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從愛國出發

博客文章

從愛國出發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從愛國出發

2022年06月14日 19:56 最後更新:20:09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週年,也是《大公報》創立120週年。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特別發來賀信,充分肯定《大公報》在各個歷史時期,特別是新時代所發揮的積極作用,希望《大公報》不忘初心,弘揚愛國傳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書寫更為精彩的時代篇章。

習主席致《大公報》的祝賀信裡面說:「一個多世紀以來,《大公報》秉承『忘己之為大,無私之為公』的辦報宗旨,立言為公,文章報國,為新中國建設、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為香港回歸祖國、保持繁榮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進入新時代,《大公報》旗幟鮮明發出正面聲音、凝聚社會共識,為維護香港社會穩定、增進香港與內地交流、促進人心回歸作出了貢獻。」內地相當重視習主席這封賀信,當天中央台的《新聞聯播》以頭條報道。

細讀習主席的賀信,不單有祝賀《大公報》之意,也有勉勵香港之心。期望香港社會穩定,希望香港人心回歸,很明顯是主席對香港的祝願。

香港媒體過去總是多談自由,少談報國。

但香港大談新聞自由,也是自80年代開始。回歸前的香港殖民地時代,由1842年開始,經歷了138年,港英政府從不強調香港的新聞自由。直至1979年,當時的港督麥理浩和行政局議員鄧蓮如、利國偉訪問北京,拜會了當時的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得悉中國堅持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麥理浩回港之後就大力搞作,為英國人撤退做準備。馬上在1980年開始為香港引入地方選舉,推出《地方行政白皮書》。官媒《香港電台》亦開始推動新聞自由,製作類似英國海德公園的《城市論壇》節目。嚴格而言,港英政府推動香港的新聞自由,是由香港回歸前17年才開始。在此前的138年,香港根本談不上有什麼新聞自由。

如今講新聞自由,好像和愛國主義對立起來,新聞從業員講愛國就好像是一種原罪。不過,媒體既要自由也要愛國,其實中外皆然。

西方世界言論自由和愛國主義並重。2001年美國發生911事件,美國媒體無一拍攝事件死難者的屍體。美國與別國開戰,隨軍記者亦都受美國軍部指示,不會報道美軍被殺的場景。

中國媒體也有愛國傳統,特別是在列強侵略中國的歲月。回顧《大公報》的歷史,就是一份愛國報紙的歷史。《大公報》生於晚清年代,於1902年的天津法租界創刊,創辦人是輔仁大學倡議者之一的英斂之。文人辦報,充滿以身報國的色彩。

到抗戰時期,《大公報》以「吃下砒霜,毒死老虎,以報國仇」的氣慨,號召國人同仇敵愾,抵禦日寇侵略,並不惜六遷館址,決不在日寇的鐵蹄下出版一天。1938年8月《大公報》遷館香港,1941年因香港淪陷而遷館桂林。戰後於1948年春《大公報》香港版復刊,此後扎根香港,《大公報》始終都是一份愛國報紙。

至於香港媒體,自港英政府在1980年代打開潘多拉盒子之後,逐漸變成單向強調新聞自由,客觀上鼓動了香港的媒體同中央對抗。回歸前已有之,回歸之後尤烈。最後眾多媒體全面發動群眾上街非法示威,演成2019年的黑暴事件。

在2014年的佔中事件之後,中央已注意到香港的歪變。習主席在2017年7月1日訪港的時候,便提出香港不可以做三件事。第一是不可以做任何危害國家主權安全的事情;第二,不可以做挑戰中央權力、香港特區政府和《基本法》權威;第三是不可以利用香港對內地進行滲透和破壞等活動。中央直言這是不能夠觸碰的底線。

習主席在祝賀信中,希望《大公報》(以至香港的媒體)凝聚社會共識、維護社會穩定,促進人心回歸。可以總結為「愛國」兩個字。

我認為言論自由和愛國主義不必然是互相矛盾的。香港應該反思如何調和這兩種要求,特別是在國際劇變的大環境,中美對抗已經變為大趨勢時,如果香港媒體站在親西方的立場,與中國對抗,甚至想中央政府倒台,希望紅旗變色,結果一定極之災難性。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美國高息的壓力

