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西生菜首相與英國式官媒

博客文章

西生菜首相與英國式官媒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西生菜首相與英國式官媒

2022年10月18日 20:23 最後更新:20:29

英國政壇鬧得不可開交,首相卓慧思提出天怒人怨的減稅方案,自以為是地實踐減稅「財富向下滴漏」的右派理論,結果英鎊英債暴跌,出現金融風暴,搞到英國央行要買債救市。最後卓慧思企圖棄車保帥,炒掉財相關浩霆救自己。新財相侯俊偉差不多完全推翻減稅方案,450億英鎊減稅大計斬去320億,這個微型預算案已經面目全非。

英國小報《每日星報》去超市買了個西生菜,話要賭賭到底卓慧思擺得長,還是西菜爛得快。英媒話卓慧思犯的是「無壓力錯誤」,無人逼她去減稅,是她自己搵來搞,結果變成「西生菜首相」,淪為全球笑柄。

我特別去看看英國BBC中文網,睇睇他們怎樣報道英國這個政壇大笑話,結果相當有趣,BBC中文網首頁當英國政壇大風暴無發生過,一段新聞都無。去到「英國新聞版」,英國新財相推翻減稅的新聞都排得很後,實行家醜不出外傳。

BBC中文網首頁舖天蓋地都是中共二十大有關的消息,當然清一色相當負面。其中一條主要報導題為「習近平二十大講話:『清零』政策和『零解決方案』」內文指中國的抗疫清零政策,造成的社會和經濟痛苦。又指二十大報告沒有提到中國政府面臨的巨大挑戰,包括飆升的青年失業率和房地產危機,報告對中國問題的實際解決方案少有提及。

若只看BBC中文網的報道,會覺得英國歲月靜好,中國快將崩潰。只能嘆句BBC的官媒性質,暴露無遺。請他們不要老是譏諷內地的官媒了,他們弄出來的東西更加官呢。

現實和BBC中文網的報道剛好相反,中國無論抗疫或經濟都有難題,但並不致命,不是BBC講到那樣漆黑一片,你看內地國慶出遊的熱鬧情況可知。反觀英國就政治經濟一片混亂,不知「西生菜首相」有多快下台,而後來者能否挽救執政保守黨比工黨落後30多個百分點的民望,也不知他/她如何帶領英國人渡過能源短缺的嚴冬。

有讀者問我卓慧思如此骨骼精奇,她是怎樣選出來的?

卓慧詩是在9月5日由8萬1326個保守黨黨員(57.4%)投票選出來,擊敗前財相辛偉誠的6萬399票(42.6%)。換言之,只是14.1萬投票的保守黨黨員,就選出了新首相,英國人口有6700萬。而當時保守黨黨員面對的選擇一個白人女子,一個印度裔男子,結果他們選了前者。

談論膚色和性別,似乎政治不正確,但問題是這些選擇原來是按政治正確原則設計出來的,就不能不談了。2005年卡梅倫成為保守黨黨魁,為吸引年青選民,就設計一張「A名單」,提拔名單內「政治正確」的年輕政客上位,他們主要是女性或少數族裔。他們不一定最有才,但只要不是白人男性,就看似有新思維,就等如政治正確。或許卓慧思的骨骼精奇,就潛藏在選擇標準之中。你不夠出位,又怎能打入這張全力培養的「A名單」內呢?

至於十幾萬保守黨員就選出新首相,卻源於英國西敏寺式政治制度。按英國政制,議會中的多數黨黨魁,就自動成為首相,所以只需選下議院議員,產生多數黨,不用直接選首相。至於在首相在任期中段,如果不孚民望,執政黨只要投票選出新黨魁,就等如把首相拉下馬。

英國下次議會選舉原定是2024年,在此之前,保守黨不斷換黨魁,就可以不斷換首相,不用進行大選。這就出現十多萬保守黨黨員選出新首相的事情。這個決策過程有多民主,有多英明,就見仁見智了。

