到那一看,發現是一隻老母豬在哭泣。其中一人不明所以,便搔着頭自言自顧地說:「好奇怪啊!這畜生為何要在半夜作怪?」沒想到,那老母豬居然口出人言回答道:「你們有所不知,我本來是姜七的祖母啊!我生前以養豬為業。短短一年內,我就賣了數百頭豬,並靠此撐起了家業。可是因果輪回啊!我死後也因此受到懲罰,並投生為豬,如今真是懊悔至極!」
眾人安慰牠一番後,第二天一早就把此事告訴了姜七,並勸他好生照料那頭老母豬。然而,姜七卻不以為然的說:「你們怎麼會相信畜生所說的話呢?早在兩個月前,我就覺察到這件怪事了,可是我都沒多管,是因為我知道只要對怪事保持鎮靜,那麼怪事便會不攻自破。你們甭再大驚小怪了!就算牠是我祖母投生的,我也不會管的!」
話雖如此,其中一個客商還是再次勸他好生奉養老母豬,以免後悔莫及。姜七一聽,心裡就不痛快了。最後兩人大吵了一架,且不歡而散。
網上圖片
不曾想到的是,過了兩天姜七突然生病了。他想:肯定又是那頭老母豬在作怪。於是,他馬上就叫來了一個屠夫,並讓他把那天天在哭的母豬給宰了。不料,姜七的病沒有因母豬的死而好轉,反而病情因此加劇。姜七臨死前的一刻,也發出了殺豬般的叫聲。
後人據此提煉出「見怪不怪」的成語,意思是指看到怪異現象不要大驚小怪,要保持冷靜。
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