2024年12月20日 20:44 最後更新:22:18

美國減息的前景放緩,對整個新興市場都有壓力。

12月19日,美國聯儲局宣佈減息0.25厘,將指標利率區間調低到4.25至4.5厘。減息符合市場預期,亦是聯儲局繼9月和11月之後連續第3次減息,今年全年累計減息幅度達到1厘。

不過減息決定公布之後,美股當日並無上升,美國3大指數持續下挫,美元向上,現貨金當時暴跌超過20美元。減息理論上會利淡美元、利好美股,但市場的反應剛剛相反,主要原因是市場對明年減息預期降溫。據反映聯儲局委員未來利息預期的點陣圖顯示,明年聯儲局將減息兩次,每次0.25厘。這就和今年9月時的預期大幅降溫,當時預計明年會減息4次,這個現象被稱為所謂的「鷹派減息」,意即雖然減息,但現時聯儲局的態度已變得比較鷹派。

消息令美元保持強勢,人民幣匯率走低,離岸人民幣的匯率在聯儲局議息決定公布之後,一度跌至1美元兌7.3271元人民幣水平,刷新了去年11月以來的一年多新低位,隨後收復部分失地。不過港元的表現就相對堅挺,港元近日徘徊在1美元兌7.77港元的水平,較今年4月11日的低位7.84, 仍然有相當距離,顯示有相當多資金留在香港。

港元和人民幣最大的不同是,港元的匯價和利率基本上貼近美元,所以資金留在香港可以收高息,而內地的利息走低和美息的差距較大,所以對人民幣有壓力。固然內地有外匯管制,資金不能自由流出,情況已經很好多,所以人民幣匯價不會完全反映中美兩地的息差。

美元和美息這樣向上,會產生幾個效果。

第一,對新興市場有壓力。美元美息上升令到資金持續回流美國,資金從新興市場流走,會加劇全球美元的流動性緊缺風險。聯儲局維持高利率的時間越長,對新興市場的衝擊就越大,發生黑天鵝事件的機會就越高。

第二,利率關稅雙重風險。即使美國來年再減息0.5厘,美國的指標利率仍會維持在3.75至4厘的高位。這樣就令港息難以大幅下降,對本地經濟和投資市場造成壓力。另外,特朗普已聲言一上台就會對中國商品加徵10%的關稅,中美貿易戰一觸即發,這就會對香港帶來雙重壓力。

第三,人民幣有貶值空間。過去中央為了維持人民幣匯價穩定,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當人民幣跌至1美元兌7.3元左右的水平,阿爺就會透過各種工具干預。 不過最近有消息傳出,內地將考慮讓人民幣貶值較多,來抵消一部分關稅的影響。據路透社引述消息透露,人民銀行正考慮容許人民幣匯價可以跌至1美元兌7.5人民幣的水平,即較原來7.3的水平再有3%的貶值空間。換言之,港元對人民幣的匯價將會更強,這會對北上消費有利,對旅客來港消費有壓抑的作用。

第四,整體衝擊有限。雖然香港和內地經濟面臨宏觀的負面因素,但亦不用過分擔心。美國銀行最近做了一個情景預測,假設明年由第2季起美國中國入口產品關稅,由現在平均20%左右,增加10%至到30%,再於後年、即2026年首季再進一步調高關稅10%,令對中國入口產品平均關稅升至40%,而美國對其他地方的關稅亦由現時約4%水平升至8%,但美銀仍然估計,中國的出口可望保持合理增長。加上中央推動振興經濟措施,會在明年下半年顯現,估計明年經濟增長仍可達到有4.5%。隨著中國房地產市場漸趨穩定,叠加政策支持,到2026年中國的經濟增長可以維持在4.5%。

換言之,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的經濟影響有限。中國經濟保持合理增長,對香港經濟就有重大的支撐。總的來說,未來都是風高浪急的一年,香港亦要全力拼經濟,做好各種應變準備。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