當英國官媒開足馬力唱衰中國的制度時,中共就在二十大提出「中國式現代化」這個新模式,作為以西方模式發展國家之外,另一個選項。

制度的優劣,要以產出的政策結果去評價。英國的制度,大到從2016年決定脫歐,小到如卓慧思提出的減稅大計,現在看來都是錯誤。犯錯背後至少有一大問題:追求政治正確的民粹主義,至於選出來的是否盲俠,就要等她/他揸過車才知了。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特赦之風不可長 「大和解論」不可取

2024年11月04日 20:19 最後更新:20:29

香港《國安法》生效4年多,本地政治局面穩定下來,很快又生出一種變相的「大和解論」。

10月初,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接受訪問,建議政府宣布不再處理6000多個因為2019年示威而被捕的人士,認為若果證據不足,可以公布不再處理,「為件事劃一條線」。他又認為,為了顯示香港仍然多元化,特區政府應該鼓勵團體集會。又建議政府舉辦大辯論,以顯示社會氛圍仍然鼓勵多元討論。

張炳良的言論,和回歸20幾年來建制派曾經流行的「大和解論」,同出一轍。認為只要阿爺和反對派和解,香港就可以求得穩定。這種言論曾經一度很有迷惑性,甚至不少建制陣營的精英,亦支持這種論調,因為說到底,很多人都想做好人,想政治正確,不想做惡人,不想打仗,所以成為「大和解論」的支持者,感覺上「大和解派」可以建制和反對派兩種民意兼得。

不過,細思張炳良的言論,特別是公然宣布不處理2019年被捕黑暴分子的建議,等同特赦,並不可取。

第一,香港要重建法治。由1997年回歸開始,香港局面一步步走向混亂,皆因反對派不斷突破法律界線,由違法集會,到非法佔中,再到掟燃燒彈發動暴力抗爭,就是由藐視法治的傾向開始,然後由戴耀廷鼓吹的「違法達義論」將之包裝美化,再由黎智英開動媒體機器廣為宣傳,整個社會的守法氣氛,蕩然無存,最終帶來大亂。

處理這一批數以千計的2019年被捕示威者,由於涉及的人數眾多,搜證工作繁複,加上相當一部分涉事者亦已逃亡海外,政府既要通緝海外逃亡分子歸案,同時又要繼續搜集證據,需時追查疏理。其實處理這些案件的基本原則,就是按香港的法律處理。香港的民事案件有追溯期限,意外傷亡案索償案是3年,錢債案追溯期是6年,土地業權糾紛可以追12年,但刑事案件並無追溯期限,一日未破案,一日都可以追查。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海外流亡人士,當日曾犯嚴重罪行,3、5年之後厭倦了海外的生活,回港投案自首,供認其他涉案的要犯,但如果政府已經公開宣稱那些人已獲特赦,政府如何處理亦相當尷尬,徒惹不尊重法治之譏。正如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表示,除非法律規定有時限,否則只要有證據,特區政府就會作出檢控,這是合符法治原則。

第二,特赦會影響他案判決。現在還有大量當年相關案件仍在審訊,包括「35+」顛覆案並未判刑,黎智英案仍在審訊中,還有大量的重大國安案件正在排期上庭,這種不再追究示威者的建議,背後的和解思想,亦在鼓吹特赦或輕判這些重犯。

看看老牌民主大國英國是怎樣處理暴動罪犯。無論是2011年的倫敦暴動,或是今年的暴力示威,英國都是採取快審重判的方式處理。煽動者在臉書上貼一個帖文叫人去示威,即使示威最後沒有發生,煽動者自己亦沒有出現在示威現場,亦可以被重判3年監禁。惟有依法而治,才不會鼓勵市民將來再進行暴力示威,我們不見英國和示威者和解,為何又要叫特區政府和示威者和解呢?

回歸20多年的例子都已經很清楚說明,「大和解論」其實是「投降主義」的代名詞,姑息養奸只會令政治失控。對並未起訴的示威者,政府可以按香港法律處理,即使調查後在現階段未夠證據起訴,撤消被捕者的保釋要求,將來如果找到新證據,仍然可以繼續起訴。要培養香港的守法精神,當然對事件中的首惡,更加不可以輕輕放過。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