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投資建設的半導體工廠日舉行設備遷入儀式,美國總統拜登出席儀式並發表演講,趁機借此吹噓其「經濟成績」。
但早在此前工廠施工期間,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就多次向美國半導體本土化「潑冷水」,而此番舉行設備遷入儀式,台灣對「台積電變成美積電」的擔憂與憤怒也進一步加深,不僅台積電股價狂跌,台媒更是點出美國為分散地緣政治風險,「強力捆綁台積電」。
《華爾街日報》更是直言,台積電在美設廠其實會遇到成本高昂、缺乏人才以及施工障礙等難題,可謂「挑戰頗多」。彭博社也發表評論文章,看衰這一項目,不僅指出該項目所佔全球芯片產能份額極小,同時還會受到台海緊張局勢的影響,400億美元的投資額不過是「賺吆喝」罷了。
此次儀式除了拜登出席,加上美國政府官員和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美光科技首席執行官桑賈伊·梅赫羅特、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等,共約900名政商界人士到場。台積電方面,創始人張忠謀和董事長劉德音也出席儀式。
據路透社報道,在儀式之前,台積電已經宣布將原計劃的120億美元投資額增加兩倍以上,達400億美元,其在鳳凰城建造的兩座工廠,分別計劃於2024年和2026年投資生產4納米和3納米芯片。報道稱,這不僅是台積電在台灣地區以外的最大投資項目,同時也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境外直接投資之一。
對於台積電在美國設廠一事,台灣《聯合報》12月7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拜登專程參加儀式並演講,還要求各大供應商高管參加,表面上看是給足台積電面子,實際上也是在捆綁美國同台積電之間的「半導體盟友」形像。
報道還直接點出,美國此舉是想「強力捆綁台積電」,以分散地緣政治風險,以所謂的「解決美國國家安全疑慮」為由,鼓吹台積電赴美國設廠。
台媒《中國時報》則報道稱,6日台積電股價狂跌,加上台積電外移造成恐慌效應,台灣島內網民看到台積電相關新聞都非常崩潰,直呼「門都沒有了,門都被拆去亞利桑那了」、「整個搬走、連門都不留」。還有網民稱,「在美國多蓋一座晶圓廠,就是在台灣少蓋一座晶圓廠」、「過幾年就叫美積電了」。
相比之下,美國方面則顯得相當興奮。據白宮網站消息,拜登在當天的儀式上發表講話稱,美國在30多年前的芯片產量佔全球的30%以上,但因為發生了一些事情,作為美國經濟支柱的制造業開始被掏空,公司將工作轉移到了海外。
「 但是各位,哪里寫著美國不能在製造業重新引領世界?」拜登隨後興奮地稱,台積電在鳳凰城的工廠所製造的,將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半導體芯片,將為蘋果公司的iPhone和MacBook提供動力,從而「改變遊戲規則」。
與此同時,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布萊恩·迪斯(Brian Deese)6日則稱,拜登親自前往儀式現場,象徵著台積電達成了一項重要里程碑——把最先進的半導體生產帶回美國。《紐約時報》同日稱,「該工廠意義重大,將幫助美國『建立對衝中國的圍欄』」。
台媒報道稱,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在當天的設備遷入儀式上也發表了講話,他一方面感慨此次在美國設廠令他「美夢成真」,一方面又警告在當前地緣政治的影響下,全球化和自由貿易「幾乎已死」,且不太可能再恢復。
值得一提的是,台積電的在美工廠施工期間,張忠謀曾認為,「美國要推動半導體本地製造不可能成功」,「美國增加半導體產能的努力是徒勞、浪費且昂貴的」,他還就美國要將半導體產業鏈本地化一事指責過美方。
相比於白宮方面和一些美媒的興奮之情,《華爾街日報》則在12月5日的報道中,分析了台積電在美設廠所面臨的諸多挑戰。
報道指出,雖然白宮方面認為該工廠代表著「美國對製造業復興的期望」,但台積電曾表示要完成這一項目並非易事,其中將會遇到成本高昂、缺乏人才以及意想不到的施工障礙等問題。
據報道,台積電在上個月給美國商務部的一封信中稱,位於鳳凰城的工廠面臨一系列建設成本和項目不確定性,相比之下,在台灣建造同等級的先進工廠,資本密集度要比美國低得多。台積電表示,在美國建立生產線的真正障礙,是建造和運營的比較成本。
彭博社6日報道稱,台積電可能會從《芯片與科學法案》中獲得數十億美元的補貼——拜登今年8月簽署了一項法案,為在美國生產半導體的公司提供530億美元的激勵措施。但有媒體認為,該法案是否能真正實施還是一個未知數,或許只是「畫大餅」而已。
有跡像表明,在共和黨在11月的中期選舉中贏得眾議院多數席位之後,過去兩黨在經濟問題上的合作可能更加難以重現。
彭博社的另一篇評論文章,更是以「抱歉,美國,400億美元買不到芯片獨立性」為題,看衰台積電此次赴美設廠。文章不僅認為拜登口中所謂的「改變遊戲規則」只是空談,也注意到了張忠謀此前對美國「潑冷水」的言論。
文章還指出,台積電在美國設立工廠,所佔全球芯片產能份額極小,還讓美國暴露在台海緊張局勢之下,亞利桑那州數千個工作崗位和數十億美元的基礎設施也會受到威脅。
「台積電400億美元的數額可能確實是(美國)最大的境外直接投資,但這仍然不足以確保美國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半導體產業,它只是用來購買『吹牛的權利』。」文章最後這樣犀利寫道。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